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区农业局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省市文件要求,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区实际,从我局职能出发,现制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水平的提升,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搞好农村财务公开,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二、 任务目标
1、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加:到人均纯收入达到7080元,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到,全区粮食总产稳定在35万吨,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全部实现优质专用化,落实种粮直补、良种补贴政策,农民种粮收益稳步提高,种粮积极性稳步提高。
3、农业标准化加速发展:每年选择100个以上的村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到全区所有村全面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涵盖粮食、蔬菜、林果、水产等生产领域,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2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90%以上。
4、农业产业化规模扩大:到全区发展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家,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以上。全区80%的村通过“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基地(专业村)+户”的利益联接机制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
5、农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完善1个区级信息服务中心,丰富10个乡镇级服务站,发展110个村(龙头企业)级服务点。
6、农业科技含量大幅提高: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步伐,到培训转移农民1.5万人以上。加快农村科技培训及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
7、农村改革引向深入:巩固农村各项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完善土地承包制度,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促进农村土地依法合理有序流转,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使农民权益保护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8、农民负担加大监管力度:积极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完善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制度,大力开展对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建立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实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涉农案(事)件明显减少,农村社会稳定,全区经济协调发展。
9、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0、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居)占村总数的60%;5-10万元的占40%,增加集体收入,使村级债务基本化解。
三、工作措施
1、以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广泛利用各类资源,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增收潜力。进一步发挥农业的食物营养功能,在重视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发展畜牧、水产等养殖产品,发展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发展木本粮油、食用菌等林特产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健康食品,提高农产品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发挥农业的工业原料功能,增加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发展精深加工业,培育国内外知名品牌,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进一步发挥农业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成的功能,发展一村一品,形成特色经济。
2、以落实党的惠农政策为重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严格要求,准确核定小麦种植面积,按程序开展好种粮直补工作,继续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二是继续实施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落实补贴资金,搞好技术措施服务,保证农民增产增收,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关爱。三是大力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农业生产新技术,加强自然灾害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增加农业科技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贡献率。
3、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继续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抓龙头、扩基地、带农户。一是坚持招商引资战略不动摇,积极创新环境,吸引区内外企业利用各自优势,在我区投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同时鼓励全区现有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加工原料的经营单位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进一步搞好对全区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积极筛选申报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争取上级的扶持。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动摇,积极引导和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和多领域联合发展。引导和帮助农业龙头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带动农民、价格协调、生产调控、品牌营销等方面的行业自律作用。三是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不动摇,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和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稳定农产品产销体系,带动更多的基地和农民加入产业化经营链条,走新型农业发展之路。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和产品购销合同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化服务。农户按合同及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企业与农户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达到效益最大化。
4、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重点,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水平
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个档次逐级推进的战略,一是抓住底全区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有利时机,落实国家食品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同时积极申报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二是建立健全我区农业标准体系。对在农业生产领域已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要严格执行,使农产品生产与国内外市场接轨,对我区特有的农产品而国家或行业尚未颁布标准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抓住工作的主动权,完善我区农业生产的整个标准体系。三是加快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以我局检测中心为基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购置添加一流的检测设施,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抓好对全区农产品监测网络的技术指导、仪器校对及对各基地、批发市场、专卖店、配送中心的质量抽检,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水平。
5、以农村信息网络延伸为重点,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以全市实施的农村信息网络延伸工程为契机,建立区、乡镇、企业(专业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重点围绕“完善1个中心,丰富10个服务站,发展110个服务点”开展工作,把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打造成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一是完善1个区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在我局现有信息中心基础上,建立一个涵盖农、林、水、机、畜、菜等领域大范围、深层次的全区农业信息中心,加强技术队伍和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信息交流,拓展服务领域,将信息化服务的全面性、前瞻性、经常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实现大农业领域的信息共享,把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真正建成领导感到放心、群众感到贴心的一流农业服务平台。二是丰富10个服务站。以10个街道乡镇信息服务站为主,按照大农业的标准进一步丰富服务站的网页内容,引导乡镇服务站深入基层,重点根据本街道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深挖信息资源,拓展服务领域,突出实效性与实用性,把乡镇服务站建成展示当地特色的舞台和推介当地丰富自然资源的平台,重点为当地招商引资、农民走向市场、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搞好服务。三是发展110个服务点。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村)自筹、技术部门无偿指导服务的方式,向全区重点农业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村、专业市场倾斜,发展110个信息服务点,延伸信息服务的触角,在第一时间将各级信息资源对接,为各类农业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村、专业市场提供最方便、最快捷、最直接的服务,在农业信息化工作“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上有较大突破。
6、以实施 “阳光工程”为重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四个办法”和“六项制度”,加强对培训基地的监管,加大培训转移工作力度,每年完成培训转移任务3000人,到培训转移农民1万人以上,促进广大农村劳动力非农职业技能的提高,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7、以稳定农村政策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社会改革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推行普及,强化法律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政策,确保二轮延包政策落到实处,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微机化管理,强化农村机动地管理。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工作,依法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流转。
8、以开展专项治理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管
一是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在新形势下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重点治理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现象,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治理农业生产性和经营服务性乱收费,规范农村水价、电价收费办法,严禁在向农民收取水费、电费中乱加价搭车收费或以经营服务的名义变相加重农民负担。治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收费。三是加强和完善相关制度,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完善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完善和推行乡镇、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校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完善和落实涉及农民负担的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增强责任追究制的可操性。四是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加强对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查处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严重群体性事件和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事)件,重点查处挪用、克扣粮食直补资金和村级补助资金及侵吞挪用征地补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