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工作汇报范文 发布时间:2012/4/15

教育局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通过发展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并特别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教育局课题组从全区随机抽取了11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其中城区初中5所、小学11所,乡镇初中20所、小学74所,通过调查问卷、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统筹教育均衡发展、促进那一世范文网乡一体化的调研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一)统筹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在需要。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事关民计民生、事关改革与发展的大事。只有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才能促进教育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高质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

(二)统筹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区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出了“抢抓新机遇,加快大开发,建设新”的工作思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新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开发开放的新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育实现城乡一体化以适应新的建设规划和产业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统筹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全面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建设和谐文明的迫切需要。发展经济与建设和谐社会,都有赖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发展由于受城乡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也存在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使不同群体受教育的层次、质量存在差别。要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建设和谐文明迫切需要统筹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二、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区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区关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施意见》和《区关于进一步落实乡镇街道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等多项举措,全面提高了教育现代化水平。全区教育系统干部教职工也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高标准均衡发展、实施高水平素质教育,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区在教育经费的拨付上采取专项管理的方式,至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3.03亿元、3.61亿元、4.28亿元和5.23亿元。以来,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全区累计投资6.28亿元,兴建了村小教学楼54所,城区示范性中小学校5所,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学校总数从300所降至221所,楼房化率从48%提升到78%。至,全面实施了

“双高普九”工程,至又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备装备建设工程,全区在添置教育教学设备上共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此外,投资0.85亿元建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投资700余万元实施了国防教育和劳动教育基地规划改造工程。(二)师资素质不断提高。从6月份起中小学教师工资上收到区,由区财政统一发放,并不断提高了乡镇教师待遇。实施干部执政能力培训工程,推进基层校长竞争上岗,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推进实施了《区教师队伍管理办法》、教职工全员岗位聘任制、教师竞争上岗等多项人事制度改革措施。特别是制定并落实了《教师周末研修制度》,从起,结合教师第四周期继续教育,组织教师利用教学周双周的周六,对教育理论、教学艺术进行集中学习、备课、研修。定期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区内名师到乡镇街基层学校讲学。全区幼儿园、小学教师大专率分别达到60%、77%,初中教师大本率达到75%。通过选拔、培训、考核,建设了一支由1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60名区级骨干教师、1210名乡镇级骨干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以来,全区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国家级模范教师1名、国家级优秀教师2名、市级优秀教师65名。

(三)教育质量内涵不断丰富。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目前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分别为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3.65%。加强品牌学校建设,创建市级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52所,区级优质初中校13所。

(四)充分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区在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从开始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实施了十二年免费教育。十二年免费教育对象为高中阶段就读的学生,完成了对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补助住宿费,对除贫困生以外的所有学生以就读学校学费标准的30%进行减免,对除贫困生以外的所有学生以就读学校学费标准的60%进行减免,对所有学生以就读学校学费标准进行减免。从至区财政每年的投入分别为256万元、1100万元、1944万元、3070万元左右。

三、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我区义务教育在稳步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四个不均衡”:

(一)办学条件不均衡。

1、乡镇学校与城区学校在校舍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调查数据:城区、乡镇学校的楼房化率分别为100%、71.3%,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7.9平方米、6.1平方米,校均专用教室面积分别为1042.5平方米、826.1平方米。此外,94所乡镇学校中有40所建于1990年前,且大部分校舍比较陈旧;16所城区学校都为近年新建或改扩建的新校舍,设施设备完备。

2、在教学设施设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调查数据:城区学校、乡镇学校在近三年购置教学设备上校平均投入为14.9万元和4.4万元,计算机生机比分别为8:1和13:1,班平均多媒体套数为0.9套和0.3套,试验器械达标率分别为100%和77.2%,体育器械达标率分别为100%和80.4%。此外,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乡镇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大多存在陈旧、质差且功能低的问题。

原因分析:1.乡镇学校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在实行“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以前,乡镇学校多为乡镇办学或村级办学,由于财力原因,大部分乡镇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设备简陋。城区学校无论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都是高起点、高标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城区为龙头,新城建设速度加快,为提高城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承载力,城区学校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 2、乡镇教育投入存在经费不能足额落实问题。城区学校为教育局直属,在财力上得到了区级财政的保障和支持。乡镇学校建设费用由乡镇财政负担,但部分乡镇财政实力较弱,难以保证教育设施建设、设备装备达到较高水平。虽然近年来两次大幅度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但是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乡镇学校校舍建设及设施设备配置状况。此外,目前我区的教育公用经费拨付渠道是由区财政拨到乡镇财政的资金专户上,再由乡镇财政向所属中小学拨付,由于乡镇财政实力较弱,存在经费不能及时兑现,不能完全按标准落实的情况。

3、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不能完全到位。由于乡镇人口居住分散,考虑到学生上学路途远等实际困难,学校布局难以进一步调整,使教育资源难以实现配置最优化,投入的教育经费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考虑了学校的布局调整问题,但总体发展速度较慢。

(二)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

1、乡镇教师编制存在“整体余编,结构性缺编”问题。按有关标准编制核算,我区乡镇教师超编总人数在1000人以上,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始终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

2、乡镇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且存在补充不足的现象。调查数据:城区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为80%,青年教师居多;乡镇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达62%,青年教师较少。

3、乡镇学校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调查数据: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专业教师人均任课班数分别为8个和14个。调查中还发现,乡镇学校专业教师除配备不足外,还存在大部分专业教师兼任多个学科教学工作的情况。

4、乡镇教师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调查数据:城区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9%、乡镇教师学历达标率为79.6%。

5、乡镇教师教科研水平较低。调查数据:城区、乡镇学校校均承担区级以上研究课题分别为7.4个、2.4个,城区、乡镇学校校均取得科研成果分别是29.2项、2.6项,城区学校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76.1篇、乡镇30.1篇,城区学校校均课题研究推广4.5项、乡镇2项。

原因分析:1、乡镇学校由于生源分散,教学班少,出现“整体余编、结构性缺编”的问题。例如:我区现有一所乡镇小学有6个教学班、93名学生,从课程计划方案考虑最少需要12人,但按现行标准测算只有6个人的编制。

2、自全区停止专科、中专学历教师的分配,每年通过招聘补充教师。符合招聘条件的教师考虑到乡镇福利待遇、工作生活环境与城区间的差距,不愿到乡镇任教,大部分招聘来的教师补充到了城区学校,只有一小部分补充到乡镇。

3、由于乡镇教师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原有教师第一学历又多为大专或中师,造成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虽然通过进修取得了本科学历,但是起点低、知识含量相对不足,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不高。再加之乡镇学校规模小,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开展起来较为困难,且处于较低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教科研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三)教育质量不均衡。

1、教学质量方面。调查数据:以小学期末检测、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为例,城区小学合格率100%、优生率95.3%,乡镇小学合格率87%、优生率57%;城区初中合格率87%、优生率54%,乡镇初中合格率64%、优生率32%。 2、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方面。调查数据:城区学校每年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校均12次,乡镇学校每年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校均2次;城区学校每周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乡镇学校每周只组织简单的体育活动;城区学校校均课外兴趣小组25个,乡镇学校8个。参加德育竞赛、艺体竞赛和学科竞赛等获奖方面。调查数据:城区学校每年校均获奖56项,乡镇学校9项。

3、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调查数据:城区80%的学校有校本教材,乡镇只有10%的学校有校本教材。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