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1/1/3

县委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3页

和引导企业应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实现管理创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23)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初中教育上,重点建设好漾濞一中初中部和苍山西镇初级中学。坚持教育公平,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漾濞一中高中部建设步伐,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高中部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扩大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确保高中教育教学水平稳居全州中上水平。加大对职业高中的建设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软硬环境,以就业为导向,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到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0%,高中升学率达80%。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幼儿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健全扶贫助学制度,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24)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乡土人才和少数民族人才等5支队伍建设,带动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落实吸引人才政策,完善引才引智机制,广泛吸纳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把用好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县的重点,完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鼓励人才合理流动。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搭建人才创业、竞争、参政机制,加快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人才到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干事创业,努力营造广纳群贤、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5)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人员结构,理顺职责分工,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推进政务公开,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26)推进工作机制创新。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现代理念谋求发展,拓宽发展思路。不断理顺体制,为加快发展扫清体制性障碍,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不断创新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完善领导挂钩责任制和履职评议制度,严肃查处机关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完善督促检查和考核问责制度。建立各级各部门首问首办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使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充满活力。

(27)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实行乡财县管、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加信贷规模,着力提高信贷资金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28)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土地、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各类中介组织,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推进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漾濞”。

(29)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我县以资源型招商基本完成后,招商引资工作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以资源招商向以区位、环境、产业招商转变,积极探索新一轮招商的新途径;二是以政府招商为主向以商招商、政府招商、中介招商、产业招商等多种方式的转变。要积极鼓励引导以商招商和产业招商,提高产业的关联度,产生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多方面的优势,积极吸引县外资本、技术及各类要素进入漾濞,进一步拓宽在水电开发、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畜牧、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合作领域,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大、中、小项目齐头并进的大招商局面。

(30)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放心、放手、放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升非公有制经济质量。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生产经营领域外,其他各个生产经营领域都让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安定的社会环境。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和引导、监督和管理。

九、强化公共服务,建设和谐漾濞

(31)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明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主管理的界限,建立政府与社会各负其责、互相补充的社会管理合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为基础的和谐社区、和谐村组建设,完善公共管理、社会自治管理、生活服务管理三大系统。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加强村民(社区)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行业组织、社会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发展,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3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逐步确立有利于稳定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劳动力市场、劳动技能培训设施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提倡和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就业和灵活就业。逐步破除制约农民进城务工的制度性、政策性障碍,切实保护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33)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制度,不断扩大失业保险参保面。逐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制度、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着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发展农村福利服务机构,推进社会福利化。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34)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确保群众的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妇幼卫生保健。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增强人民体质。

(35)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大和政协的作用。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全面推行政务、厂务、事务、乡务和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完善打、防、控、管一体化治安体系,把保一方平安的责任落到实处,进一步着力巩固提升“平安漾濞”。加强企业法制和农村法制建设。搞好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着力推进政务行为的法制化、规范化,确保行政权力依法运行。继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认真执行行政监察法和行政复议法,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防止和纠正各种违法行政行为,着力建设“法制政府”。

(36)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教育,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管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