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办公室信息处工作思路
2011年办公室信息处工作思路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以及市委、区委工作会精神,以“出精品、出经验、出亮点、创一流”为引领,强化协调服务,高效履职尽责,“三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三办”效率扎实提高,圆满超额完成“扩大开放年”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
一、围绕中心,不断提升政务服务
(一)搞好协调服务,助推经济发展。按照“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要求,全力做好二环路现代服务业发展轴、北湖“198”片区、新客站城际商旅城、龙潭总部经济城、成都(猛追湾)rbd等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积极推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协调加快推进北湖片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项目范围内农村“四大基础工程”,耕地实测到组和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完成。牵头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义务和谐工作员试点相关工作,工作成效得到中央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全力做好建区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和2010“购物在东郊”活动中的协调服务工作,受到区委、区政府通报表扬。牵头抓好土地整理上市工作,全区整理土地共27044.6亩,预计全年完成土地上市12宗,共计1098.1亩。现已成功上市10宗共计966.9亩,成交金额97.3亿元。强化上下和内外联系,协助区政府领导开展好区政府相关工作,保证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的高效落实,确保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二)强化信息调研,当好参谋助手。充分发挥智囊作用,围绕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城乡统筹、农村“四大基础工程”、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财税收入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完成调研报告20余篇,区委、区政府领导先后批示8次。编撰完成《每日快报》234期、《每周要情》46期、《政务要情》14期,区委、区政府领导先后批示20余次。向省、市政府办公厅报送政务信息720条,被采用258条,4篇分别被省、市政务专刊刊发,政务信息工作名列全市前茅。具体组织参加《中国最具吸引力城市》评选,积极准备相关资料,成华区被评为中国唯一最具投资价值城区和最幸福城区。牵头完成《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成华区专辑撰写工作,大力宣传成华改革发展成果。
(三)优化运转服务,务求规范高效。继续深入开展公文质量测评,召开全区办公室主任会,加强公文办理等业务培训,分系统开展培训4次,多措并举提高办文质量效率,公文质量测评位列中心城区第一。不断优化公文流转程序,依托现有党政网新建政府办办公处理系统,实现政府办内部工作全面提速,全年快速收发流转各类公文4000余件,其中领导批示600余件,较好地实现工作“零差错”。狠抓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成效明显,高分晋升省标一级。规范会议办理程序,注重会务服务细节,提高服务标准,为区政府全体会、区政府常务会等重要会议提供高质量服务。推进接待工作规范化,强化接待礼仪培训,不断提高接待工作效率和水平,接待党政代表团、企业考察团24批250余人次,承担各类会议和活动接待服务工作140场次4500余人次。进一步调整规范办公秩序,严格财务管理。加强车辆安全管理,为区领导提供安全、快捷的优质服务。
二、高效履职,创新开展牵头工作
(一)加强督查督办,确保政令畅通。科学编制和分解下达2010年度全区主要工作目标、主要经济目标、重点项目、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目标、区级机关保证目标和32项市、区专项目标。坚持逐月收集、整理、分析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及重点目标完成情况,针对目标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定期开展目标运行监控和督查,共编印《全区主要经济目标运行情况专报》8期、《政务目标管理》1期。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优化完善全区及部门、街道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对土地上市、龙潭场镇改造、卫片执法检查等30项重点工作进行跟踪督办,及时通报工作落实情况,编印《督查专报》127期、各类专项报告单13期。认真办理上级督办事项,加强现场督查、联合督查、会议督查,共办理市领导批交办事项及督办件63件;办理区领导批交办事项30件,已办结22件。进一步完善政府建议提案网上管理系统,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188件,到期办结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二)加快法制建设,纵深推进权力公开。积极推进我区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牵头负责清理审核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加快推进网上政务大厅改版升级,全面推行行政处罚电子化。建立行政处罚法律法规依据库和自由裁量标准数据库,录入法律法规依据1163条,自由裁量标准2066条,25个行政执法部门62件行政处罚案件全面实行了网上全程电子化处理和网上监控。对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继续有效114件,废止6件,失效12件,拟修订7件。认真办理市政府法制办交办的13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稿,提出可行性意见5条。备案审查全区重大行政处罚案件15件,年审执法证289个,审结行政复议案件3件,办理市政府法制办、区监察局移交的行政投诉案件3件。累计受理行政调解1387件,调解成功978件。办理区领导交办法律事务20件,提出法律意见36条。
(三)深化电子政务,培育壮大信息产业。切实履行牵头职责,制定2010年信息服务业发展目标和相关扶持政策,稳步推进信息产业发展。以“无线数字音乐主题公园”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积极促进新媒体产业建设。积极做好我区信息服务业月报和季报的统计工作,圆满完成全区信息服务业年报统计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对外网络宣传工作,制作了“成华区建区20周年宣传专栏”、“成华区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和区属国有公司负责人专题”等。协助完成了成华区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对全区各单位网上政务大厅信息公开情况和行政处罚网上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督查。认真做好政务报送工作,共向市公众信息网上报各类政务信息2460条,被采用1244条,采用率达50.6%。高质量完成了公众信息网内容保障和政务报送工作。积极做好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工作,维护更新区公众信息网各类政务信息共计1687条。收集刊发《互联网成华信息汇编》37期,集中刊登461条新闻信息,为领导决策、依法行政、妥善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着眼引进外资,拓展外事工作。加强与涉外单位和国外驻蓉机构的沟通联系,有序推进与意大利列蒂省友好合作关系的缔结。着眼全球,主动出击推动高端外资企业落户成华。积极追踪在谈国际交流项目,推进市级国际合作项目——法国巴黎工商会成都家居展览有关工作。充分发挥外事职能,主动融入我区招商引资一线,提高对区级涉外部门对外交流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组织30余人次分赴东南亚、欧洲、日韩开展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活动。建立覆盖区级涉外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涉外企业的“大外事”工作网络,形成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搭建区内外事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积极促进全区招大引强和国际合作。成功组织中国教育学会外籍留学生义务支教周活动、香港汉基国际学校合作办学洽谈会、日本学习院大学教育研究课题组来区交流考察活动以及美国阿肯色理工大学交流访问活动,促进我区教育走向国际化。进一步加强外籍记者和涉外非政府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提升应急管理,着力保障公共安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区长公开电话和区长信箱办理工作的通知》,共受理区长公开电话523件、区长公开信箱2072件,编发《区长公开电话摘要》专报共22期;受理市长公开电话766件,市长公开信箱1014件;受理省长信箱15件;共计受理4390件,到期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95%以上。进一步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国家法定假日值守安排,共接听来电6000余次。制定了《成华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评估分析报告》,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全区共发生一般性突发事件109起,处置成功率达100%,未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建立了1支由420名民兵组成的“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队伍,积极推进街道、部门应急队伍建设工作。做好我区应急平台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了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的场地和资金。
三、夯实基础,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一)狠抓班子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强化班子成员“领导就是责任”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自觉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负其责。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做到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贯彻民主集中制,开好民主生活会,切实增强班子凝聚力,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解放、锐意创新、真抓实干、廉洁自律的领导集体。
(二)狠抓队伍建设。制定干部培训教育计划,进一步完善各项学习制度,引导全办干部增强学习紧迫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加强政策法规、文秘知识、现代办公技能等培训,强化学习培训,培养“有良好道德修养、有较高政策水平、有扎实理论功底、有较强组织能力、有廉洁自律意识”的“五有”干部队伍。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检查验收为契机,以“文明科室”、“文明个人”等细胞工程为载体,打造整洁有序的办公环境,塑造文明高效机关团队。
(三)狠抓作风建设。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强化支部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继续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努力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不断提升行政效能。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监督工作,切实抓好岗位风险教育,建立制度性风险警示新机制。
2010年,办公室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突出,为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身面临的差距和问题:运用城乡统筹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先进理念、思路和方法推进各项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还需进一步增强;围绕工作中心,高标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还不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自身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