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棚户区改造情况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6/12/20
市棚户区改造情况汇报材料
棚改之举,百姓之福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经验
以来,市委、市政府以改变城市面貌和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目标,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创新思路,倾注感情,大力推进,探索了一条“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成功路子,推动棚户区改造取得较大的成果。四年间共拆迁棚户区77.19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区11个,16104户,48179万人告别了棚户区。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的19.68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28.3平方米。
一、主要做法
(1)为百姓谋福,领导亲自挂帅
我市坚持把棚户区改造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辽宁,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明确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实施计划、保障措施。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城建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锦州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为把棚改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棚户区改造工作,同时各有关部门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认识研究制定计划。对凡是涉及棚户区改造审批事项和服务环节的各项工作,都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以往需3个月乃至半年才能办完的工程前期手续,现在几天就办结。
(2)为百姓造福,实施优惠政策
棚户区改造中的拆迁工作坚持了“依法拆迁、以情拆迁、以理拆迁、文明拆迁”,采取以人为本、预约式等和谐拆迁方式,制定了向棚户区居民的倾斜的拆迁优惠政策,即“拆一还一、上靠户型、差额优惠”的安置政策,全市棚户区改造,政策优惠老百姓5251.5万元;对困难户回迁房出资减免3900万元;回迁房增加面积部分让利优惠1611.5万元,对特困户采取廉租房安置,建设投资108万元。
(3)为百姓建福,工程保质、环境保优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数量双达标,实施工程建设施工招投标,选择一流的施工队伍承担棚户区改造建设任务。全部工程达到了合格以上标准。在棚改新区的环境建设方面,新增道路面积36万平方米、公交线路12公里,改造污水明沟为暗渠延长米,新增绿地22.68万平方米,新增道路16.86万平方米,改善了5.65万平方米的环卫设施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4)为百姓设福,提高社区服务功能
加强社区硬件建设,完善“一站四室”设施建设,即:服务站6个,办公室6个,警务室7个,医疗室7个,活动室11个。配备了健身器材45套,惠民超市16个,储蓄所4个,邮电所2个,并建设了中、小学5所,开展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抓好物业管理工作。通过小区物业招标,选择实力强、信誉高的物业管理公司承担棚改新区的物业管理。考虑棚户区的实际,回迁房应与商品房的执行同一物业标准、统一管理。
(5)为百姓续福,以人为本、带动就业
为保障棚改居民住得起,采取了帮扶相结合的方法,一是针对回迁中的特困户,在采暖费的收缴上给予适当的减免照顾,对一般低保户以不超过建筑面积60平方米为标准,免收52%的取暖费,物业费收费标准不超过0.25元/m2,特困户免收物业费;二是突出重点把特困家庭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做为主要再就业帮扶对象,建立动态管理服务,先后使2831人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初次就业943人,使棚改新区中的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80%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提高困难居民经济收入。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棚户区改造,我们不仅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同时,也给全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一是改善了民生。棚户区建筑密度大、基础设施差、安全等级低,绝大多数房屋为简易房、危旧房,不少家庭老少三代挤在一室,夏天屋漏雨,冬天没暖气,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排水难、出行难、取暖难、入厕难、防火难等问题都非常突出,这些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急待改变。通过棚户区改造,绝大多数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无力购楼的棚户区居民,不用自己拿钱或少拿一部分房屋成本价格就住上了宽敞、干净、舒适的楼房,圆了多年企盼的楼房梦想,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彻底消除了出行、排水、取暖、用气、居住安全等困扰。特别在回迁安置时,我市制定了一些优惠政,对原面积“拆一还一”,不收差价,从而使绝大多数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住房困难的群众,通过棚户区改造住上了新楼房,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的同时,也使他们以较少的代价获得了价值数万无的房屋资产,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是改变了城市面貌。大面积棚户区的存在,不仅造成环境脏乱差,而且水电热气等公共设施无法配套,与城市整体形象、文明档次极不协调,导致城市的面貌难有大的改观。通过棚户区改造,推进了道路、排水、供热、供气、广场、绿化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使大片破烂不堪的棚户区变成了崭新的楼房住宅区,城市功能得到延伸,城市环境大为改观,城市品位显著提高。棚户区改造实施以来,新增绿地58.12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线10.17万米,铺设供水管线4.56万米,特别是通过扒小房、拆烟囱、治污水、清垃圾、搞绿化,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完善了城市功能。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棚户区改造让老百姓告别了低矮、破旧的平房,住进了舒适、明亮的楼房,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温暖了民心,化解了矛盾,树立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通过棚户区改造,棚改居民切身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马路宽了,街道净了,河水清了,荒地绿了,人气顺了;亲身体验到了社区组织的加强、社区生活的舒心和社区服务的便捷,都给予了棚户区改造很高的评价,受到了老百姓从未有过的普遍欢迎。特别是在棚改过程中党和政府亲情关怀,各个部门真情奉献,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决策暖人心、政策安民心、服务宽民心,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和亲和力。
四是拉动了经济发展。在全国商品房空置率高、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的情况下,通过棚户区改造,活跃了房地产交易,保持了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势头。棚户区改造也带动了机械加工、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冶金制造、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业等50多个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拉动了住房消费,提供了近1.85万个就业岗位,实现了投资拉动效应。棚户区集中连片的大规模改造,盘活了存量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相应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增加了政府土地储备预期收益。棚户区改造以来,共腾空土地总面积约110.5万平方米。
三、基本经验
在棚户区改造实践中,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值得今后继续坚持和发展。
1、解决棚户区居民“拆得动”的问题
进行棚户区改造的首要前提是解决好“拆得动”问题,如拆迁工作做不好,群众不接受,就会引发群体上访,造成社会不稳定,也会使棚改工作止步不前。因此,我市将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做为必须坚持好的大原则,贯穿于整个工程拆迁的每个环节。一是为确保拆迁工作程序合法,市政府成立了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实施棚改过程中拆迁各环节工作。二是为鼓励居民及时动迁。市政府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先签订协议的动迁户,政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四有”房屋给予补偿安置(“四有”房指持有11月1日前迁入的独立户口;违章房屋用于使用人自住;使用人在市内他处无合法房屋居住;违章房屋檐高2实以上,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上,具备独立生活条件);三是切实加大了宣传力度。市政府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棚改办和相关部门深入到动迁居民家中,了解民意,体察民情,面对面地向被拆迁居民宣讲棚改政策,现场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稳定工作,使绝大多数居民能够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拆迁工作,为棚户工作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基础。四是为保证棚户区内群众房屋拆迁安置的公正、公平、公开,市政府采取了阳光透明的操作方式。在拆迁过程中,将拆迁安置优惠政策公布到位,将特困户和低保户认定、房屋评估价格、回迁顺序号、选择楼栋户型公开,使被拆迁居民从内心感受到棚户区改造政策和程序的透明。
2、解决棚户区困难群体“住得起”的问题
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改善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我市城市棚户区内低保、特困和残疾人员等困难群体比重较大,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低,居住环境恶劣,多年来一直无能力出资购房。为解决这部分人口“住得起”问题,一是市政府出台了“拆一还一,上靠户型、差额优惠”的优惠政策;二是对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由开发企业在动迁中对特困户出资优惠照顾,使特困户直接拥有产权上楼;三是对棚户区改造回迁中的特困户、低保户的取暖适当减免,由市财政、市民政部门予以补贴;四是对棚户区改造中的无业人员在新建小区中提供就业机会,保证其今后的基本生活来源。通过制定和实施惠民利民的优惠政策,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体住不起回迁楼问题。
3、解决棚户区回迁居民“住得好”的问题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民生工程,工程质量好坏,不仅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影响居民的生活,因引,必须为棚户区居民提供合格放心的产品。我市政府要求绝不能把民心工程建成豆腐渣工程。必须严格执行法规与强制性标准,实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不能出现漏洞。要把好设计审查关、材料设备关、隐蔽工程与竣工验收关,加强质量安全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为保证棚户区改造工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放心工程,在改造建设中要求有关部门把好“三关”,一是把好建设单位、施工队伍、建筑材料准入关、实行招投标,择优选用建设、施工、材料供应单位;二是把好组织机构关,各项工作有专人负责;三是把施工现场管理关,坚持图纸会审、工程质量三检、工程监理、工程质量例会等管理制度。
4、解决棚户区改造资金短缺的难题
面对资金需求量大,市场化程度低,涉及到千家万户和历史上方方面面的政策制约等问题。我市棚户区改造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一是积极申请软贷款;二是财政资金积极投入;三是土地出让金补贴;四是回迁居民增加面积出资;五是动员社会各方面捐赠。以来,锦州市棚户区改造共完成面积84.16万平方米,16104户居民将喜迁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