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7

银行对纺织行业调研报告第2页

以中档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服装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大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纺织面料水平低、品种少,不能满足服装生产需要,导致出口服装大量使用进口面料。国际上流行的多组份纤维、复合纤维、改性纤维、高仿真纤维、特殊功能纤维等新产品,在国内化纤企业尚未形成自已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目前,我国纺织新型设备引进的较多,纺机制造行业对这些设备消化吸收并进行二次开发的工作明显不足。
3、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
目前,属于80年代或70年代水平的棉纺设备仍有2/3。发达国家的清梳联合机占有率为50%,我国仅占14%;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占有率均在90%以上,我国仅占32%、9.7%。我国毛纺和印染行业仅有10%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各环节,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较低。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例如:全自动气流纺生产效率比环锭高4_5倍,无梭织机比有梭织机效率高4_8倍。由于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加上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如棉纺织,发达国家纺部万锭用工60人左右,有些企业已达到万锭用工30人的水平,我国万锭用工水平是300人左右,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4、企业生产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化纤行业为例,1999年化纤企业平均规模为1.3万吨,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7家,生产能力占全国的22.6%,与国外先进化纤企业比较,平均规模相差很大。纺织行业经过重组和改造,已组建了一批大企业集团,但在化纤、纺机领域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服装行业中缺乏国际知名品牌。我国大部分纺织企业还没有建立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速反应机制,企业缺乏具备国际营销经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用人多,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财务管理不到位,营销力量薄弱,市场适应性差,开发创新和用人机制不健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
5、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西部地区纺织加工能力占全国纺织生产能力的12%左右,产值仅占4.5%,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国纺织12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明显低于东部。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纤维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但服装、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西部服装产量仅占全国服装产量的2.3%。近年来,虽然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结构调整力度较大,但是仍保留了一些落后生产能力和初加工能力,产业升级步伐缓慢,产品存在趋同化,东中西部的产业分工不明显,没有形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互补性格局。
6、综合经济效益多年摆脱不了落后的局面。
1992年前,纺织工业曾因取得可喜的效益而辉煌过,但自1993年来,因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行业整体竞争水平下降,行业经济效益一蹶不振,连续多年亏损,到1996年全行业亏损17亿元,国有纺织亏损106亿元,纺织成了国有工业中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

四、项目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合理、领导管理者素质较高、企业文化理念先进、公司人员、资金、财产资源配置比较合理;
2、项目筹资成本低、建设投资省、生产成本低,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在国内外竞争实力较强;
3、公司信用记录良好,银企合作关系密切,公司历史业绩突出,财务状况良好;
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经济技术实力雄厚,融资能力强,资金比较充裕,产品品种多样化、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

五、纺织工业贷款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贷款总量风险和客户风险及防范措施
1、我国纺织业近几年内,仍然难以彻底摆脱贷款高风险行业的范围,充分认识我国只是纺织工业大国,尚不是纺织工业强国,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或丧失,国际竞争力正在减弱,全球纺织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对纺织行业应作为我行严格控制或限制的贷款行业。
近几年内,我行纺织业贷款应总量维持不变或适当压缩,以调整客户结构和盘活不良贷款为主,保留大的有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客户,少数生产效益多年比较好并保持稳定、市场前景较好、贷款担保措施可靠的中小客户也可适量保留,多数客户采取逐步退出的策略。
2、选择新的客户要更加谨慎,贷款条件要更加严格
由于我国纺织业综合竞争实力较弱,整体效益较差,国家投资力度较弱,各家银行也都在收缩贷款,纺织企业在市场上融资较困难,纺织业的融资基本上还处于卖方市场,因此我们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除对跨地区、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外,其他企业客户必须严格谨慎进入,所有贷款都应落实可靠有效的担保措施,严格控制发放信用贷款。对任何纺织工业贷款客户,都不能轻易抱有一家银行独办的想法,对一家客户的信贷需求大包大揽,这样做是比较危险的。对新建企业和达不到合理规模的企业一律不发放贷款。
3、对三资纺织企业也不能盲目随意贷款,大包大揽,采取强有力的担保措施,可采取由外资银行开具备用信用证等担保措施。外商投资企业来华投资心态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盘活消化在国外的不良资产(处置闲置设备和过时技术或卖不动的技术和设备),有的在作投机,有的是母公司在本国难以为继,到我国求得一时生存希望。对外国企业包括大的跨国集团,也必须识别其是否在国际上具备长期竞争实力、是否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不能见到三资企业或国外跨国公司就不加认真评审,就予以大量投放贷款和追捧,甚至全额信用贷款,一家独揽全部信贷需求。
4、对技术、产品品种、资源成本和治理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我们可以适当择优投放贷款。
(二)客户贷款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1、借款人资信风险与防范
深入分析借款人经营业绩,专业技术水平,领导管理者文化水平、工作经历、管理创新能力、心理素质、敏感力、亲和力、团结力和威信力等;寻找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队伍素质,借款人还款信用记录,近几年财务状况等,对有重大信用问题的客户,必须严加控制。
2、产品市场风险与防范
纺织业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技术、产品创新和质量决定了市场,过去那种一贯完全靠上生产能力、靠资源和人力优势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据预测,全球纺纱能力和化纤生产能力均过剩10%左右,织布能力过剩13%左右,国内生产能力更是严重过剩。对技术含量低,大路产品,品种花色单一,色调深浅、纱线结构、织纹变化较少的产品不得再投放贷款,对产品市场要从品种创新、性能价格、可替代性、技术含量等方面竞争能力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判断,不可轻信可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等之类的言辞。同时切不可把产品档次高、规格高与产品有市场完全等同,还要看此品种产品的下游企业或消费者经济上能否承受、能力上能否消化。
纺织产品市场波动幅度较大、频率较快,有人分析,国际纺织品贸易波动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一年半在波峰,一年半在波谷。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判断客户产品的变化周期,并使之与我行贷款发放和回收周期相适应。切不可凭一时一事的市场状况,来决定贷款的发放,对贷款客户的产品至少要观察前5年预测后3年,才能做出贷款决策。
3、投资成本风险与防范
由于我国纺织机器设备国产化率低,先进技术和设备基本靠引进,在我国建厂普遍与在设备产地国建厂要高出许多,有些生产设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有的企业为了某些局部利益或个人小团体利益,还在坚持盲目引进,由此可能造成项目投资成倍的上涨。例如,我国“八五”期间兴建的6万吨聚酯项目需投资8至10亿元,而目前建设10至12万吨的聚酯项目选用国产化技术设备仅需3亿元左右。目前部分世界大牌的知名纺织设备生产厂家,已由设备技术商品输出,改为资本输出,直接到我国建厂占领我行纺织品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要作投资成本比较优势分析。例如,苏州杜邦化纤公司,杜邦公司只需将其二手设备拿到国内参与合资建厂,就可对国内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4、生产成本风险与防范
纺织业的原料主要依靠石油化工、煤化工、农业的供给,化纤原料目前还要靠大量从国外进口,纺织原料供应货源和价格的不稳定性,决定了纺织品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我国入世后,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受国际影响更直接、更具冲击力,必须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全面的角度、更理智地分析判断贷款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比较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贷款风险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
5、建设和生产条件风险与防范
对厂址、总体布局是否合理,水文、地质是否符合建厂要求、原料来源、建设生产资金能否落实、筹资成本是否合理,环保治理状况或环保治理措施是否得到环保部门的批准认可,相关配套建设是否得以落实和可以做到同步建设等,要逐一审查。

六、主要技术经济参数

附录一:全国纺织工业分行业经济指标表
指标单位全国棉纺织业其中:印染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丝绢纺织业针织品业
企业单位数户188624560850109023116171890
亏损企业数户389190619328850364435
亏损面%20.6319.8722.7126.421.6522.5123.02
出口交货值亿元2791.94776.16239.16155.2522.41147.54279.45
产品销售收入亿元8176.252546.52497.00517.2770.41641.96534.88
产品销售成本亿元7105.912241.54456.96447.4960。17579.35467.63
产品销售费用亿元176.3439.568.3211.571.906.5512.42
产品销售税金和附加亿元41.9111.651.612.370.54.022.41
管理费用亿元424.12139.5617.5927.994.7524.5229.77
财务费用亿元174.8358.637.4415.742.5816.2910.66
其中:利息支出亿元158.7355.106.7913.492.4915.379.49
利润总额亿元290.0778.9511.7317.051.4013.8813.57
亏损企业亏损金额亿元70.1017.595.319.561.087.536.01
应交增值税亿元246.8389.118.7413.262.9419.8514.71
资产合计亿元9772.77305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