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表彰会”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先进事迹演讲

征文演讲范文 发布时间:2012/5/1

“七一表彰会”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先进事迹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叫,是县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向大家汇报我的成长历程、工作体会,感到非常的激动和万分的荣幸。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党一直以来对我的培养,同时也要感谢关心、培养、支持我的各级领导!

我于1987年7月大学毕业后走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神圣讲台,先后在中学、中学、县一中工作,担任过语文教研组长、校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年级组长、党总支副书记、书记、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等职务。

回首这20年,我为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而自豪,三尺讲台成了我个人成长的沃土,教书育人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20年来,我努力实践着自己的人生诺言,默默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要问我的工作体会,那就是三句话:对工作要充满激情,对教职工要倾注感情,对家长学生要付出真情。下面,我就这三点体会向在座的各级领导作一个汇报。

对工作要充满激情,激情能够成就事业。激情是工作的内动力,一个人没有能力和经验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去学习、奋斗,而没有了激情,就将一事无成。激情就是敬业精神。我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家庭,考上大学,使很多同龄的农村人羡慕不已,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不管是作为普通老师,还是学校管理者,我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1999年8月,组织安排我到蕨溪中学任校长,当时的蕨溪中学基础薄弱,学校环境差,几乎没有一块硬化地,同时常规管理也较差。组织把这个重任交给我,这既是对我的极大信任,又是对我的严峻考验,我服从组织安排,带着简单的行李,只身到了蕨溪中学。走进学校,看到的校园与我想象中的情景反差太大,我的心凉了大半,对学校的发展前景感到有些渺茫。但我坚信:只要下一番苦功夫,一定能彻底治理脏乱差,彻底改变面貌!于是,我深入到每位教职工家里去了解情况,听取教职工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学校的发展,我在蕨溪中学任校长两年,虽然离家不到三十公里,但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通过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高考升学率两年均居全市同类校第一名,社会上的声誉得到很大提高,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学校被评为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被授予四川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先后有20多所兄弟学校前来参加学习。11月,国家督学、原北京景山学校校长游铭钧视察学校,看到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师生精神焕发,称赞不已:“能把农村中学建设管理得如此好,真不简单!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校长!”这样的话给了我极大地鼓舞。

11月,组织上调我任宜宾县一中校长,当时的县一中刚被省教厅批准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全省唯一一所地处农村的省级示范中学。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学校的发展。一定要让学校再上一个台阶,我感到压力的同时,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清醒地认识到:要发展好这所大家关注的省重点中学,必须强化管理,深化改革,苦练内功,提高质量,增强影响力,扩大知名度,赢得家长的信任,社会的认可。于是我带领行政一班人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早中晚巡视校园,深入寝室了解学生生活情况,与教职工拉家常,已经成了我的一种工作习惯,记不清在办公室吃过多少盒饭,也记不清多少次是在晚上十二点后才回的家。如果出差在外,心里反而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

组织又调我兼任县教育局副局长,为了兼顾副局长和校长的职责,我经常深夜往返于教育局和学校之间70余公里的路上。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8月,基于对基层学校的无比热爱和对学生的无比眷恋,我请求辞去副局长职务返回了县一中。当时不少领导、同事都不理解:放着让人羡慕的局领导不当,却偏要回到偏远的农村学校,真是不可思议!但我无怨更无悔。

在与学生交往和忘我的工作中,我获得了快乐和成功,为了工作我愧对亲人。1995年初,我的爱人朱静德(县一中物理教师)患肝硬化住进了医院,我多想到医院护理他啊,但当时我带的是高三毕业班,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就把护理的重担交给了年迈的公婆。1995年8月,无情的病魔夺去了我爱人的生命。当时我欲哭无泪,内心感到无比的内疚,作为妻子,我却没尽到做妻子的责任。爱人去世后,我带着年仅七岁的女儿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最后我班学生高考成绩上线人数创学校历届文科班最好水平。

因为工作,我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得到的更多,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对我的最大回报。每当他们取得成绩时,第一个告诉的是我;每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第一个倾诉的也是我;每当收到他们从四面八方寄来的贺卡,我都为自己能亲手在山沟里放飞金凤凰喜极而泣,同时也体会到了默默耕耘的巨大价值。

对教职工倾注感情,真诚才能打动人心。对学校来说,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每位教职工的努力。我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教职工就是我的亲人。在管理中,充分依靠、关心、信任教职工,每天至少找一位教职工谈心,了解教职工思想状况和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帮助教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论教职工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尽自己最大力量去关心帮助他们。

我校年青教师宋建君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就查出得了肺癌,给原本因读书就负债累累的他雪上加霜,医疗费哪里来?我焦急万分,四处为他奔走,发动学校教职工一天之内为宋老师捐款两万多元。但离治疗费还差很多,于是我又联系宜宾成中集团和景盛集团,两家公司的老总都被感动了,各捐助一万元。把他送到成都最好的医院治疗,治疗期间,我还专程去探望并慰问。宋老师很受感动,热泪盈眶地对我说:“张校长,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县一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健康地回到工作岗位,报答您和大家的恩情。”

今年5月,眼看就要高考,补习班班主任何大荣老师不慎摔伤了腿,临近退休的何老师伤势较重,行走十分困难,以致不能坚持上课。我得知情况后,马上买了慰问品去看望他,何老师非常感动,第二天,拄着双拐就走上了讲台。我为有这样坚强的老师而感动。

学校每位教职工,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我都会前往祝贺或慰问,尽绵薄之力以表自己的心意。几年来,我见证了无数青年教师喜结连理的喜悦;也同那些失去亲人的教职工共同分担悲伤。

俗话说,“当家三年狗都恨”,我当了八年的校长了,按理无法满足每位教职工的要求,难免有教职工对我有怨言;但是在今年全县直属中学校级领导的换届选举中,领导宣布我高票继任校长时,推荐结果出来后教职工自发地爆发出了持久的掌声。这样的支持,这样的信任,让我感动不已。我在心里默默地承诺:我将继续把我全部的精力和感情,倾注在学校的发展上。

对家长学生付出真情,真情可以换得信任。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的感情是一座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记得我带的高99级7班的邓某、蒋某,当时在学校是有名的调皮王,有的老师说:这两位学生在哪班就拒上哪班的课。当时领导把他们两人同时安排在我的班上,但我并未嫌弃他们,我知道调皮的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需要耐心教育、引导,于是我从心底里接受他们,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结果他们俩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最后两人都考上了大学,特别是邓某,99年高考,考了全县文科第三名,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他的家长逢人就说,“张老师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一天晚上,我所带的高96级5班学生兰某神情沮丧地到我办公室,带着哭腔告诉我:“张老师,我不读书了。”我很震惊:“为什么?”“爸爸去世了,……”顿时,我的心一凉,我知道他家里只剩下他和残疾的母亲了,已失去了生活唯一的依靠。于是,我马上安慰他说:“孩子,别哭,有老师,有班上58

个同学,一定会帮助你渡过难关的,书是肯定要读的!”于是,我包下了他的学费,班上同学伸出援助之手,资助生活费,让他顺利完成了学业,考上了大学,现早已参加工作。他多次来信说:“如果没有张老师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经常到学生寝室、教室、食堂,和学生一起吃饭聊天,面对面的交流,排除学生心理方面的障碍,帮助学生克服生活方面的困难,不管学生以什么形式反映的问题、困难,我都及时的尽可能去解决。不少学生在校园网上的校长信箱给我写信说:“我庆幸,我选择了县一中,我为我是县一中的一员而骄傲自豪!”不少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到县一中读书,就是冲着学校严格的管理和老师真诚的关爱来的。”

回首从教20年来,我接到过无数学生的信件,他们的来信一直在激励着我、感动着我。

05级一个姓胡的女孩写信告诉我说:张老师,天凉了,您早起晚归,穿的衣服够吗?出门别忘了多加一件衣服,身体最重要,这是一个“女儿”对您的关心、对您的爱戴啊,您的健康也是“女儿”最大的心愿啊!

这样的信件还有很多很多,每当我读到这些信的时候,就感到一种贴心的温暖。我是农民的女儿,我校的学生又绝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我深知他们的家长供他们读书不容易,我对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当看到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我心海旖旎,那些乡村少男少女身上有我昔日的影子,淳朴的笑脸,充满希望的眼睛,甚至打过猪草的双手都亲切得可以触摸,我衷心希望他们花开鸟飞般美丽健康的成长。

每年招收新生,我总是顶着炎炎烈日,亲自到学生家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听取他们对学校的建议,让他们来到县一中就像回到家里一样。有不少学生都私下称我为“张妈妈”,有的家长一定要把自己的儿女拜给我作干儿干女,这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们这所农村中学的信任。

今天的县一中,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有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有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赢得了家长的信任,社会的认可,领导的肯定。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升学率逐年增长,成为近几年全市省级以上重点中学高考升学率逐年增长的唯一一所学校,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年年有突破。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每年均能超额完成招生任务,在校高中生已达4600人,吸纳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