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社会形势综述

工作汇报范文 发布时间:2013/7/6

市经济社会形势综述

全市经济社会形势综述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努力推进经济社会跳跃式发展,较好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1、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前移,发展速度全省第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34亿元,在全省的位次由上年的第10位上升到第9位(居大兴安岭、伊春、鹤岗、黑河市之前),首次超过黑河市;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6.0%,居全省第一位。gdp增幅历史上首次连续两年超过25%,创历史最好水平,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gdp总量比翻1番。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9.7亿元、148亿元、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37.0%、10.6%,三次产业比例为8.8:66.2:25.0。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144.7亿元,同比增长37.8%,拉动gdp增长21.5个百分点。
2、农业和农村经济成绩显著,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市总播种面积达253.6万亩,比上年增加25.3万亩,粮食产量12.9亿斤,创历史新高,经济作物普遍丰收。
畜牧业稳步发展,畜禽产品供给能力有效提高。年末生猪存栏17.3万头,与上年持平,牛、羊、禽存栏分别达到4.9万头、11.3万只、271.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3%、5.7%、37.7%。全年肉类总产量4.5万吨,增长1.5%。
3、规模以上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发展速度全省第一。,结合资源型城市转型、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试点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稳中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6.3亿元,比翻1番,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6%,居全省第一位,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煤、焦、电、化实现增加值108.9亿元,比上年净增20.5亿元,增长37.2%。
非煤产业发展速度加快。非煤产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同比增长48%,发展速度首次超过涉煤产业。非煤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5户,比上年净增6户,资产总额3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原煤产量1838万吨,同比略有增长,洗煤1835.2万吨,增长14.2%,焦炭529.5万吨,增长34.1%,发电量76.0亿度,增长38.0%。
4、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我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机遇,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比翻1番,比上年增长50%,创历史最好水平。
工业投资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8亿元,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50.4%,形成了一大批新的产能和税源主体。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依七高速、鹤大高速七台河段、七勃路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七密铁路、铁路客运新站等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前期阶段。
5、消费品市场繁荣,消费品价格平稳运行。,全市消费品市场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刺激、家电下乡政策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愈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
年初以来,受肉禽、食用油价格总体稳定的影响,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始终在99%左右平稳运行,年末收于100.2%。
6、进出口规模扩大,品种日益丰富。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4418.01万美元,同比增长20.8%,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出口3969.91万美元,同比增长20.8%。出口产品主要是松果、荞麦、白瓜子、小型农机具、家具、生铁、锯材、床垫、干豆、钢材、鞋帽等400多个品种。进出口国别主要有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朝鲜、以色列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
7、城乡居民收入实现新突破,居民财富增长较快。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120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62元,增长11.5%。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2.4亿元,比年初增加24.4亿元,增长17.7%。
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市规范了机关、事业单位及教师津贴补贴,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达到6789.53元。
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经济作物普遍丰收,种植业人均纯收入2640元;畜牧业生产规模和数量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牧业人均纯收入820元;农民工转移增收成效明显,人均劳务收入892.5元。
8、财税收入较快增长,金融形势良好。工商税收实现37.8亿元,增长14.2%。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8.5亿元,同比增长18.3%,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增长40.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28.3%。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主体税种分别增长8.8%、32.2%、15.4%和83.7%。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7亿元,增长36.5%,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分别增长6.2%、200.7%和85.7%。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额增长较快,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金融运行整体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1.5亿元,比年初增长21.3%;各项贷款余额126.4亿元,比年初增加35.1亿元,增长38.4%。
9、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市上下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把各项社会事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事业成绩喜人。成功举办了首届矿山物资交易博览会、第二届家具节暨家居文化博览会和国际乒乓球男子争霸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七台河的城市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年末总人口达到92.8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38.7%,与上年基本持平;非农业人口5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
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推进城乡绿化、基础设施、滨水景观、“三供四治”、城乡环境治理五大工程,开工建设了人民公园、体育会展中心,完成了万宝荷花园、浮雕水幕墙、水库坝下风景区等景观工程,开展全民造绿活动,新增绿地273.4公顷。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共安排污染治理减排项目12个,已全部形成减排能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推进结构调整减排,全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为2.73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7.0%;列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9个项目中,已有6个项目稳定运行并通过验收;完成了七台河饮用水源污染治理和乾丰(原凯博达)公司酚氰废水治理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利用工程于5月开工建设;桃山水库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达到309天。
教育卫生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新建扩建希望高中、市六小两所学校,七台河技师学院挂牌成立,新建改造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改造扩建8所医院,新建2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区农村卫生所全部实现标准化。全民健身运行广泛开展,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金牌28枚。
就业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发展。全年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0500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3.1%,低于省控指标1.2个百分点。针对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减少,我市积极开展劳务对接、举办大型招聘会、加大培训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开展援助活动等多项措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势得到了明显好转,全年转移劳动力8万人,创收3.8亿元。
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在全省率先统一了城乡户籍、低保补差等政策标准,改造城中村3个,新建农民新区5个,新建改造5所乡镇标准化卫生院、46个村标准化卫生所、55个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和43条通村公路,9.7万平方米农民新居投入使用,解决了46个村屯、5.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