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半年工作总结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半年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的精心指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为目标,克服困难,采取措施,在就业培训指导、信息引导、转移就业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政策扶持、就业培训、创业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力求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使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和回乡创业,增加收入。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宣传工作开展情况。
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组织人员入村入组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愿望、工资收入、文化程度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就业、创业和培训工作奠定基础。根据村组实情,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深入村组加大宣传,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提供有效便捷的信息渠道。截止目前,全县共召开县、乡、村座谈会12场次,宣传咨询活动27场次,发放务工服务卡、招工信息等宣传资料6.5万余份,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接受劳务咨询8000余人次,转移就业实际数64392人。
(二)培训情况。
1~6月,全县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72期5926人,占任务的75%。其中,引导性培训59期5297人,占任务的101%;基地培训13期629人,占任务的90%(跨年度实施项目)。
(三)转移情况。
上半年,全县累计转移劳动力64392人,占任务的95%,同比增长9%;有序转移41392人,占任务的89%,同比增长19%;有组织转移1080人,占任务的77%,同比增长10%。其中,省外49345人,同比增长55%人;县外12157人,同比减少50%;县内2890人,同比减少7%。
(四)收入情况。
1~6月,农村劳动力务工总收入3.6亿元,占任务的55%,同比增长33%;实现纯收入2.1亿元,占任务的54%,同比增长50%。
二、采取措施扎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稳定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工作协调机制。
一是完善县、乡、村、组工作机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狠抓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和培训工作的落实。全县共签订乡镇目标责任制9份、部门责任制1份、职工责任制7份,通过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加强对在家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务工人员的调查了解与跟踪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和引导,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在竞争中实现再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公开报名咨询电话,落实专人负责24小时值班,负责培训、就业、创业等相关问题的解答服务工作。三是在春节前后召开返乡民工座谈会,加强对农民工工作、生活、家庭及子女入学等情况的了解,为加强和改进农民工服务奠定基础。四是创新输出形式,诚邀省内外企业到各乡镇召开现场招聘会,形成用工企业与务工人员面对面交流,确保务工人员能找到合适岗位。5月9日、11日、12日,分别在天星、翠华、悦乐3个乡镇成功举办了现场招聘会,应聘人员多达3000人以上,各企业提供了余个岗位,现场与企业签订意向性协议200余人,转移输出100余人。
(二)引进机构,加强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是充分发挥县内外培训机构、示范基地及民办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采取校企合作培训,目前已评估认定7家师资力量雄厚的培训机构到我县开展各类培训,整合师资力量,选好市场,签好订单,针对性的做好转移培训工作。让参训人员培训后能掌握1~2项适用技术,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二是把项目培训工作与产业结构相结合,与城乡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相结合,力争做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见效一人。目前,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组织各培训机构在开展核桃、生猪养殖、电焊工、手绣制作和进城务工法律法规等工种“大面扶贫”培训的同时,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核桃种植技术、养殖猪技术、混凝土工、木工、计算机操作员和手绣制作等工种的“基地”培训。目前,基地已完成核桃栽培技术3期152人,电焊工培训3期146人,手绣制作培训2期113人,混泥土工培训2期110人,计算机操作员2期108人,为返乡人员再就业和创业奠定了基础。
(三)多措并举,搭建务工信息平台。
县以人力资源办、人劳局、共青团为主渠道,乡以挂钩劳保服务所和包片干部为主线,村以村务公开为主载体,村民小组以村民小组长(村级务工信息员)为主要力量,建立县、乡、村、组四级信息网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获取外出就业信息当好交通员、邮递员,为外出务工人员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以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江苏坤风纺织品有限公司、江西九江丽众针织有限公司、浙江乐芙技术纺织品有限公司、嵊州市晨尔美纱业有限公司、泉州泉旺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淄博鲲鹏精细陶瓷有限公司等等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10余家用工企业的合作,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农民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四)典型引路,鼓励民工返乡创业促就业。
树立部分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典型,大力宣传、大力培养,以典型作示范,以典型为带动,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帮助、辐射带动一方群众致富,引导全县务工人员增强外出就业和回乡创业的积极性,鼓舞士气、提振人心,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有序推进。坚持劳务输出与返乡创业并重,发挥外出务工人员意识、技术等方面优势,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形成务工、创业良性发展态势。1~6月引进返乡务工人员回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创业和其他行业的创业人员160余人,就近就地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余人。
(五)狠抓维权,让民工吃下“定心丸”。
一是在昆明、江苏、东莞等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企业厂区建立服务站和维权服务点,加强与输入地劳动监察部门、用工企业的联系,聘请当地律师为籍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法律服务。二是在外出务工相对集中的厂区、企业,成立党支部、工会、团组织、同乡会等组织,为务工人员服务。三是聘请县内法律服务人员,加强与用工企业的联系,帮助务工人员争取务工劳动关系所产生的保障待遇。
三、存在问题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技术型、专业型人才偏少,导致就业不稳定,收入低,流动性大。
(二)培训经费短缺,整合资金难度大,培训与农民工需求不相适应。
(三)务工人员输入地分散,农民工维权服务难道较大。
(四)部分乡村对农民工培训、输出不够重视,引导力度不够,农民工外出务工盲目、自发性较大。
四、下步打算
(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创业等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乡村对接,切实抓好宣传、搞好培训,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正常化、规范化发展。
(三)进一步做好务工人员跟踪服务和维权服务工作。
(四)继续加强劳务市场开发力度和招聘力度,为农民搭建务工就业平台。
(五)抓住城乡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整村推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