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充丝纺服装业的调查与思考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4

对南充丝纺服装业的调查与思考第2页

构成“三角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圈”中重要地带。作为全省近期规划的三个大城市之一,目前,南充百万人口大市的框架基本形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已经确定,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居环境的优化,南充必将成为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和物资集散中心。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丝纺服装业的加速发展对增加就业、拉动消费、聚集人流、物流,作用十分巨大。

2.产业基础优势。建国以前,南充就有了今天的六合公司(同德丝厂)、安德公司(吉庆丝厂)和泰丰丝绸公司(泰丰丝厂);建国以来,南充又先后建成了阆绸、南棉、南绢、南锦、印染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丝纺企业,“八五”、“九五”期间,丝纺行业又投资近3亿元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造,形成了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丝纺工业基础。丝绸纺织企业在一城一市如此集中、如此众多且规模之大是非常少见的。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挖潜改造,南充的丝绸服装及服饰制品业正重现活跃与繁荣,产品远销国内国外,产业基础优势日益凸显。

3.资源优势。南充地处嘉陵江流域中部,地貌浅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宜桑宜棉宜麻。,全市仍有40个蚕桑示范基地乡镇、100个主产乡镇、1000个专业合作社、5万个专重户栽桑养蚕,全市发种34万张、产茧1050万公斤、农民茧款收入1.3亿元。按照全市目前的缫丝能力,还差1500万公斤蚕茧,即使蚕桑生产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目前在南部、西充有7个棉花基地乡镇,细绒棉质量接近山东、新疆棉,棉农每种一亩棉比种粮收入高300元左右,而且用棉企业每吨节约400元左右运输成本。

4.科技优势。南充有专门从事蚕茧研究和蚕品种开发的省属蚕桑研究所,有80年建校历史的省蚕丝学校,美亚集团的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年开发新品种40多支,六合集团的新品种研发能力全省一流。蛹蛋白纤维/真丝纤维的混纺交织、真丝/天然竹纤维复合织物获国家茧丝绸风险基金支持,利用有梭织机开发重磅45个姆的双面素绉缎技术为全行业首例,用剑杆织机开发特宽真丝提花装饰绸属重大创新技术,锦丝军工绸、自主开发具有防火、防油、防水等功能的纺织品科技含量居同类前列。

5.劳动力优势。丝绸服装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比重较高,作为相对低廉的消费必需品,价格决定其竞争力。据统计,在世界54个纺织品主要生产国中,中国人均工资列第48位,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南充,剩余劳动力更多,工资水平更低,小时工资平均0.4美元左右,南充发展丝绸服装工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二)南充丝纺服装业发展面临四大机遇

1.中国“入世”带来的机遇。根据世贸组织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从1月1日起,世贸组织成员国纺织品与服装的配额将取消,这对南充长期受到双边协议约束的丝绸服装工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随着国内外市场的稳定,关税的降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逐步弱化和取消,南充丝绸服装工业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带来的机遇。东部沿海地区的丝纺服装企业由于受到能源紧张、水资源紧缺、价格上扬和劳动力成本较高等因素的冲击和影响,迫切需要在西部地区寻找发展机会。国家根据丝纺服装工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在茧丝绸“十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东桑西移”、“东丝西进”的重大战略,南充是“东桑西移”和“东丝西移”战略转移最重要的承接地之一,这为南充丝绸服装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

3.国家对老工业基地支持带来的机遇。从1997年开始,国家对丝绸老工业基地改造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南充丝绸服装企业的改制得到了国家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国家将把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必将更加激发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价格复苏带来的机遇。以来,我国丝绸行业在经过艰难的企业改组改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生机和活力的迹象已经显现。各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茧丝绸行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近几年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茧丝价格已摆脱大幅波动的阴影,步入平稳健康运行的轨道。出口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单价已合理回归,但仍显偏低。去年以来,国内茧丝市场生丝产品的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16.5万元/吨左右的相对合理水平,上下波幅不大,有利于丝绸全行业的平稳和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在茧丝绸行业茧丝价格经历了连续多年痛心的下跌以及去年下半年的非理性暴涨后,重又回到了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比较合理的价格水平。资料显示,蚕丝织物,包括桑蚕丝织物、柞蚕丝织物、绢纺丝织物和蚕丝混纺及交织物等绸缎(练白绸、印染绸)类商品,共计出口22462万米,同比增长26.88%,出口金额5.23亿美元,同比增长43.05%,平均出口单价同比上升了12.72%。绸缎出口在去年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态势,而且呈现出量增价增的良好局面。

(三)南充丝纺服装业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1.市场的挑战。丝纺服装业的市场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国际市场的压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了打破我国茧丝绸行业在国际上的垄断局面,有计划地把资金和技术投向南美以及东南亚等国家。目前巴西发展起来的高品位丝在欧洲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有独特风格的印度绸、泰绸,以及越南的低价生丝也具备了与南充丝绸抗衡的实力。特别是印度,目前已成为世界丝绸第二大生产国和第一大消费国,印度对美国出口绸缎首次超过我国,已是我国对美出口绸缎的2.56倍。其他如东南亚国家、部分非洲和原独联体国家致力于蚕丝业的发展,致使全球丝绸原料供应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竞争日益加剧,如何扩大市场份额,积极抢占市场,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二是入世后的压力。我国入世后,南充丝绸服装企业将面对在资金、技术、人才、机制、品牌、信息、营销等方面都占有优势的外国丝纺服装企业的激烈竞争。同时,加入wto后,配额限制的取消并不意味着诸如美国这样的纺织品主要进口国会放开国内的纺织服装市场,取消限制配额仍有许多符合wto规定的非关税壁垒存在,以有效地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的纺织服装业。特别是现在,我国生丝出口是以印度市场为主,出口量占据总出口量一半以上,并遭致印方反倾销调查。所以,加入wto在大幅度增加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和欧洲等地的出口量上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对中国丝绸行业品牌打造和科技水平提高上带来了巨大压力。

2、品牌的挑战。品牌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增强区域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丝绸产品的生产出口多以半成品为主,丝绸产业的最终利润成了发达国家的“专利”。就目前来看,我国真丝印染绸出口仅占真丝绸缎的18%左右,梭织丝绸服装出口约1亿件,与最高年份出口的3.5亿件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国际知名品牌不多,市场占有份额偏低,造成“原料出口—国外加工—回销国内”的非良性循环,在国外一直被称为“中国的原料、意大利的品牌、国际市场的价格”,这一格局已严重阻碍了南充乃至全国丝绸行业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3.持续发展的挑战。从目前国际、国内丝纺服装业的发展来看,我国丝纺服装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日本、巴西、韩国自动缫丝机占85%以上,而我国只有42.6%;意大利无梭织机比例达90%以上,而我国仅为15.4%;我国印染后整理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0%左右,约有一半的印染设备超期服役。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发育不平衡和不成熟,我国地区间的技术装备差距很大。除了设备的因素外,丝绸行业的整个效率、能耗、环保等方面也较落后,污水处理、排放大多不符合环保要求,清洁生产推进缓慢,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没有真正形成循环经济。

三、对策与举措

机遇与压力同在。要发展壮大南充丝纺服装业,必须正确处理南充丝纺服装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南充建设“中国绸都”为契机,利用南充作为四川三大“服装出口加工基地”的优势,突出“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的主题,把丝纺服装产业作为南充抓产业求突破的重点突破口来抓,在“原料基地、产品品牌”上做文章,整合丝纺服装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上求突破,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积极开发生产行业高端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注重“建原料基地与做优势品牌”相结合,突出南充丝纺服装产业的主攻方向。

1、狠抓结构调整,切实抓好蚕桑基地建设。南充曾是全国四大蚕桑基地,上世纪90年代初,发种、蚕茧、丝绸产量分别占四川省的三分之一。随着丝绸工业的衰落,蚕贱伤农,蚕桑基地的规模也日益缩小。到去年,良桑数量、养蚕户数、养蚕总量和产蚕量分别比1995年下降28.9%、50.2%、69.3%和44.4%。发展丝绸服装工业,就必须以振兴蚕桑生产基地入手,加快蚕业结构调整,推进蚕业产业化进程,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路子,推行“先锋蚕业合作社”的典型经验,逐步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公司+协会+农户”的新型产业链。抓好南部、阆中、嘉陵、西充、仪陇、蓬安等六个省市级优质蚕茧基地建设,特别要抓好60个年产茧25万公斤以上的基地乡(镇)、100个主产乡镇、1000个专业合作社、5万专重户的培育。通过5至时间的努力,把南充建成西部最大的优质茧丝原料基地,到,力争全市发种80万张,产茧万公斤(40万担)。重点基地县(市、区)把蚕桑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强势产业和立县农业产业来抓,实现养蚕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通过3至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发种70万张、产茧万公斤,基本满足南充缫丝企业原料的供应。加大桑蚕种植技术开发力度,努力研发和推广优良蚕品种及优良桑树;积极探索蚕种生产经营的新形式、新办法,创造有利于促进蚕种跨区域流通竞争的条件;全面推广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和方格簇,提高鲜茧质量。

2、以高品质品牌求发展壮大,增强南充丝绸服装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