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民工返乡情况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6/7/6
市农民工返乡情况汇报材料
为更好地应对我市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浪潮的到来,进一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加速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遵照宜春市委常委、市委书记冷新生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就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市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越来越多,呈现出以下特点:
1、企业数量较多。截止5月底,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企业达407家。
2、投资规模较大。全部407家企业注册资金总计42956.5万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有9家,占总数的2.21%,如浩诚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36万元、怡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58家,占总数的14.3%。50-100万元的66家,占总数的16.2%。这样的投资规模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当然不算什么,但对于农民工来说确属不易。
3、地域分布较广。407家农民工创立的企业分布在全市31个乡镇(街道)。创办企业1—10家的乡镇(街道)18个,它们分别是:剑光、剑南、河洲、孙渡、梅林、隍城、湖塘、白土、筱塘、段潭、拖船、丽村、桥东、淘沙、张巷、洛市、蕉坑、石江。创办企业11-20家的乡镇(街道)7个,它们分别是:曲江、同田、泉港、小港、秀市、杜市、石滩。创办企业21家以上的乡镇(街道)6个,它们分别是:尚庄、董家、袁渡、荣塘、铁路、荷湖。
4、带动就业较多。达到10537人,并且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将吸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5、产业特色较明。从产业结构来看,从事第一产业的企业148家,占总数的36.4%;从事第二产业的企业197家,占总数的48.4%;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62家,占总数的15.2%。第一、第二产业企业总占84.8%,为大多数农民工创业者的产业选择,充分体现了农民工创业者的职业经历和自身素质特点。同时,在一些农民工返乡创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也呈现出了自己的地方产业特色。如:董家镇养殖业“一枝独秀”,农民工返乡开发了29个养殖业项目,打造了“养殖之乡”;荣塘镇养殖业、服务业“双轮驱动”;袁渡镇养殖业、加工业、建筑建材业“三产齐飞”;铁路镇养殖业、加工业、建筑建材、服务业“四管齐下”;尚庄街道种植养殖、矿山采掘、建筑建材、加工业、家居业“五路出击”。
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所以能形成目前这样的良好局面,有着深层原因:
从外部因素看,主要得益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部地区实行的产业梯度转移战略和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从内部因素看,主要得益于我市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为不断改善我市投资环境,市委市政府这些年可谓不遗余力,产生了令人瞩目的良好效果,使得已成为一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部实行产业转移的热地和创业者投资的热土。特别是在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推出了4个方面20项具体举措,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二、我市农民工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存在一些问题:
1、经济实力有限,创业受到资金制约。要创业,就必须有必要的资金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来源,一是依靠自己在外打工时的一些积蓄,数额往往不大;二是向亲朋举债,往往要支付数额不菲的利息甚至高利贷,融资成本较高。如果向银行贷款,一则程序复杂,门槛较高;二则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往往难以如愿。因此,融资难是影响和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大难题。
2、土地政策不利,创业受到用地制约。随着对工业用地政策的调整,许多地方设置了对工业企业用地的限制,通常都是优先安排大型企业投资或属招商引资项目的生产用地,而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大多是小型或微型企业,往往得不到土地政策的照顾和合理安置。此外,农村的承包责任土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对工业用地设卡,导致一些农民工只能用一些旧厂房或乡镇的民房用于企业生产,难以享受到完善的基础设施、物流运输、行政服务等优惠政策。
3、熟练工人短缺,创业受到人才制约。许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用工荒问题,特别是技术工、熟练工十分紧缺,经常出现“订单等人”的现象。熟练工人的短缺,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4、业主素质不高,创业受到文化制约。主要体现在:一是文化程度不高,几乎清一色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极其有限,难以接受新的东西;二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思维方式传统,经营观念落后,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三是创业目标不高,受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他们中不少人“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比较严重,满足于现有规模,满足于小有成就,没有远大抱负,不愿进行二次创业,不愿追求更大发展,使得他们难以进一步做大做强。
另外,目前政府没有出台专门、系统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少数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者的积极性。
三、促进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几点建议:
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推动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建议因势利导,出台一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
1、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特殊财税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必要的财政金融支持。资金,有如企业身体内的血液。没有资金,企业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企业融资的渠道有多种,但成本最低的是银行贷款。对于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来说,难度最大的也是银行贷款,难就难在程序复杂、门槛较高,难就难在信用担保和财产抵押。政府如何为企业排优解难?建议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财政金融支持。第一,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门扶持基金,为其向银行贷款提供贴息补偿;第二,用活小额贷款政策,采取各种方式,千方百计让创业者享受小额贷款政策;第三,取消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第四,用财政奖励或税收返还收的方式,在3-5年内实际免除其上缴税收,进而支持其发展壮大。当然,农民工创业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必定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政府的有限资源应该倾斜于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被扶持企业的筛选应由专家委员会通过科学评估作出。
2、合理调整土地政策和规划企业布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适当的企业用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规模不大,用地不多,绝大多数建在自家的庭院、废弃的村部和学校、旧厂房、老宅基地和自己的承包地上,有的与其他农民串换土地或是农用地流转。建议对农村土地政策实行“微调”,对已经形成的建设用地、旧厂房、乡镇、村庄、学校合并后形成的闲置土地、农民的旧宅基地等予以登记,允许它们转为工业用地或建设用地,并可进入市场,使“死”地变成“活”地,“废”地变成“活”地,“闲”地就“热”地。这样既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也可解决他们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业用地,并解决他们资金问题上的燃眉之急。总之,在土地政策方面,一是通过土地整理,腾出土地用于创业投资;二是鼓励建起标准厂房,租给创业者使用;三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创业者众多的乡镇(如农民工企业30家以上的袁渡、荣塘、尚庄、董家、铁路)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通过集中布局以节约用地,建议大规模企业进工业园区,中等规模企业进乡镇(街道)农民工创业园,小企业自选厂址,以减少用地成本。
3、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教育,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人才兴则企业兴。针对目前就业难和招工难同时并存的矛盾状态,政府应大力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重点办好市公共实训中心,使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办好职业培训学校.为企业培养大批有用人才。劳动部门要进一步打造好劳动服务平台,定期发布用工信息,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和劳工提供便捷沟通的桥梁。针对创业者素质不高的现状,劳动部门要继续加大力度,搞好创业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创业者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努力,走出一条“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子,有效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大力树立和表彰先进创业典型,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积极的精神激励和舆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属草根阶层创业。他们来自社会底层,起点较低,通过创业改变现状的欲望特别强烈;他们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受成功人士创业故事的感染,创业的冲动和激情特别强烈;他们受教育程度较低,自信和自卑同时埋藏心中,对成功的渴望和对失败的恐惧同时交织在脑海里。因此,他们特别需要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肯定和鼓励。我们应饱含热情地关心他们,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大加鼓励。要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
5、大力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宽松发展环境。我市虽然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但一些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深层次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在继续实施原有优化发展环境的措施的同时,当前应突出抓好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且常抓常新,抓出实效,使一切不正之风无处遁形,真正为农民工返乡创业营造宽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