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县作为一个林业重点县,如何深入领会中央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加强林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显得紧迫、重要。根据上级领导部门安排,我们就“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那一世范文网-,nayishi.com,找范文请到那一世范文网.nayishi.com]
一、国有林场发展现状
1、基本概况
县位于山脉南坡西端,是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土地总面积294.12万亩,林业用地面积达261.2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30.60万亩。共有5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76.263万亩。
我县国有林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尤其是林场下设的管护站点,在停止商品性森林采伐后,原来的交通便道由于缺少资金养护,已大多毁损,给管护人员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难。现有职工人数214名,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护,同时发展有少量的种植和养殖业,按计算,职工平均收入为1541.7元。职工住房条件较差,有不少都是70、80年代修建的平房建筑,年久失修,漏雨、脱落现象严重。职工就医基本是在当地卫生所,条件简陋、设备不齐、药品不全,医护人员水平不高,对突发疾病和重病基本无力,职工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2、发展现状
自1998年按照国家政策全面停止商品性森林采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国有林场失去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办公经费严重短缺,职工工资难以保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反复学习中省市有关文件,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后,国有林场调整发展思路,积极采取措施,一是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确保森林安全;二是按照“林上搞管护、林下搞开发”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兴办林业产业;三是鼓励和引导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积极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增加个人收入。目前,我县共有3个重点林业产业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中,分别是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山风景区建设、漂流山庄建设,特种养殖和中药材种植等多种经营项目也初具规模。虽然还没有走出困境,但整体发展趋势良好,林业第三产业链正在逐渐形成,林区特色经济亮点在逐渐显现。
二、国有林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缺乏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县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林业建设开发资金来源渠道少、投入小,缺乏科技支撑,因此,产业化发展步伐缓慢,产业的开发程度和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2、管理人力资源缺乏
由于近年来国有林场经营情况不好,吸收人才困难,目前参与林业建设的在岗职工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偏低,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极大地限制了我县林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3、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由于我县地处山区,较为封闭,知识更新速度慢,参与林业建设的职工受教育程度不高,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认识很不足,就算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也显得专业化、科学化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对林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经营管理、对所在林区群众生活水平的帮助以及对林业发展未来的理解和认识上。
三、国有林场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县作为一个林业重点县,国有林场占据了近1/3的土地面积,且掌握着最好的森林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1、在木材采伐性经营时期,国有林场曾是我县林业生产建设中的主体,为县级财政提供了近40%的财政收入,同时带动了运输、餐饮、服务等其他行业,消耗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闸口石国有林场所在地营盘村,总人口还不到300人,在木材采伐性经营时期共开有商店8间、旅社4间、饭馆5间,理发、舞厅、修理等服务行兴红,为当地老百姓人均增收350元左右。目前,当地来往人群稀少,商店、旅社、饭馆等纷纷关门,街道冷清。
2、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林区发展也应该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整体之中。林业与农业都是第一产业,属大农业范畴,两者密不可分,居住上林农交错,种植上林农复合经营,有的人还一人两业,亦林亦农。林业和农业都是最基础的产业。森林是农业和农村的生态屏障,林业建设关系生态安全,一旦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但农业生产要受到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将不断恶化,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所以说,林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
四、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正在扎实稳步的推进。目前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还存在很多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1、主要矛盾:一是国有林场职工的工资核拔以九九年工资基础核定的,几年来大幅度的工资调升,晋级等因素上级核拔天保经费时并未考虑,致使职工工资的不能按时发放,收入只能维持正常生活,长期处于贫困线上,这与新农村建设相矛盾;二是我县国有林区主要分布在县域边缘和高海拔山区,职工长期扎根深山老林,文化生活贫乏、信息闭塞,尤其在冬季大雪封山后一些管护站几乎与外界隔绝,几个月见不到人。再加上没有培训学习机会,职工进取精神差,观念守旧、思想落后、随遇而安,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很不相符;三是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场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林场经济状况陷入困境,原有林区道路无力养护,造成林场至基层天保管护站大部分不通车,现在还有大部分管护站不通电,不通电话,基本停留在“原始”状态,极大制约着林区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很不适应。
2、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国有林场的基层天保管护站都是在森林采伐时期修建的,禁伐后林场正常的办公费是都无着落,哪能挤出钱来维修房屋?现在大部分管护站房屋地基下沉、房面变形、陈旧破损,尤其是雨天“小雨小漏,大雨大漏”,有些已近危房无法居住,突显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林区产业发展步履艰难。天保工程启动后国有林场机制转轨,步入二次创业的艰难历程,林场相继开发了种植业(如西洋参、天麻、猪苓)、养殖业(如养羊、养蜂、养林麝等)和旅游服务业,由于林场大多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缺乏科学指导和超前开拓理念,使一些产业缺乏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产业发展缺乏建设资金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一些前期投入较大管理周期长的产业(如西洋参种植)得不到及时投入而停滞不前。国有林场产业发展既形成不了规模产业明显效益,又没有一个名特拳头产品,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三是林场的职工养老统筹等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林场的性质是事业单位,这在森林采伐时期都是明确的,可现在职工养老统筹都按企业性质对待(有些市县通过做工作已纠正过来,而我们县上的国有林场尚未得到解决)。这极大增加了职工后顾之忧,影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也带来一些不安定因素,是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
从林区发展整体角度出发,林区尤其是国有林场的基层天保管护站,长期不通路、不通电、不通通讯和房屋破旧等实属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最薄弱的环节。
五、林区发展与新农村相结合的方向、思路、途径。
国有林区仍然处在一个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相持的攻坚阶段,既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各种不利因素的挑战。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建设和谐林区,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作用,成为国有林场的主题和重任。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国有林场应坚持方向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林业法律法规,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林区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争取项目带动林区发展,稳固职工队伍,保持林区发展健康态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付出艰辛的努力。作为国有林场在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的思路是:既要突出林业的生态主体地位,又要达到林业绿色富民的作用。
1、以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切入点,认真宣传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强化责任,依法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物保护,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创建和谐林区环境。
2、认真调查、精心规划、科学设计,按照“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积极申报,争取林区发展立项投资,加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产业开发建设,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力争把国有林场原基层管护站的道路、供电通讯工程、站房维修列入重点项目,通过参与新农村建设,使林区的交通条件、职工照明、通讯设施、居住条件有根本的改观,并通过充分利用林区独特环境和自然资源促使整个林区种植业、养殖业、旅游服务业等产业链有机链接,蓬勃发展,达到生态优良、环境更美、面貌更新、产业发展、经济增长、职工增收的目的。
3、加大国有林场苗圃经营和管理,树立市场经济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理念,继续完善苗圃管理制度和措施,培育出产量高、质量好、病虫害少,具有市场销路、经济价值高的美化苗木,以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苗圃的作用。
4、加强职工文化及专业知识培训,大力发展科技兴林活动。林区发展要胸怀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积极争取和实施科技支撑,科技推广、科技产业等项目,加快林业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抓好科技兴林活动,人才培养尤其林业实用人才培养是关键,国有林场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以选拔骨干职工保送培训和林场集中学习结合,开展多种灵活的职工受教育活动,做到缺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学以致用,不断使职工更新知识、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来。
六、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需求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通过实地调研,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存在一些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应一方面积极挖掘潜力,寻找优势,克服奋进,化解矛盾,另一方面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