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8/1/7
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内蒙古市妇联系统的家庭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发挥情况,总结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模式,我们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运行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对加强市家庭教育工作进行了思考。
一、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基本情况
市家庭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发挥明显,特别是家庭教育示范作用发挥较好的家长学校建设较规范,组织机构和网络比较健全,具备“有领导班子、有教学计划、有师资队伍、有活动经费、有活动场所”的办学要求。例如,赛罕区根据流动人口增多的情况,由妇联牵头成立了呼市首家社区流动人口家长学校。西把栅乡中心校荣获全国“千所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光荣称号,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截至目前,市拥有国家级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家长学校)3所、自治区级6所、市级18所、旗县区级5所;其中发挥作用好的占74%,发挥作用较好的占20%,差的占6%。发挥作用好的如新城区东街办事处老缸房社区、西街办事处曙光社区、玉泉区大南街办事处小西街社区和武川第五小学。这些示范基地均成立了专业的家庭教育队伍,它们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咨询、学术交流等活动为主要工作内容并从家庭、社区、学校三方面入手以青少年为中心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推广工作,让家长、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方法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如:回民区光明路办事处光明社区和回民区通道街办事处三顺店社区,这些社区普遍对家庭教育机构建设较为重视,能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也有一些的家庭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发挥不明显如新城区恼包村。
二、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经过多年的努力,市的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已基本形成妇联组织牵头,教育部门推进,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共同促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级妇联组织、有关部门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把家庭教育纳入德育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强与家长沟通的有效平台。托县家长学校基本上做到“八有”:即学校有牌子,领导有班子,教学有场地,管理有制度,讲课有师资,学习有教材,工作有档案,学员有考核。新城区老缸房社区、曙光社区和胜利街小学均成立了专业的家庭教育队伍,建立健全了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制度和目标。清水河县妇联积极参与推动建立喇嘛湾镇家庭教育基地和城关镇流动儿童家长学校(逸夫小学),成立了由乡镇妇联主席为名誉校长,所在学校分管家教工作的领导为校长,学校内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讲师的组织机构,并由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托县妇联与关工委、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联合成立了家庭教育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也成立了家长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聘请了部分社会知名人士和优秀家长以及学校关工委负责人、学校行政组等为成员,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家长学校工作。
2、强化内部管理,注重建章立制。中小学普遍重视对家长学校的管理,形成了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直接抓,教务主任具体抓,相关人员共同抓的层级管理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家长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县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骨干队伍的培养和推选工作,不定期开设社区幼儿家长培训班和乡镇家长学校培训班,不断巩固和壮大讲师团队伍、专兼职工作者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更好地发挥他们在传播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教水平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如县第三小学家庭教育示范基地还通过向家长学员发放家庭教育教学意见反馈表、家长课程授课后的调查问卷,请家长对教学、管理和活动组织等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教师、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托县家长学校制定了《家长学校章程》、《家长学校教员守则》、《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培训制度》等并严格执行,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有制度、有计划、有教材、有活动、有辅导教师,有定期培训计划,并狠抓工作落实。清水河县也建立了家长学校讲师岗位职责等有关规章制度。
3、创新活动形式,增强示范实效。全市各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家长学校)在坚持以举办专题讲座向家长宣讲家庭教育知识、印发宣传资料扩大家庭教育知识宣传的覆盖面、开展咨询解答家长教育子女中的困惑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工作内涵,探索创新家长学校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帮助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理念。新城区家庭教育示范基地通过座谈会、培训会、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家庭教育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把家庭教育工作与“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相结合,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家庭教育质量。托县家庭教育示范基地通过举办各类专题家长会、家教咨询,设立“家庭专线”电话、“校长信箱”及家教热线、家长学校联系箱、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交流教儿育女的经验和体会,探讨家庭教育新思路,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开展“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注重家长和儿童自主参与,自我教育,亲子互动,共同提高。武川县家庭教育示范基地通过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教学活动、参与指导学校大型庆典活动和主题团队活动及开展“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结对服务等形式,形成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力,增强了示范实效。
三、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活动经费缺乏。家长学校普遍没有专门的办学经费,家庭教育工作的宣传、家长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培训等各个方面均受到限制,严重制约了家长学校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影响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2、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目前市家长学校作用发挥较好的师资队伍只有2支,一支是由呼市妇联系统组建的家庭教育讲师团,另一支是由关工委、教育局组建的,由妇联、教育界和社区志愿者等组成家教宣讲团,骨干教师仅有20多人,不能满足全面开展家庭教育的需求,同时,师资队伍组织形式上较松散,不易统一管理。
3、示范基地发展不均衡。尽管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家长素质得到提升,全社会家庭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家庭教育示范基地数量不够多,家长学校运转方式相对单一,没有形成办学体制,没有统一教材,活动多以讲座形式,远远不能满足家庭教育的现实需要。
四、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议
建立家庭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市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家庭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重大,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加强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1、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工作。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深入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宣传家庭教育正确理念,科学知识方法,引领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使之成为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在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的覆盖面,巩固发展幼儿园、小学家长学校,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创办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及时便利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有关部门和各旗县区要对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作出具体规定,提出明确要求,家长学校要坚持定期组织各级家庭教育讲师团、巡讲团等,深入基层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宣讲、咨询服务。各级妇联要协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妇女大讲堂、巾帼志愿者的作用,促进家庭教育进社区、进家庭。
2、抓好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主要通过人性化、个性化、科学化的教育方式启发引导孩子,以家长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针对一些家长家教理念落后、家教知识贫乏、家教方法简单等问题,培养高素质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是当务之急。要重点建设专职、专家、社会志愿者三支队伍,充分发挥专家、教师、儿童工作者、志愿者及优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形成专兼职结合、优势互补的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力量,壮大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推广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和创新经验,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科学发展。旗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要积极建立家庭教育专兼职工作者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加强家庭教育骨干系统化培训,推进家庭教育职业岗位培训试点,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指导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一支适应社会发展、能为广大家长提供科学有效服务的专家型家庭教育工作队伍。探索建立家庭教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化水平。
3、切实保障家庭教育工作经费。
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从教材编写、家长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培育、活动开展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各旗县区、相关部门要按照《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二五”规划》的总要求,结合本地区和部门实际,探索多渠道家庭教育经费筹措机制,采取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化运作等方式,拓展经费渠道,扩大家庭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各级妇联要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积极争取工作资源,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保障家庭教育工作获得必需的财力支持。要力争将家庭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提高,切实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家长学校发展不均衡和家长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滞后、师资骨干培训力度不足、各类活动无法有效开展等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民生工程。
4、建立家庭教育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
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法制建设,加强家庭教育的执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切实发挥各级家庭教育工作评估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对各旗县区、乡镇(街道)的家庭教育工作进行有效评估,规范对各级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专兼职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督查评估制度,制定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考核评估运行机制,将家庭教育工作监测评估结果纳入当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指标体系和文明城市、乡镇、社区村测评体系及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体系。建立考核表彰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定期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