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十二五发展工作规划
工业十二五发展工作规划
是因市的老工业城市,工业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当前,全市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内外竞争更加激烈。新形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本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决定》,《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提出“十二五”期间(至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重大措施,是加快全市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回顾
(一)工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全市工业紧紧围绕结构调整的主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从整体上优化调整产业、产品和所有制结构,加速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步伐,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五年五大步:实现“增速达20%,利润翻番”;实现“产值超百亿,利润再翻番”;实现产值利润增长“双二十”;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1.1%和70.3%;生产、效益再创历史新高。工业经济从恢复性增长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呈现以下特点: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65.31亿元,是“九五”期末的3.6倍,“十五”期年均增长29.4%;完成工业增加值79.15亿元,是“九五”期末的3.5倍,“十五”期年均增长28.8%,超计划17.3个百分点。
运行质量持续改善。实现利税总额22.18亿元,是“九五”期末的5.44倍,“十五”期年均增长40.3%,超计划3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2.68亿元,是“九五”期末的94倍,“十五”期年均增长148.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9.2 ,比“九五”期末提高65.3点。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实施了鸿化公司8万吨/年甲醇法甲烷氯化物等44个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建成了硬合公司混合料制备中心等37个重点项目;建立了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等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创中国名牌产品4个。全市工业累计完成技改投资45亿元,是“九五”期的1.8倍,年均增长24.2%。累计开发新产品565项,新产品产值达到7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8.3%,比“九五”期末提高12个百分点,实现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阶段性调整、优化。盐化、机械、有色新材料等支柱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十五”期间,通过国有企业改组改革,盐业脱困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及资源优化配置得以较好实现,优势企业产权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下岗职工出中心基本完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45.4%下降到“十五”期末的14.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资产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68.7%下降到“十五”期末的63.5%。通过改制改革,大量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退出公有制序列,由“九五”期末的192户减少为“十五”期末的64户。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合同利用外资7086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6783万美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7.2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23个,全市投资规模最大的合资企业四川汇维仕化纤有限公司于9月建成投产。
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到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11户,比“九五”期末净增115户,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4户,其中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家销售收入超70亿元、利润超8亿元的企业。
“十五”期间,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全市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当前我市工业改革与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经济效益不高,与先进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仅为3.5%,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7点,比省内其他7个重点工业城市平均水平低17.3点;二是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骨干龙头企业不强,中小企业发展不足,与先进城市比差距较大。“十五”期间,我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年均增长28.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3.6个百分点;三是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整合力度不大,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导产业能耗高、污染严重。盐业、化工、建材能源消耗量占全市能耗总量的80.9%,而三个行业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总量的23.5%,其中化工、建材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四是工业布局散乱,集中度低,工业园区建设进展缓慢。“十二五”期,仅城市中心区规划迁出的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就达18户,“退二进三”任务较为繁重。同时,由于土地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目前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多数仍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布局调整优化任务艰巨。
(二)“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承前启后尤为关键。“十二五”期,我市工业肩负着继续推进经济较快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质量的双重任务。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工业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将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作为老工业城市,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回升期,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随着各国之间贸易、投资、技术、劳务等方面合作的加强,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和影响日益加深。与此同时,国际间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这几年,由于发达国家内需不振、产业结构不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等原因,中国企业遭受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以及制造业、贸易业的知识产权争端频频发生,技术壁垒、生态环境壁垒、安全使用壁垒成为国际间,特别是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间贸易、交流与合作的主要障碍。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环境对我国发展有利。那一世范文网
从国内环境看,“十二五”将继续是我国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经过“十五”期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使我国经济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赢得“十二五”期的更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际间、区域间、地区间生产要素,资源流动与整合和产业集聚加剧,不论是经济发达地区或欠发达地区都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整个“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都将处于一个长期较快平稳发展阶段。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现期”。“十二五”期我国将继续面临“三大挑战”,即资源特别是能源短缺的挑战,发展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要认真应对好这一系列挑战,就必须在保证我国经济有一个长期较快平稳发展状况的前提下,认真解决好我国社会经济中诸多结构性问题、体制性障碍问题、“三农”问题以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保、医疗、入学等诸多问题,就必须认真解决好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人才等一系列问题,任务光荣而艰巨。
我市作为以传统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在“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全市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大力实施老工业城市的“三大改造”,顺利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和优势,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市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突出问题,老工业城市改造的任务还很艰巨,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上下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拼搏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充分认识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加快工业发展又是第一要务中的首要任务,是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强省、工业强市战略要求,牢固树立“工业兴、兴,工业强、强,百姓富、富”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全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历史机遇,坚持“破难、破满、破慢”,下真功夫,花大力气,切实抓好全市工业改革与发展工作。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战略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工业发展全局,“十二五”期间要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改革开放抓工业,以改革激活存量,以开放吸纳增量,进一步深化老工业城市改造。突出一个重点(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实施两大战略(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实现三大突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壮大三大优势产业,到2010年步入四川工业强市行列。
三、“十二五”期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为:
(一)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到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18.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45%;出口创汇达到4亿美元,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22.69%,比翻一番;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22.81%;利润总额达到41亿元,年均增长27%(市主要行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