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产业合作工作发展规划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1/3/21

军民产业合作工作发展规划

一、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是我国军事工业布局的重点省份之一。全省现共有军工及军品配套单位135个,其中军工单位85个、配套单位50个,职工总数20多万人,分属核工、兵器、航空、航天、军工电子等行业,拥有资产总额414亿多元。另外,还有民爆生产企业4家、民爆经营企业18家和船舶企业68家。

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总装备部和有关中央军工集团公司的关心支持下,军工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崭新时期,在加速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作用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近几年,全省军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至,全行业经济总量每年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从开始全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经济效益大幅攀升。工业总产值、民品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分别从的72.31亿元、48.36亿元、19.74亿元、-1.19亿元,达到的296.17亿元、213.89亿元、64.8亿元、10.55亿元,平均增长26.51%、28.1%、21.89%、59.61%(-利润增长速度)。

2、产业优势逐步凸现,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经过几十年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最近八年来,实施建设项目213个,完成投资104.3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达64亿元。形成了以核资源探采、纯化为主的核能产业,以航空动力、传动和着陆系统为主的航空产业,以卫星地面装备、卫星应用产品为主的航天产业,以太阳能电池设备、计算机应用及网络设备为主的军工电子产业,以及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工程船舶、特种材料、民爆化工等军民融合产业。现有3个国家级、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6个名牌产品。

具备了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目前有长丰、江南等10家汽车生产企业,华达汽车空调压缩机、江麓容大自动变速器等18家汽车零部件厂家。江南机器集团公司利用其在我省唯一的国家轿车制造类公告目录资源,成功地引进浙江众泰在长沙兴建20万辆中高档轿车基地;长丰集团是有50多年历史的老军工企业,猎豹汽车占领了国内中高档轻型越野汽车23%的市场份额,自1997年成为军车定点生产单位以来,一直是军队和武警师团级以上的主导指挥车型。

全省军工汽车及零部件实现工业产值75.1亿元,约占全省汽车工业总产值的27.3%,其中生产整车6.5万辆,产值57.5亿元。按惯例,汽车整车带动相关产业产值之比约为1∶3,每辆车带动就业人员之比约为1∶7。据测算,带动相关产值170亿元,解决45.5万人就业。军工对我省发展汽车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又如,核能产业,目前我国探明的铀资源量为30万吨,占了8万吨,在全国排名第二。核电是世界公认的新型清洁能源,随着桃花江核电站开工建设,我省将形成从探采、纯化到核电的较为完整核能产业,并将带动长沙水泵、湘电集团、华菱集团等重点配套及建立核应急体系。此外,还将建成电子48所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光伏产业,湘电集团利用军工核心技术及设备支撑研发的风电产业,形成核能、风能、光能等新能源体系。将极大地改变我省能源结构,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两型”社会建设进程。

3、军民融合初显成效,政策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军转民”,全省军工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参与了“双百工程”、“四千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产业关联度明显提高。如江麓机电科技公司是我省最早研制生产工程机械的厂家之一,公司利用军民两用技术和设备,研制生产的超重型全液压振动压路机、大型特大型塔式起重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无人驾驶压路机列入国家“863计划”,申报的新型混合动力工程机械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有望纳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目前,公司形成了起重、路面、环保、土方等4个工程机械系列,仅就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二是“民参军”,一批民口、非公有制单位承担军品配套任务,配套产值快速大幅增长。如华天集团出资与国防科大技术合作,组建了华天光电惯导技术公司,解决了军工久攻不下的关键技术及产品,承担了某重点武器装备型号配套任务。目前,全省已有23家民口、非公有制单位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占认证总数的45%;三是国家深化军工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促进军工开放的政策陆续出台。

“十五”以来,全省军工民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70%左右,军民良性互动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主要问题

从我国、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历史的原因、体制性障碍和国防科技工业自身改革滞后,尚存在军工开放不够、思想观念滞后、体制机制不活、缺乏发展活力等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尚待壮大。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来看,民用核电、民用飞机尚处在起步阶段,民用航天、民用船舶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组织集中度低,与地方产业关联度低,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主要表现在:一是品种门类多,主导产品产值少;二是一般企业多,大型龙头企业少;三是配套产品多,总装集成产品少。

2、体制机制尚待创新。军工企业由于长期禁锢于计划经济体制,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基本上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所有制结构单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比较缺乏市场意识、内生动力、发展活力。目前,军工股份制改造、投资主体多元化处于起步阶段,全省军工仅有南方宇航、南岭民爆两家上市公司。亟待建立适应形势的军民融合体制机制。

3、政策环境尚待完善。我国军民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尚待健全,部分政策法规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已出台的部分政策法规尚待制订可操作的细则办法;军品市场开放程度不够,地方军工、民口单位、非公经济参与军品科研生产障碍仍然较多,信息不对称、待遇不公平的问题突出;尚未建立服务于军民融合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

(三)形势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军民结合发展格局,但仍与国防建设、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既有基础、有机遇,也有竞争、有压力。国家对中央军工持续高强度的投入,形成了技术、装备和产业优势,工业、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优势资源,具备了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的物质基础。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趋利避害,乘势而上,谋划军民融合产业的跨越发展。

1、从国际形势看,军民融合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加速新军事变革,推进国防工业转型。特别是美国,提出构建“新三位一体”威慑能力体系,将“国防科技与工业能力”作为与“核常打击能力”和“主被动防御能力”并列的第三支威慑力量。英国、法国等国也在21世纪新环境下及时出台军民融合政策法规,提出吸引世界范围内技术先进的民用部门参与国防工业的科研和生产。各国国防工业转型的重点是提高创新活力、经济承受能力和建设经济有效的国防,实现“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其根本解决办法是建立军民一体化的工业基础,也就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

2、从国内形势看,军民融合成为军工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经过军民分立、军民结合发展阶段后,正在进入军民融合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和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在制订新的发展思路,将军民融合作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要求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军工面临军品订货波动与军工经济下滑双重困难。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等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在这种形势下,军民融合不仅是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而且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要求,更是保持军工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3、从发展看,军民融合成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一化三基”战略等重大举措。去年,我省实现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出现了机械、食品、石化、有色等四个过千亿元产业。这给军民融合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我省军民融合产业领域包括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等高技术产业,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防暴、反恐、安防等公共安全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两型”产业的特征,这对改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据初步测算,军民融合产业实现1000亿元产值,将带动我省相关产业约1000亿元,新增约100万个就业岗位。

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军工发展,今年出台的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四千工程”,统筹纳入了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军工已经形成了一批初具产业规模,具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条件基本具备。军民融合成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促进国防建设的双赢之举。

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军民融合”方针和省委“一化三基”战略,按照“军民融合、良性互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思路,充分依托我省军工和地方资源优势,推动军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和结构升级,加强军地企业对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产业聚集发展,加速由军工大省向军工强省迈进。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努力强化市场意识,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格局。

2、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充分发挥军地资源优势,突出军民融合产业特色,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3、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支持军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