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科技建设规划发展意见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1/3/8

2011年科技建设规划发展意见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增加值增长1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区级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增长12%;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下,确保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任务。

为此,主要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科技建设

落实“科技”建设规划,建设创新型城区。完善科技投入政策体系,筹措资金万元扶植科技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数量质量,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家,新培育10家“小巨人”企业,努力形成“铺天盖地”、“顶天立地”的发展态势。拓展科技产业发展空间,完成科技广场一期主体建设,建成创意大厦,培育10个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启动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产业化基地建设,保持科技园技工贸总收入30%增速。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青年博士服务团与企业对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企业发展联盟,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扶植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建成科技企业服务和科技产品展示中心,搭建成果转化、人才交流、项目推介平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2%,保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全市领先。实施人才聚集工程,搞好人才配套服务,建设科技人才公寓。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普及光纤入户,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信息化进程,推广应用太阳能技术,扩大产业化规模。广泛开展科普活动,营造学习科技知识、运用科技成果、体验科技生活的良好氛围,打造智慧。

二、全面启动服务业综合改革

坚持以创意产业为引领,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打造高端化、知识化、规模化的服务业体系。加快培育·、天拖·工业园、道地区、路五金城、水上公园·奥体中心、南京路·海光寺、·等七大服务业聚集区,启动城市综合体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高聚集。扶持发展建筑设计、创意策划、生物医药、商务会展等八大行业,逐步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实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高增长。着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着力引进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总部,打造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等特色楼宇,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高效益。推进体制改革,实施管理评估、政策服务等举措,在服务业管理运行、政策扶植、市场培育等领域取得进展,探索中心城区服务业改革新思路、新做法,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高水平。以改革试点新的起色、新的突破,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

三、加快规划建设步伐

推动路五金城二、三期建设,整合周边土地资源,逐步形成物流商贸产业聚集。完成天拖部分地块整理出让,力争进入项目实质性运作。提升改造工业园,整修厂房设施、完善配套功能、改善整体环境。推进工业园东扩,启动建设光电子产业园。推动道、道商贸商务带建设,着力发展汽贸高端产业,搞好道创意产业街区建设,推动c92创意产业园二期扩建,尽快形成创意产业规模效益;整修道,改造旧楼区,策划一批商贸商务项目,提升丰富沿线景观业态水平。加快资源整合,建设示范高中校和体育场馆,全面提升载体功能,在开发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

实施180个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其中经济发展项目140个,包括城市建设项目15个,总规模164万平方米;服务业项目25个,总投资73亿元,总规模98万平方米;科技发展项目100个,预计产值16亿元。大力推进内燃机厂、卧福里、东王家台、地块挂牌出让,确保、地铁上盖项目和道融侨、兴业里融创项目年内开工,建成燃气大厦并投入使用。要举全区之力攻坚克难,启动新建项目,完成在建项目,储备待建项目,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围绕产业布局引进项目投资,与滨海新区、周边区县寻求合作,力争在项目开发建设上取得突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

五、着力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落实各项扶植企业发展政策,扶植项目调结构,帮扶企业增活力,服务社区办实事,促进发展上水平。深化行政审批服务再提速,完善告知承诺制审批和照后服务,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开辟科技型中小企业审批绿色通道,建成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延伸服务企业效能。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加大执法评议和责任追究力度。坚持表彰贡献突出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专项奖励。完善招商引资和协税两个目标责任制,服务企业,留住企业,更多引进市外境外企业总部和大项目,实现招商引资协议额75亿元,到位额55亿元。打击无照经营、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加大零散税源征收力度,维护公正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让企业满意在。

六、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重点项目。完善区域总体城市设计,完成红旗路、道沿线等10个专项规划策划。拓宽改造三潭路等10条道路,完善区域交通路网。启动消防二级指挥中心、华苑居住区地下人防等配套工程建设。新建3座变电站,完成居民智能电表更换和20个低压片供水改造。全力推进土地整理工作,策划储备地铁沿线等10宗地块整理,启动地铁五、六号线站点等10个地块拆迁,改造部分“大板楼”,建设13万平方米安置房,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城市建设规模达到350万平方米。继续开展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对快速路段、3条入市口道路进行整治,提升改造20条次支道路,综合整治20个脏乱社区,建成迎水道、三马路等8条精品道路,新建改造绿水园、公园和翔宇公园。新建改造一批公厕和垃圾转运站,推行环卫精细化作业。加大主要污染物削减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优化城区环境质量。依法管理好城市,严格落实《市城市管理规定》,推行市容环境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健全区、街、居城市管理网络,加强物业管理,坚决执行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制度,加强考核督查,落实责任追究,杜绝管理缺位、不到位现象,严厉打击破坏环境、损坏公共设施的违法行为,努力做到市容环境时时干净、处处干净,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区进程。

七、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社会保障和扶贫助困重点项目。坚持以创业促就业,多渠道开发公益岗位,做好新生劳动力就业安置,拓展自主创业中心服务功能,搞好就业培训,创岗安置3.6万人。完善职工工资增长的监督机制。延伸社区为老助残服务,建成区街为老服务指导中心和12个日间照料站,形成覆盖全区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成“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给予居家托养服务补贴。开展对老人、妇儿等人群送医送药上门活动,推进“国医堂”向社区延伸,方便群众看病。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医疗保险达90%以上。继续做好助医、助学、助困等各项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生活。建设改造王顶堤、向阳路地区菜市场和一批连锁便民店,加强市场监管,做好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储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八、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第三批校舍加固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教育资源调整力度,普及学前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办好职业教育,高质量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扩建三潭医院应急救治中心,完成医院门急诊楼主体建设,加强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联诊。实施文化事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提升文化服务设施功能,筹划文化中心建设,丰富老城地区戏曲、相声等传统演艺活动,充实民俗博物馆、老城博物馆内涵,巩固妈祖文化北方中心地位,提升“老城津韵”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举办第四届和谐艺术节、谭派京剧艺术展演、京津沪渝深五城区文化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继续开展“飞雪迎春”、“之夏”群众文化活动,搞好文物普查,提升改造档案馆,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成长虹公园全民健身基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搞好人口计划生育、侨务外事、民族**、人民武装和人民防空等项工作,加强国防教育,继续争创国家双拥模范城。扎实推进“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居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文明,争创文明城区。http://nayishi.com

九、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区管理服务,推进和谐社区标准化建设,创建一批基础设施完备、硬件配置规范、服务功能健全的新型社区。发挥居委会自治作用,完善社工站工作机制,加快社工岗位开发、社工人才培养、社工机构培育进程,力争在全部166个社工站配齐专职社工师,在所有街道建成市民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搭建面向居民的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实施“五个一”文明社区建设,完成20个精品社区和1个整街建制创建工作。启动实施“六五”普法,大力推进依法治区。落实**工作责任制,进一步畅通**渠道,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社区法庭和司法所建设,做好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社区警务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努力建设“平安”。

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完善政府决策制度,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专家学者咨询、决策事项评估等机制,坚持新闻发布、公众恳谈、重大事项听证等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努力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强化依法行政考核和问责追究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程序,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帮助,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建议和提案,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多形式培养基层干部,多渠道引进高层人才,提高公务员履职能力。开展公务员素质专题培训,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深化审计、监察和反腐败工作,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要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关注社情民意的动态,时刻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