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单位创建综合情况汇报
工作汇报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
公司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单位创建综合情况汇报第2页
来,公司党委始终坚持“抓创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将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作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以党政一把手为正副组长的文明单位创建领导小组的带领下,逐步建立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部门分工明确、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立足高标准、严要求,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将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作为三个文明一起抓的有效载体。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暂行办法》,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评选表彰办法(试行)》及考核细则的要求,对照国家级文明单位创建标准,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将文明创建工作考核与双文明考核、党支部工作考核、创“四好”班子考核、综合治理考核等紧密结合,营造了“无处不创建,无处不考核”的大创建氛围,扎实推进系统内文明单位、文明班组、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职工系列创建活动以及军民共建活动。同时,按照省公司“同业对标基础管理年”的要求,把系统内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和“同业对标创一流”有机结合起来,在与兄弟单位的交流、沟通中克服自身不足,注意学习、比较、吸收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
二是积极组织基层单位参加国家电网公司和某某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优质服务示范窗口、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组织学习实践《国家电网公司员工道德规范》和《供电服务规范》,提高职工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水平。继续深化基层班站的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基层班站创建工作的常规机制,加大对基层创建工作的管理、指导力度,提升基层整体创建水平,推动创建活动不断深化。
三是大力开展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活动,在公司努力营造大创建的良好氛围。以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为契机,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标准,完善各项创建措施。通过走出去参观,请进来指导,大力加强与市文明委和系统内外国家级文明单位的交流和沟通,立足实际,认真梳理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一步规范创建工作机制,通过层层发动,全员参与,让全体职工在创建过程中认识不足,缩短差距,产生凝聚力,催生自豪感,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为载体,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标准和职工综合素质。
三、企业文化建设情况
1998年上划省公司直属管理以来,公司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先后举办了多期企业文化知识普及培训班,培训了40多名企业文化理论骨干,购买并下发了《企业文化建设简明读本》、《外国电力企业文化见闻》等一批教材,1999年起,制定了中长期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几年来,在省公司党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全体职工中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文化,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探讨研究和实践,塑造企业和职工队伍诚实守信、服务优良、行为规范、道德高尚的精神风貌。结合公司生产生活实际和行业特性,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氛围,强有力地推动着两个文明的健康发展。
目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开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载体的学习文化;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建立健全“创争”机制。首先是竞争机制。先后两次实行了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优化组合”为内容的新型人事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全员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促进职工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业务技术。其次是保障机制。建立了一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两个教育培训基地,多方式、多渠道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且每年都根据情况相应增加一定比例的教育培训经费,保证教育投入力度。针对基层职工学习设施不足的情况,专门购置了多媒体教育设施和业务技术讲座录像带,设专人到各供电所进行巡回播放、讲解,供职工学习之用。再次是激励机制。建立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奖励和学习成果奖励制度,对职工中先进分子给予重奖,并在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干部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学历层次。
为推动“创争”活动深入开展,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发起了“五创”活动,即创学习型班子、创学习型部室、创学习型班组、创学习型家庭和创学习型职工系列活动。在浓厚的学习氛围推动下,几年来,公司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先后有300余名职工通过自考、函授、党校等不同形式取得了相关专业的学历证书,有137名职工取得了初、中、高级的专业技术资格,职工中比知识、比技术、比素质蔚然成风,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已经成为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最新理念。6月,公司分别被河南省和某某市争创活动指导委员会授予“‘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示范单位’”。
(二)以创一流班组为载体的班组文化;以开展创一流班组活动为载体,拓宽班组建设内涵,增加班组建设的文化含量,使班组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以来,公司先后制定了《某某市电业局班组建设管理办法》、《某某市电业局班组文化建设实施细则》、《某某市电业局班组文化建设工作重点》等,内容包括班组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主题内容、程序途径、目标任务等。紧紧围绕“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提出了“努力学习,超越自我”的学习理念、“精益求精,勇争一流”的质量理念、“关爱企业,关爱他人”的人文理念,“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通过班组文化建设的广泛开展,规范了班组基础管理,增加了管理中的人文关怀,提升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企业整体的班组文化市场,使企业文化牢牢建立在班组文化建设之上。
(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文化;长期以来,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指导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围绕企业生产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出爱护职工、关怀职工、体贴职工、尊重职工、激发职工安全生产自觉性的良好氛围。一是大力宣扬“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安全理念,使职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搞好安全的紧迫感、责任感,自觉用百分之百的工作来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二是加强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作业推广,以《电力生产企业安全设施规范手册》来指导工作,制订了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并严格执行,通过标准化作业将安全生产中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三是制订了《某某市电业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若干规定》、《某某市电业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班组为平台,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安全工作的最高准则,将安全管理由钢性的、机械的管理延伸为柔性的、充满人情味的自觉行为。
(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文化;从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开始,几年来,我们以国家电网公司“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八字方针为指导,深入开展供电优质服务活动,牢固树立“优质服务是永恒的主题”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发展某某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先后开展了“优质服务年活动”“金桥工程”等大型活动,在供电营业窗口单位坚持长年开展“青年文明号”“岗位能手”“供电服务进社区”“巾帼文明示范岗”“岗位树新风”等系列活动;相继提出了“首问负责制”、“客户经理制”、“大客户回访制”,基本实现了供电服务“一口对外”、“闭环管理”、“内转外不转”;坚持在《某某日报》上对每月停电计划进行公告,全天侯开通了95598电力服务热线电话,大力推广“零点检修”和带电作业,每年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公开聘任了“三公调度”监督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农村提供各种无偿服务,通过全力构筑供电企业与电力客户心连心的“金桥工程”,使供电服务文化的建设有声有色,供电业务和服务也实现了操作流程简化、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规范到位、创新手段改进、客户关系和谐、两个效益双赢的可喜局面,真正做到了让“政府放心、社会赞誉、人民满意”。
(五)真诚沟通,和谐共处的人际文化;以深入宣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家电网公司员工道德规范》为基础,以构建良好的部门之间、同事之间、家庭之间、上下级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良好关系为目标,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结合电网企业公用性、服务性的特点,大力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早在就制定下发了《某某市电业局诚信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打造和谐企业的目标。对外,通过建立和完善优质服务常态机制和供电服务的社会监督机制,促进企业与社会,职工与客户之间彼此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对内,全面推行部门承诺制度,加快建立内部诚信体系,促进领导和员工,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程序更加透明,彼此之间更加信任,内部运转更加协调。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部室的创建工作;以“诚实做人,诚恳做事,诚信服务”的诚信理念,打造出“互尊、互爱、互敬、互信、互让”的良好风尚,为电力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创造了一个真诚沟通、和谐共处的内外人际环境;
四、对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和要求
(一)应从上到下逐步建立起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为政工干部提供事业上的发展空间,使其高兴干,乐意干,干出专业,干出水平,干出成绩。
(二)目前各类培训铺天盖地,而政工干部,尤其是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基本成为空白,建议省公司将政工干部培训常态化,加大培养政工人才的力度,通过提高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的整体素质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党的“三会一课”制度不但要在形式上落实,还急需在质量上有所提高。
(四)要从省公司层面上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党建工作的途径、形式、内容、质量方面组织座谈和讨论。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巩固和提高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建立完善的参与机制。
五、对公司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在活动内容、形式、方法方面的具体意见建议
1、在适当的时候省公司组织一些经验交流,以便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推动活动深入扎实、卓有成效地开展。
2、组织各单位有关人员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