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七一建党征文稿

征文演讲范文 发布时间:2013/5/6

纪念七一建党征文稿


与信仰对话,为青春导航
翻开中国共产党光辉史册,我们可以发现,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和革命、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有志气的青年知识分子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参加一大的13位代表几乎都是青年知识分子,当时全国53名共产党员也大多是知识分子。在大革命时期又有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参加了共产党。到抗日战争时期,更有大批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奔向革命圣地延安。在解放战争时期,同样有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加入到党组织中来,战斗在解放战争的第一线。改革开放以来,更有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积极要求入党。近年来在高校大学生中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也成倍增加。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经过认真的学习和思考,把加入党的组织作为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政治选择和前进目标。这样的选择和目标是正确的,也是崇高的。加入党组织会为我们平凡的生活带来了庄严与神圣,使我们年轻的生命征程有了旗帜和明灯。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感情。对于热爱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年青人来讲,中国共产党对祖国的贡献之大、牺牲之巨,我虽不能说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但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从沙田惨案、二七罢工到国共一次合作再到“二二八“,从五次反围剿到长征北上抗日再到“西安事变“又至国共合作,从抗战根据地建设到国内战争再到新中国建设,我们是耳熟能详。有哪一个青年不热爱自己的国家?对为自己的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组织,又有哪一个青年能不充满热爱之情?我感激中国共产党,感激她挽救了中国,感激她再造了一个新中国,感激她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不排除有另一种声音:这是中国共产党“教化“的效果。但这种声音为什么不能“教化“我不去感激它?任何一种没有经历2500里长征,没有为祖国流血牺牲,没有培养出江姐、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雷锋等等英雄人物的声音都没有一丁点儿资格指斥中国共产党的“教化“。对于只知苛求不知行动的任何声音,我的态度都是“我鄙视你“!
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我们青年学子的一种理性的选择。人是得信点儿什么的。只有有了坚定的信仰,才会有坚韧的信念,才能活得充实有力量。古人云:信则立,不信则废。上学时总是从“信用“这个角度来理解,现在,时下一种对“信用“的理解似乎更能体现出祖先的实际用心,更适合作为对古训的阐释--信用,信用,信它才会有用。是呀,如果我们对某种东西不再“信“的话,它怎样才能“立“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心中不再有任何东西了,我们又凭借什么来安身“立“命呢? 
这是一个社会日益多元,价值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可供“信“的东西实在太多,此时,斟别就尤其重要。选得好,“信“得有价值,就能为祖国做贡献,反之则反,会为害社会、为害科学、为害人类。究竟“信“什么才最有价值,才最能为祖国做贡献,才最能为祖国做贡献?我选择共产主义。基于以下思考: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美好的、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这个制度里,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进化“为高于现在人的“人“,我们向共产主义方向前进是自觉的“进化“。信仰的东西必须要“可望“却又“不可及“。这是信仰与目标等的根本区别。目标之所指与主体还在同一范畴甚至层次上,而信仰则必须高于现阶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终生“去追求,达到“终生“的信念坚定和“终生“的充实有力量。信仰如果如同目标一样“可及“,我们在到达“信仰“之后用什么充实自己?难道你还有时间进行另一种信仰吗?其次,共产主义信仰是当今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社会不存在“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一命题,一个人能不能融入主流社会关乎一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程度甚至实现与否,只有自觉选择共产主义信仰,才能促进个人价值的完全实现,只能通过党组织的力量才能顺利实现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凝聚――“把个人的生命连接在群体的生命上,那么在人类向上繁荣的时候,我们只看见人类的连续,哪里还有个人的灭亡?“--人就是这样永生的!
在这种不断的叩问中,在不断的进行党性修养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正在抓紧党的衣襟,我渴望能与她握手、与她拥抱,我更渴望能与千千万万同志一起为她拍拍衣襟上的灰尘、为九十岁的她共同举杯、共庆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