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3/2/10
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报告第2页
和我县已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大县大城区建设进程,积极发展小城镇建设,为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重点扶持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户,鼓励公司或大户对芦柑、金柑、有机茶等产品进行产业化经营。四是开发具有我县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和民间艺术进军新兴文化产业和服务业。把沈朗樟公园、九埠山、蓬莱山、坂面三湖、洋中枕头山等山山水水及寺庙等民间文化形成一个旅游产业进行开发。同时,可以发展有一定规模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民俗风味小吃等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变化,发展观光农业、乡村度假、亲近自然等新型旅游。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增加就业机会。3、积极引导,强化服务与管理。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今年国家六部给我县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的“阳光工程”这一契机,扩大培训规模。同时,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建立完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培训中心,优化培训专业,大量培训“产业农民”,提升人力资本含量,克服劳动力转移的素质“瓶颈”。二是建立完善劳务供求信息网络和就业指导中心。以县职业介绍所为依托,建立县、乡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在泉州、厦门、莆田、福州、温州、深圳等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城市设立窗口,或在外出务工人员中聘请劳务信息员。同时,注重打造符合我县实际的专门劳务输出品牌。三是鼓励兴办农村劳务中介服务组织。在规范现有的各种信息、培训、咨询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劳务中介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4、加大体制创新力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一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壁垒,加快准市民向市民转变。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允许农民自主进城定居,解决农民在城市就业、住房、教育与城市居民不平等待遇的问题,统一城乡就业政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敞开方便之门。二要进一步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开放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条件下,加快失业保险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城市包括下岗职工和进城农民在内的就业困难群体扶助体系和制度。三要创新农村制度。在稳定农民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的机制,加快农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变。
课题组成员:县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
课题指导:林静罗向明
执 笔: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