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7/3/28

市体育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和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一、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进入“蚌埠时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精心筹备省十届运动会列为市委常委会重点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市体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以筹备省运会为中心,思想聚焦,资源聚集,力量聚拢,主动作为,统筹谋划,有效工作,有序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省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按照“人文省运、科技省运、生态省运、温馨省运”的办赛理念,围绕“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组织服务、良好的竞赛成绩、良好的城市形象”的总要求,早启动、早布局,制定总体工作方案,成立承办工作机构,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根据需要分批启动了相关筹备工作。
1、“省运会场馆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按照满足省运会赛事需要,满足全民健身需求,更加注重后期运营的要求,主动作为,主动迎前,主动配合,推进落实省运会场馆建设任务。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目前市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水上运动中心、龙子湖区全民健身中心、禹会区全民健身中心完成设计招标,正在进行优化设计,有关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怀远县全民健身中心、固镇县全民健身中心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2、完成省运会场馆项目布局。按照“全域省运、全民分享”理念,认真组织普查,全面掌握数据,对照省运会比赛项目进行梳理,保证县区有比赛、学校有项目,同时适度建设新场馆,保证省运会项目需要。具体安排是:市属现有体育场馆安排比赛项目2项,残运会比赛项目4项;三县四区安排比赛项目7项,残运会比赛项目4项;高校和中学体育馆安排项目6项,残运会比赛项目1项;省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田径、男子足球、射击、击剑、国际式摔跤、柔道、游泳、跳水、赛艇、皮划艇则要需在新建的体育场馆进行。
3、落实竞赛项目队建设计划。按照“全域省运、全面提高”的思路,强化基层、基础,把部分运动队布局到县区、体育社团。既发挥竞技体育举市体制的作用,又进一步加强了竞技体育的基层、基础。具体项目布局是:市体校承担14个,市游泳馆承担2个,中小学校承担20个,体育社团承担2个。
4、落实裁判员培训计划。成立蚌埠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组织裁判员等竞赛组织人才的招募、选拔,分专项开展业务培训。已开办足球、篮球、羽毛球裁判培训班4期,培训裁判150名。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共同建设运动医疗康复救护基地,为各运动队训练、各项重大比赛、省运会比赛保驾护航。
(二)积极做好竞赛准备
1、围绕省运会争先进位目标,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广开门路引进人才,外聘省内外10名高水平教练员,示范提高本市教练员水平。先后与羽毛球前世界冠军熊国宝、无锡市体校、合肥市体校等达成合作协议,委培教练员或指导培训我市教练员。二是注册运动员1541人,输送30运动员到省级以上运动队,作好体育人才储备。三是举办蚌埠市第一期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纳入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培训学员30人。
2、全面加强训练竞赛工作。突出基础大项、优势项目、省重点发展项目,全面布局23个竞赛项目,新增注册运动员346人,常训人数在600人以上,做到项目教练员、运动员、承担单位、训练方案四落实。参加全省常规赛,成绩好于同期;承办全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全省青少年游泳锦标赛3项省常规赛,实现运动成绩提高、办赛形象提升,被评为优秀赛区。启动“蚌埠足球振兴计划”。组织参加全国“我爱足球”选拔比赛,实施校园足球“百千万工程”,开展“三级三际三联”校园足球联赛。成立足球俱乐部30家,成人足球联盟比赛如火如荼。
(三)深入推进全民健身
一是实施高水平体育赛事引进工程。从4月开始,我们相继举办了中美篮球明星争霸赛、中国羽毛球超级赛、华东四省女子乒乓球精英赛等3场国际、国内赛事,采取门票公益发放、低票价等方式让更多市民走进体育馆欣赏高水平赛事,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二是实施“全民健身●拥抱省运”品牌工程。市县联动,社团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市大型健身活动此伏彼起。组织中华龙舟赛、省体育舞蹈公开赛、蚌埠千人武术大展演等大型群体赛事活动数量12次,各类体育展示、赛事、活动多场次,直接参加健身群众百万人次以上。落实民生工程任务,全年以村为单位开展健身活动5600场次。培训社区体育指导员240名。花鼓灯健身操《石榴花开》在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三是实施健身设施提升工程。建成淮滨体育公园,配建8付篮球架、4套健身器材;为社区添置21套健身器材。
(四)积极发展体育产业
积极贯彻国发[2014]46号文件、皖政[2015]67号文件精神,代拟《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健身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展体育培训,提供体育服务。因地制宜开展游泳、武术、体育舞蹈等体育培训。据统计,全市各类体育企业240多家,从事体育培训100多家,直接增加体育人口2万人以上。体育与资本的深度融合,聚集培养了体育健身和体育消费人群,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资金收益,直接拉动体育消费。
加大体育彩票工作力度,全年新增体彩销售网点个,销售金额亿元(预计),同比增长%。
(五)完成“三严三实”、文明创建等目标任务
一是“三严三实”紧紧围绕“三聚焦、三查找、三确保”主线制定方案并扎实推进。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规定的动作,高标准严要求上好专题党课。统筹安排扎实推进专题学习研讨,收到实效。二是落实创城工作各项任务,牵头负责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文化服务供给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正按测评标准推进。三是广泛进行动员,营造迎省运良好氛围。在全系统开展“迎省运?我该干什么”专题讨论,集思广益,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擦亮窗口,做到人人心中有省运,个个肩上有任务。目前该活动已进入“我为省运献计策”阶段,全系统干部职工撰写谏言献策材料近百篇。
二、“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市体育局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攻艰克难,务实创新,全民健身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竞技体育完成各项参赛任务,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提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果,全系统呈现风清气顺的良好局面。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全国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荣获省政府目标考核成绩突出单位,市政府目标考核“优秀”等次,市体育局领导班子被评为“好班子”;、2014年,我局连续获“全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受到省体育局通报表彰。
(一)我市再获省运会承办权
2014年,在争夺2018年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申办权中,我市以承诺办一届文化省运、科技省运、生态省运、温馨省运,促进体育回归本源、服务于民的体育发展思路,符合以人为本理念、时代发展主流、体育发展实质,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最终,我市以25票(全部41票)战胜淮北、阜阳,获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承办权。首开我省非省会城市第二次承办省运会先河。入选2014年蚌埠十大新闻。
(二)竞技体育贡献率位居全省前列
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蚌政办〔〕22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教体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蚌政办〔〕27号)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十二五”期间,我市共输送运动员百余名,蚌埠籍市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个,亚洲冠军3个,全国冠军13个,打破省级记录8项。连年获得“全省竞技体育贡献奖”。花剑运动员张亮亮蝉联世界击剑锦标赛团体冠军和全运会个人冠军。柔道教练王少梅获“国家双百精英教练培训计划”资助。我市代表团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获得123枚金牌,居全省第一方阵。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所、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没有、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单项基地3所,国家级传校1所、省级特色学校4所、省级传统学校8所。
(三)大型赛事亮点频现彰显魅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高起点谋划,超常规运作,国际性、国字牌赛事相继落户。承办中国蚌埠国际男子篮球明星争霸赛、中国乒超联赛蚌埠赛区比赛、中国国家足球队对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足球队(五人制)比赛、cctv2014“谁是球王”民间足球争霸赛(蚌埠赛区)、全国大学生男女柔道锦标赛、“朱宝位杯”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等12次。“十二五”是我市举办大型比赛规格最大、频次最高、效果最好的时期。全国多家主流媒体聚焦蚌埠,宣传蚌埠、宣传蚌埠体育,进一步提升了蚌埠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一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五纳入”覆盖各县区,注重发挥各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全市“大群体”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体育社团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发展体育社团40个。二是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为社区配建健身路径120套、乒乓球台110张;完成8000人次体质监测任务。三是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品牌工程。“温馨蚌埠、健康珠城”、“全民健身、拥抱省运”活动丰富多彩。市县区联动,城乡互动,带动了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群众参与面不断扩大,参加健身活动达200万人次以上;创编花鼓灯健身舞《石榴花开》,经国家体育总局审定,正式收入“全国啦啦操?广场舞系列教材”。
(五)体育设施建设提速
完成《蚌埠市体育设施布局专业规划》;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和体育场东看台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县体育中心、县体育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广为瞩目的蚌埠体育中心、体育场升级改造及游泳跳水馆、水上运动中心、龙子湖区、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完成设计招标,进入设计优化阶段。
二、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2016年及“十三五”时期与省运会承办周期高度重叠。筹备、承办省运会是明年乃至“十三五”蚌埠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体育部门将上下一心,全力以赴,提速提标,精心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为办一届高水平、回归本源的体育盛会、办一届展示蚌埠厚重文化、和谐生态现代化城市形象的体育盛会,办一届为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凝心聚力、跨越赶超的体育盛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全面建成体育场馆,重塑蚌埠体育新标志。建成蚌埠体育中心、体育场升级改造和游泳跳水馆、水上运动中心、龙子湖区、禹会区全民健身中心,彻底改变蚌埠体育设施落后面貌,为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提供良好的竞赛条件。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
(二)厉兵秣马竞技体育,再创竞赛成绩新辉煌。加强管理,加强训练,加强竞赛,完善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政策,完善奖励政策,心无旁骛抓竞技体育,力争竞赛成绩争先进位,再创竞赛成绩新辉煌。
(三)实施国家战略,群众体育发展跃上新高度。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完成社区健身路径全覆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建设滨河健身长廊、滨湖健身长廊、环体育中心健身长廊。让健身场地随处可见,健身器材随处可见,健身人群随处可见,体育健身成为蚌埠市民舒心事。实施互联网+体育战略,推进体育业态创新,开发全民健身app系统,实现数字健身。结合蚌埠山水特色、人文底蕴、体育文化传统,落实蚌埠足球振兴计划,打造环龙子湖健身长跑比赛、千人龙舟大赛、千人武术展演品牌、千人体育舞蹈竞赛等品牌活动。
(四)抓机遇上项目,体育产业打好翻身仗。结合市级体育中心建设,规划建设体育用品商贸中心,推进体育用品销售企业划行归市;建设体育产业园,打造自主品牌项目,引进体育用品知名品牌和企业设立生产、销售机构;鼓励社会组织参与赛事表演业,打造区域品牌赛事;创新体育场馆运营体制机制,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蚌埠体育产业集团;引进社会资本,规划建设沱湖航空运动产业基地、天河水上活动中心、三岔河野营基地、西庐山射箭(射击)场、涂山滑草乐园等体育休闲娱乐项目。
201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