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7

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县加强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致力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投资和关注,通过置换、购置和改扩建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农村文化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所改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一、农村文化建设受到应有重视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地区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切实提高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把文化工作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二是充分考虑、科学规划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政府投入、资产置换、资源整合等办法,新建、改建和扩建公益性文化设施。三是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四是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健全监控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巡查活动,加强对农村文艺活动的监管,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各乡(镇)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借助县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乡镇文广站建设的投入和“农家书屋”建设的扶持力度。1月12日下午,县文体局“农家书屋”揭牌仪式在叶尔特斯村隆重举行,此次全县共开设两家“农家书屋”,捐赠图书1500余册。乡镇文广站和“农家书屋”成为了农民群众休闲娱乐、文艺活动和汲取农业科技知识的好去处,有效解决了农村实用科技图书少、致富信息匮乏的难题,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支撑。
三、农村主体文化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一是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图书配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二是按照“文化主导、部门联姻、广泛参与”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仅就精心组织广场文化活动80多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三是从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出发,开展好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的“三送”活动,精心编排形式活泼、贴近实际的节目,让农民群众在欣赏、娱乐的过程中懂政策、受教育、学知识,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县文化部门共组织县艺术团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开展“送戏”演出230场次。立足服务“三农”和群众脱贫致富,与地区、县相关部门一同累计送科普书籍、实用技术图书?余册。开展进社区、下乡村、到学校“送电影”356场次。四是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得到加强。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综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县级和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认真核对登记保存,并设立专题博物馆妥善保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其传承人(单位)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在民族聚集村落和特定区域,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合理有度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继承优良的传统美德。
全面部署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举办多期培训班,聘请自治区、地区有关专家讲课。经全面普查,全县各乡(镇)共查明民间艺术30多项,经甄别后整理上报3项,纳吾尔孜节,转场,花毡子制做。这些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制作手法,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广泛流传。
四、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发展和管理情况
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始建于1992年4月,股级事业单位,核编人员3人,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随着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执法职能逐步明确,原办公室的具体职能得到调整,到了5月,我县又增设了文化市场稽查队,配大队长1人,与文管办合属办公,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也同样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求文思乐的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方针,以“支持健康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取缔淫秽反动的”管理准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经过近十六年的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镇乡延伸,经营项目日臻多样化、现代化,已基本形成演出、娱乐、音像、电影、文物、艺术品、网络以及出版物在内的八大门类的综合性市场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监督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以建章立制为重点,规范文化市场执法行为;二是以明确审批程序和加强证照管理为切入点,规范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准入行为;三是以查处违法经营行为为重点,严厉查处文化市场违法行为。到目前为止,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共出动500多人次,对娱乐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进行了重点整治,共查缴非法音像制品1000片,查处盗版图书70册,取缔非法经营游戏厅1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文化经营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我县文化市场。
五、农村文化队伍情况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城乡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构建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农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需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作保障。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是关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一是队伍保障。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农村文化队伍专兼职人员;二严把文化人员进入关,确保专业文化人才队伍门类全,学历高、专业齐、职称有、素质好,使进入文化专业队伍的人员都能独立的高标准的从事业务工作。三加强现有文化专业队伍培训学习,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以及乡镇文化站人员对广大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进行辅导,聘请地区专业人士对全县各乡镇、村文化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促进文化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升。同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农民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全县乡镇文化专兼职干部达到18名,其中大学以上学历8人,涌现出民间艺人45名。
六、农村文化机构提供文化服务情况
几年来,县图书馆在阵地服务基础上,面向乡镇、村(社区)两级开展图书借阅、住处咨询等服务;文化馆、文化站根据实际不断拓展社会教育职能,面向农民开展文化知识培训,针对农村文化人才匮乏、文化资源短缺的现状况,县立足实际,大力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加大了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力度,将文化人才培训列入“十一五”规划,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紧紧依托各类教育基地和农民夜校等教育阵地,采取长期学习和短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课堂教授与现场操作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法,定时举办各类文化培训班。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农村文化文艺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各类农村文艺人才600多人次。县文化团体立足这些人才资源,县上广泛开展了送文化下乡和文化对口帮扶活动。近三年共组织送文艺下乡450场,送图书下乡2万余册。成立了文化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帮扶方案,确定了帮扶人员,深入乡村传输先进文化。全县共确定文化对口帮扶对象20个,下派20余名干部进村入社开展文化帮扶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时我县涌现出一批农民群众自己创作的文艺节目有8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