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私人汽车调研报告分析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1/1/1

中国老百姓私人汽车调研报告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汽车消费不再是百姓人家的梦想。交通工具的改善成了居民的消费热点,汽车消费则成为近年来市民消费的新亮点。政府振兴汽车工业措施、鼓励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居民家庭、个人的汽车消费需求。底,我市全市私人轿车拥有量达37460辆,比增加8624辆,增长29.9%;城市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月末,我市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为11辆,比底增加1辆,增长10%,汽车消费开始进入逐步加快的时期。

一、我国私人轿车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私人轿车从70年代的禁区到80年代以灰色面孔开始出现在极少数家庭,90年代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到新世纪私家车快速进入居民家庭,经历了一个曲折历程。

1、70年代私家车曾是一个禁区。70年代末,刚刚从“文革”走出来的中国老百姓,根本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开上私家车。当时中国的轿车价格是国际市场的三四倍,大多数工薪族月薪四五十元,不吃不喝攒钱半辈子,也买不起一辆轿车。百姓拥有轿车,在当时甚至是个禁区。

2、80年代私家车以灰色面孔开始出现在极少数家庭。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国产轿车不再符合需求,公务车的级别限制松动,以丰田皇冠等为主的日本轿车涌进国门。两三年间,耗用的外汇,相当于30年中国汽车工业总投资的两倍多。这一状况引发了全社会的巨大反响,造车还是买车?已经上升到涉及民族自尊心的政治问题,国民强烈要求发展轿车生产的呼声四起。1985年前后,我国开始合资生产轿车,私人买车,也在这时出现松动。在北京,一些专家教授、演艺界明星、或者“有门路”的人,可以通过“特批”,买到外国驻华机构淘汰的“二手车”;通过易货贸易一批东欧生产的微型轿车也流入中国,私家车以一种灰色的面孔在中国崭露头角。

3、90年代私人购车正式写入国家产业政策。90年代初,中国轿车工业以“引进合资”为主的模式开始起步,建立了国际工艺和质量标准的轿车生产体系,依靠改革开放迅速缩小了与国际汽车业的差距。199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对突破私家车禁区具有重大观念上的意义。随后,轿车合资企业先后成立了销售公司,组建经销商网络;先后建立起集销售、维修、零部件、信息为一体的4s品牌专卖店。买车人第一次尝到作“上帝”的滋味,轿车的消费过程开始得到日益良好的服务和有力的保障。

4、新世纪我国私家车占比重已超八成。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向百姓消费的小型轿车大幅度降价,“十万元家轿”问世。中国老百姓对于轿车被压抑多年的需求急剧释放,表现出一种势如破竹的市场原动力。国产轿车产销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的“井喷”式增长,从的82万辆,增加到的532万辆。至今,中国轿车市场中私家车的比例已经达到83.2%,在中国1600万辆汽车拥有量中,私人购买占绝对主导地位。今天,越来越多的百姓人家把轿车当作自己的生活、出行、谋生的现代化工具。

二、我市居民私人轿车的拥有情况

随着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特别是今年年初国家减征汽车购置税,取消汽车养路费等实质性优惠政策的出台和实行费改税等政策的影响,汽车消费市场活跃,城市居民的汽车购买欲强,私人轿车逐年增多。

1、私人轿车逐年增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国家出台的振兴汽车产业、拉动国内汽车消费需求等政策的刺激,我市城市居民的汽车购买欲强,有经济能力购车的家庭和个人群体逐年壮大,私人拥有汽车数量不断上升,私人轿车逐年增多。据调查,底我市私人轿车拥有量37460辆,比的28836辆,增长29.9%;底,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私人轿车拥有量为10辆,6月底止,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私人轿车拥有量为11辆,比增长10%。

2、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占主导地位。目前,我市居民家庭的私人轿车是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占主导地位。结构上,以长安、奇瑞、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居多;品牌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具有一定价格优势的民族品牌车销售情况较好;价格上,单价在8至10万元之间的中低档次汽车较受欢迎。

3、目前购车者多为高收入居民。改革开放后,百姓收入快速增长,居民消费能力随之不断升级,从十几年前的“千元级”、“万元级”到近几年的“十万元级”水平,汽车开始逐渐步入城市居民家庭,目前我市已有11%的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而从不同收入层次的居民家庭来看,消费者主要为城市高收入居民。

4、“东西两翼”各市城市居民私人轿车的对比。今年6月底止,“东西两翼”7个地级市中,城市居民私人轿车数量最多的为汕头,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私人轿车拥有量为14辆;我市与阳江并列第二,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私人轿车拥有量为11辆,比湛江多3辆。

三、汽车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汽车消费上连工业生产,下连销售服务,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汽车消费有力地拉动汽车及相关市场的整体繁荣,如驾驶培训、汽车修理、车辆美容、周边地区旅游市场和燃油等的市场消费。汽车消费对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汽车消费产业链长,辐射面广。从经济学角度看,通过汽车消费的促进,可以拉动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收入以拥有更强的汽车购买力,形成良性的“生产-消费”循环,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据有关资料表明,汽车业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服务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可见,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范围大、层次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可以产生突破一点、收获一片的效果。根据有关专家测算,中国私人汽车每增加1万辆,将拉动gdp增长88.82亿元。汽车消费对服务业也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汽车产品需要大量的配套服务,汽车快修、售后服务、旅游、汽车旅馆、配件、汽车金融、保险、汽车用品等等。据测算汽车消费可以导致批发和零售贸易、储运、商业服务、社会和个人服务等相关服务业增加30%-80%的投入。

2、汽车消费有效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价高值大的消费品,对消费品市场增长带动作用凸显。汽车类零售额的增长对社会消费品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大,远远高于其它消费;汽车消费增长能拉动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的增加,对消费品市场增长拉动作用大。

3、汽车消费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汽车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据测算,汽车工业每提供一个就业岗位,上下游产业的就业人数是10到15个。

四、居民家用汽车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汽车消费的有利因素

20世纪末,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历史阶段,在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的支撑下,居民生活消费由以生存型消费为主导的传统日用型消费向以发展、享受型消费为主导的现代享用型消费转移。

1、经济高速发展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经济连续跃上新台阶。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并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氛围,同时,国内汽车工业迅猛发展为私家车快速进入百姓家庭提供了现实基础,使得我市城市居民的家用汽车拥有量逐年增长。

2、消费环境日趋成熟是前提。消费环境日趋成熟,消费心理预期增强,为私家车的较快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一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居民对个人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充满信心,改变消费心理预期,增加了当期消费。二是分期付款、贷款购车方便、快捷,售后服务到位。

3、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是关键。收入是决定消费的关键,也是决定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城市居民的家用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多,与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的9252.0元增至的1.7元,年均增长9.1%。相对于收入的快速增长,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平稳,人均消费性支出由的6911.0元增加到的8529.6元,年均增长7.3%。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4、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动力。消费结构的升级,往往反映一个地区居民的生活殷实程度。进入21世纪,我市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由生存型的“吃、穿、住”为主向享受型的“用、行、娱”升级,正是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加速了汽车进入居民家庭。汽车正在较快进入家庭,开始取代家电成为新一代领航消费品,汽车消费开始进入逐步加快的时期。

5、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是助推器。公路路面质量进一步提升,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交通条件日新月异,交通状况不断改善,人们出行条件大为方便,公共交通设施日益健全对推动私家车的较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制约汽车消费的不利因素

1、交通环境因素的影响。从目前我市的情况看,制约汽车消费的交通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停车难的现象较为突出,交通拥挤堵塞的问题未有得到根本改变。我市大多数居民的生活住宅区建于上世纪,居住的楼房没有车库;无论是生活住宅区、商场、市场、超市还是其它公共活动场所,停车位紧缺,停车难的现象较为突出。虽然我市近年对市区主干道进行改造,改善了市区交通条件,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上下班交通拥挤堵塞的问题未有得到根本改变。

2、汽车使用成本过高。一是中国已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增长,石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油价偏高。二是目前私人轿车在购买阶段除了要承担必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外,还要承担车辆购置税、验车费、车辆牌照费、入户费等多种费用,在使用阶段还要承担车船使用税、车辆保险费、年检费、路桥费和汽车零配件更换及意外修理费等。因此消费者担心出现“买得起车而用不起车”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汽车消费。

五、市民们的期盼

1、加大交通知识和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由于少数市民的交通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乱停乱放、超速超载、闯红灯、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