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发展规划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16

社区教育发展规划

社区教育发展规划
为全面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全民终身教育,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加快“学习型社区”创建步伐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全面推动社区教育,促进终身教育文章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http://wenmi.cn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化社区建设,为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教育体系,建立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相适应的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二、基本目标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以全体社区市民为教育对象开展的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素质,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系列教育。
学习型社会是以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基础,保障社区成员受教育权利并满足其终身学习需求,从而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两个文明程度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
社区要在三至五年内实现下列目标:
进一步推进教育社会化示范工程,促进社区教育向社会化、法制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社区管理与依托社会组织教育相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
有计划地发展各类市民教育,实现社区各类教育资源的统筹、衔接、沟通,基本构建社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社区教育组织网络,实现纵向社区、共建单位,贯通的全方位覆盖教育;实现学者有其校的多种方式、途径的创新教育;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楼群,为最终建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力争用五年时间,在全市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的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
1.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
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由社区主任任社区教育委员会主任,由主管社区教育的副主任、委员、社区共建单位负责人、辖区学校、单位主要相关部门领导和聘任街道、市有关教师为成员。委员会领导小组实行年度例会制度。
社区教育委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室”,具体负责制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研究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等;推进规划的落实,对社区教育进行指导、联系、服务;组织培训社区教育的有关人员等。
2.建立社区教育协会
依照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的发展原则,探索建立社区教育协会,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管理的社会化程度,逐步形成社区管理与依托社会群众组织教育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协会作为社会参与的群众组织,主要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和社区教育志愿者活动,积极宣传、推进社区教育。会员包括社区教育管理干部、社区教育工作者、社区教育志愿者等。理事会成员由社区干部、社区教育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街道主管干部组成。
3.设立社区教育培训中心
社区教育培训中心,要在多功能、服务型、开放式特别是在提高市民素质教育开发上,发挥社区教育的龙头作用。为加强协调和统筹,负责制定社区教育计划,指导组织社区教育培训,编写教材,协助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实施对文明市民学校的组织指导。
(二)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1.健全三级纵向培训网络
一级为社区党校;办公室设在社区居委。
二级为社区居委会文明市民学校。朝着三个自我(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方向,加强基层社区教育建设。

三级为社区其它的市民培训学校,“学生假日学校”、“市民各类培训班”。实现教育培训实体五有即健全的组织管理、适用的教育场所、适应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用的市民教材、必要的教育投入。

2.建设各类教育指导服务小组,健全横向网络

发挥特色优势,健全五项教育工程(即胎教、家教、特教、外来人口教育、社区教育中心),在五个指导服务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培训建设,合起来分别为:普法教育(公德教育)、健身教育(医疗保健)、妇女教育、婚姻教育、家政教育、科普教育、社会文化(休闲教育)、婴幼教育(要在胎教基础上扩展)、青少年教育、成年人文章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http://wenmi.cn教育(从业教育)、老龄教育、特殊教育、外来人口教育,在街道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设成不断完善的专兼职教育的横向网络。

(三)形成适应社区市民多种需求,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和多内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放灵活的大教育体系。

1.大力加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市民实用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

2.发挥基础优势,为社区适龄人口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岗位技能教育;

3.统筹、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利用市技工学校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体,发挥社区成人教育力量和社会力量办学实体作用,提供多样的职业文化教育培训;

4.充分发挥三级学校的作用,并与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社会经济生活、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科学普及等培训服务;

5.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协同社区内中小型企业推进教育制度的建立,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6.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其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校外教育活动;

7.充分发挥各类教育指导小组作用,针对专门人群、专项需求,提高胎教、特教、家教、外来人口教育、妇女教育、医疗保健、婚姻教育、老龄教育等专门教育、专项教育的水平。

(四)推进具有时代特色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群)的创建,为21世纪成为人人皆学之区奠定基础。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通过选聘、兼课、培训方式,使之成为一支能够适应社会化管理并具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

(六)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社区中学、小学、幼儿园等教育部门,设立社区教育研究室,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并与社区教育协会的工作相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取得研究成果。与市中学合办不定期《社区教育》小刊,做好经验交流、理论成果推广以及咨询服务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做到三个结合:即结合和市、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的学习贯彻、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进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窗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宣传窗重点栏目要增加社区教育的宣传内容。

探索社区教育及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纳入到社区干部干部、骨干居民、学习型典型家庭示范户的学习之中。

围绕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一次学习型社区宣传教育活动。

(二)实现社区教育的三个纳入:即纳入社区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区社区建设的计划、纳入文明社区创建计划。

(三)实现对社区教育计划的三个督查:即人大、政协代表的法律督查、社区居民代表的民主监督、街道及上级的工作督查。

(四)保证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结合社区教育实际,每年安排社区教育经费,每年递增8%投入,采取向单位赞助经费,市民个人投入,上级补助和社区自筹,用于增加设备、改善条件、开展教育培训及咨询等。

(五)加强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大力推进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科普、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紧密结合。深入进行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可持续发展与提高社区人口素质等研究,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成果。

(六)推动区域内的资源共享。辖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其他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单位等要有计划地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向社区成员开放必要的教学场地和活动设施,为社区成员参加教育培训提供服务。要在资源开发与共享中建立稳定的三大教育教育基地(社区居民素质教育基地、社区青少年教育基地、社区婴幼儿教育基地)。

(七)依据上级街道、市的有关标准,适时评选社区教育的先进楼群、先进家庭示范户、先进个人,抓好典型,表彰先进,全面带动学习型社区建设。

附件:社区十大教育培训工程
1、大力开展下离岗市民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市民掌握1项实用技术。在培训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以培训为手段,提高市民上岗技能素质。

(1)、大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为主要的知识培训,市民每年接受2次以上培训,每年达到3000人次。

(2)、科普知识培训。按照现代新科技知识培训市民,每年计划完成200人以上培训的骨干培训目标任务。

(3)开展岗位技能证书培训。推荐市民,向街道或市劳动与就业中心推荐培训人员,以专业的单科教育,取得证书培训。

2、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单位)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每年至少有一个企业(单位)开展创建活动,并按照“创建学习型企业”标准组织实施。

3、开展计算机和外语培训。联合社区有关单位,对市民开展计算机培训,学习办公基础知识和相关的软件,每年培训不少于50人。同时,对青年人开展英语培训,学习简单的日常用语。利用节假日对中、小学生开展上述活动。

4、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为加强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增长社会知识,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组织1—2次的青少年社区活动,并纳入教学计划做出安排部署,年底撰写活动总结。

5、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遵纪守法,诚实劳动,文明经商,力争培训率达到80%以上。

6、坚持开展法律、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教育。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制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维护社会的稳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橱窗等形式加以宣传。

7、开展文明生活教育、心理和健康教育活动。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崇尚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科学意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