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同”党性作风锻炼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7/10/29
“三进三同”党性作风锻炼调研报告
赴县村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调研报告3月22日,按照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市审计局《中共重庆市审计局党组关于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通知》(渝审党组〔〕6号)要求,工业处、商贸处审计干部在局党组成员、审计专员周菁的带领下一行17人,来到县寿桥乡村,开展为期一周“三进三同”活动。
走进寿桥乡,乡干部与全体同志进行了座谈,介绍了寿桥乡基本情况。该乡位于县东南部,与铜梁县接壤,与大足县相邻。在县所辖的20个乡镇中,其区位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面积最小,全乡幅员面积20.94平方公里;二是人口最少,全乡人口11527人,主要是农村人口;三是离县城最远,距县城47.5公里,属边贸乡镇。该乡是一个以基本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工业为辅的农业乡。全乡耕地12178亩,人均耕地1.06亩,除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外,农业五大支柱产业为养虾(生态小龙虾)、养兔、养蚕、种竹(林下经济)、栽藕;工业三大支柱为服装加工(羊毛衫编织)、丝绸加工(缫丝)、肉兔加工企业现正在论证中。
走进村。村是县最偏远的村,辖区面积约9.1平方公里,东与县小渡镇接壤、南与铜梁县平滩镇接壤、西与县卧佛镇相邻,该村距离寿桥乡8公里,属县寿桥乡所辖4个行政村之一,是重庆市的市级贫困村。全村7个社,796户,人口2926人,人均收入3000余元,远低于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5153元水平。该村属于丘陵地貌,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当天,我们自带被褥、菜油,分别住进了农户家中。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多数同志是第一次住进农户家,感受到老百姓民风很纯朴。
一、三进三同活动开展情况
一是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大家通过与自家农户“拉家常”,走访农户,开家庭院坝会等形式,了解民情、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并将带去的农业科技书籍送到农民手中。审计干部与乡、社干部在一起进行座谈,分析该乡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协助落实帮扶措施,提出对策、建议。
二是走访慰问贫困户。部分同志看望了家住村,的“穷亲戚”,并捐助慰问金;有的同志向所住农户家庭捐衣捐物;工业处同志自掏腰包700元以党支部名义捐助村4社的两户困难家庭。
三是现场救灾。23日中午,4社农民张杰祥家突然失火,调研员陶本春同志在入住农户家中就餐,发现对面农户张杰祥家中冒出浓烟,他立即放下碗筷,提上水桶,带领入住在附近农户家中的许文华、康晓林、张斌等同志,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随后赶到的村民一起灭火,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大火被扑灭,由于救援及时,张杰祥家财产只遭受轻微的损失。张杰祥家庭非常困难,妻子和儿子身体均残疾,陶本春同志主动捐助了100元,现场群众无不深受感动。
四是结合审计工作深入调研。工业处、商贸处同志向农民宣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家电(汽摩)下乡等政策;商贸处结合正在开展的家电(汽摩)下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工作,核实农民已取得的家电(汽摩)下乡补贴情况,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五是与农民同劳动,磨练意志。时值农村春耕种红薯季节,一场春雨恰逢时机,大家与农民一道下地,虚心向农民学习,有的耙地,有的挖坑,部分同志手掌磨起了血泡,但毫无怨言;还有的同志帮助农民割草喂鱼,帮助农家洗菜、煮饭,体验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
六是义务植树。全体同志为村公共服务中心捐款1000元购买树苗,25日开展了植树活动,为建设“森林重庆”,为提升农民致富发展环境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七是参观县杨闇公故居和杨尚昆陵园,受到了红色革命教育。
通过开展“三进三同”活动,同志们与农户建立了感情,拉近了机关干部与基层老百姓的距离,促进机关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增加为基层排解民难的愿望,使党员增强了党性。村干部对工作兢兢业业,没有真正的休息日、节假日,带领全村人民承包果园、发展养殖业,村干部个人垫支筹款修路,为了全村的发展,干部身先士卒、舍小家顾大家,使同志们深受教育,深感该活动的开展,助推机关干部改进作风,推进了审计工作。
二、村村情民意调研情况及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建议
(一)村经济发展情况
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经济结构单一,除农业外,工业、第三产业为零,主要受地理位置距城镇偏远、长期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二是经营规模为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缺乏规模化和集约化,农产品售价难以弥补生产成本。农业以水稻、油菜种植和家禽养殖为主,普遍以家庭为经营单位;三是劳务输出成为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该村农民青壮年基本在外打工,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从事建筑、玩具、制衣等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性行业,外出方式主要是自发的、松散的。除务工收入外,家禽、经济作物、渔业是收入来源的补充。四是水利设施落后。水坝、河渠供水能力不足,抗旱能力差,农业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五是全村无集体经济,无集体收入,缺乏资金来源,农村公共卫生教育事业落后。
(二)村公共及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全村共有泥结碎石路8.75公里,社道土路20余公里,公路桥梁3座,在建桥梁2座。全村无幼儿园,有小学1所,但因生源不足,无法开课,学龄儿童只能走8公里左右山路到乡政府所在地的小学读书,全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有村卫生服务站一处。部分农户修建了生态沼气池,使用上了沼气清洁能源,政府为此对每家补贴了1000元物资。全村社会治安良好,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
(三)制约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首先,交通不便利,建设资金缺乏。村村级路网基本健全,各社均通了公路。但是村原有泥质公路于1990年修建,村委想方设法从群众中筹集资金,发动村社干部带头借款,共筹集21万元,县扶贫办支助19万元,县交通局补助26.25万元,将原有泥质公路拓宽并铺上碎石,公路条件稍有改善,但为此村委负债31万元。由于缺乏资金,未进行维护和升级,两座在建桥梁也无法完工,10多公里村道基本上没有硬化,晴天尘土飞扬,下雨更是道路泥泞难行,汽车根本无法通行。农产品难以运出、有技术的村民也不愿回乡投资,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
其次,水利设施落后,需要资金维护。村现有山坪塘25口,石河堰13节,数量和质量均满足不了农业的需要,无法进行蓄水,抗旱能力差。全村规划新修山坪塘15口,但资金缺口30万元。村三社有一山坪塘,面积36亩,可供灌溉面积300多亩,该山坪塘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属小型水利设施,县、乡经费不能保证投入,村民无力自筹,年久失修,坝体垮塌,防洪能力差,去年山洪暴发时,塘水差点漫过堤坝,威胁坝下农田;塘底沉泥多,现蓄水最深仅1.5米,储水能力受限,今年当地旱情尚不严重,春耕时需要山坪塘放水的时间不多,如果遇到严重干旱,当地农业生产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其三,农地存在荒芜现象。村人均田土面积1.4亩,其中人均田地0.9亩、土地0.5亩,荒地面积约占田土总面积的10%。低坡、正沟的田土有的已经开耕,有的种植了玉米、蔬菜,但高坡的土地大多荒芜。外出务工人员约占全村人口60%,留守多为老弱病残,村民体力有限,还有几户是全家外出,关门闭户田土荒芜。
其四,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从种粮收入看,按亩产800-900斤稻谷,每百斤80-90元,每亩可收入640-810元。从种粮补贴看,每亩水稻可得农业综合直补57元、水稻(薄膜、育种)补贴15元,共72元。从种粮成本看,种子每公斤20-40元(为40-60元),每亩1斤种约10-20元;化肥,氨粉每亩用100斤约36元,过磷酸钙每亩用100斤约42元,尿素每亩用10斤约11元;农药视病虫害情况,花费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租牛每亩60元;人工,载秧每亩70元(含生活费20元),搭谷每亩300元(含生活费40元)。综合计算下来,不算村民自己投入的人工,种稻谷每亩纯收入在200-250元。农民认为种田不划算,只是自己要吃才种一点。现在村民对于将正沟良田围堰蓄水,用于养鱼的积极性却很高,养鱼更有经济价值。
其五,惠农政策宣传到位欠力度。现各级政府惠农政策很多,村民普遍反映党中央的政策好,他们有养老保险,60岁以上每人每月80元,70岁以上每人每月90元,领到保险金,老人们“欢喜得很”;有农业生产补贴,综合直补每亩57元,水稻补贴每亩15元,玉米、小麦补贴每亩10元;有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按售价的13%,很多农户去年就购置了冰箱、摩托车;有救灾补助,如83岁的村民陈世民原住房仅一间,与61岁的儿子、14岁的孙女住在一起,去年房屋受灾垮塌后政府补助7000元建成了新房三间;有农机补贴,购微耕机1台4000元,得到农机补贴1200元。但他们也反映,中央、市里的政策通过电视都能了解到,但是县、乡的具体政策却了解不够,只有赶场天听其他村民摆,听到也是只言片语,以至于一些村民有想法,认为乡村干部在执行政策上不到位,是不是克扣了补贴?特别是在农业生产补贴方面反映尤为突出。
其六,农村孩子接受基础教育困难。村里幼儿园有20多位小孩,只有一位60多岁的老师,不会用普通话教学。由于村小多年前已经停办,村里孩子上小学都只能到4公里外的乡小上学。教师待遇低,招不到好的教师。
(四)改善该村经济状况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指出:“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坚持城乡统筹,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要致富、先修路,要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贫困村,将县贫困村纳入“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范围,尽快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村干部也要积极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做好道路硬化、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修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先决条件。
二是要重视粮食生产。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应提高稻谷等农产品的收购价,增加种粮补贴,使种粮能取得合理的收益,调动村民种粮的积极性。
三是要重视政策宣传。正面宣传不够,必然滋生流言。基层政府应通过设立政策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村社干部走访讲解等方式,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到位,让政策公开透明,化解个别村民的抱怨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农村和谐局面。
四是要重视教育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村小停办后,能否加大对乡小的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寄宿制的乡小,让孩子们能方便、安全地上学。
五是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生产和管理。村当前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闲置现象较重,当地政府可采取措施,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提高闲置土地利用效率,规模化经营,改变土地荒芜的现状。
六是打造乡村特色旅游经济。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村民能够发展多种经营、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吸引客商到当地投资,吸引已致富村民返乡创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村民就近务工增收,也能兼顾农业生产。村可结合目前现有的种养殖业,如渔业、果园,开发“农家乐”、观光果园等,并通过引进资金,扩大规模,完善配套,做出特色。加强宣传和推广,争取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
工业处商贸处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