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外地考察学习社区及非公党建工作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7

赴外地考察学习社区及非公党建工作第3页

、岗位条件作出明确规定,及时遏制照顾就业进社区的倾向。二是规范社区干部人事制度。以社区换届为契机,按省市要求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一肩挑,同时采取公开选拔一批、下派一批、聘任一批、保留一批、辞退一批等办法,调优调强社区干部。同时引入竞争上岗机制,提高社区干部的入口门坎。三建立健全社区干部培训机制。对现任社区干部通过市、区培训主职干部、街道培训其他干部的分级培训办法,实行一年一培训。按先培训后上岗的要求,新进社区工作人员一律组织培训。近期组织参加市委举办的社区干部培训班,之后在区委党校举办社区主职干部和下派干部培训班。四是建立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在拥有一支高素质社区干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市、区、街延伸进社区的行政服务工作者(如警务、劳动保障)、群众自发组建的志愿者服务工作者、市场运作的中介服务工作者等社区工作者队伍。以此来弥补社区干部人手不足、精力不够问题,推进社区工作向纵深发展。
3、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投入,研究解决社区干部的工资等问题。一是在现有市区配套解决一社区1万元的基础上,采取区财政、街、社区三级负担的办法,解决社区干部的工资问题。二是研究各社区资产和收入的管理办法,明确社区资产和收入的性质和所有权,解决好社区向街道上缴管理费的不明不白问题。三是对“三无”社区分类排队,采取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办法,以区财政投入为引导,多方筹集资金,每年消除一至两个“三无”社区。
4、进一步加强社区各类党员教育管理,消除党员管理空白点。一是重点抓好在职党员管理。清理检查区管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建设的情况,协调市直机关工委督促市直党员进社区报到,发放报到证,深化“力行三个一,争做一面旗”活动。在全区实行干部入党、提干、评先表彰一律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二是抓好下岗失业党员、改制企业离退休(内退)党员组织关系进社区工作。三是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流动党员管理站、流动党支部等有效形式,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到社区。四是借鉴黄石等地的党员联络服务站“四知四访”的成功经验,加大对贫困、老年、残疾、下岗失业等困难党员的党内服务力度,使其感受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5、深化、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一是落实胡锦涛同志“服务群众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的要求,把社会救助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再就业服务、卫生等各类社区服务全方位落实到社区,力争使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不出社区。二是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选择有条件的街道和社区为“一门式服务、敞开式办公”试点,条件好的可配置数字化服务系统,提高社区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三是按照省委要求,在各个社区各创办一个以上市场运作的社区服务中介组织,归属社区监督管理,推行服务承诺制度,保证服务质量,维护社区形象。
6、深入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全区党建工作水平。一是进一步强化社区党建在全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大我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内对外宣传力度,积极营建良好的社区党建工作环境,努力形成全区上下一股劲、全员参与齐努力的社区党建格局和氛围(开办社区党建简报)。二是坚定不移的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正确认识和处理创建达标和推进工作的关系(消除定指标的负面影响),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示范城区、街道、社区的标准要求,逐项创造条件抓好落实,全面推进社区党建工作。三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载体,研究解决城市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张湾区党建品牌。
二、非公党建工作
(一)外地非公党建工作的成功作法
考察团一行实地参观考察了市学校、区公司、市集团、市大酒店等非公企业,通过考察了解,外地先进地区积极适应非公企业发展需要,把非公党建纳入区委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非公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市区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达430家,其中8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就达110家,从业人员1多人,针对现状,区做到了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党的建设就加强到什么程度;所有制结构调整到什么领域,党的建设就加强到什么领域,主要体现为三个延伸:一是由公有制企业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对符合组建条件的6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对仅有个别党员或无党员的非公企业指派了20多名党建联络员,指导、帮助建立了工会组织30多个,团组织8个。二是由区属企业向地区企业延伸。对市下放管理权限的82家改制企业党组织进行了重组、调整,重新建立党组织68个,其中党委2个,总支13个,支部53个(其中联合支部2个),同时按照六有(即有组织、有班子、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有作用)的要求,搞好规范化建设。三是由固定行业向流动性行业延伸。在流动性行业共建临时党支部11个,网络党员300多名。
市区建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区委组织部、各街道党工委、工商局、工商联、企业主管部门等单位组成。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为联席会议召集人。该区在抓非公党建工作时把抓好组建工作作为非公党建的突破口:一是独立式,对已具备条件的企业,按地域隶属关系,由各街道党工委负责党组织组建工作,实行属地和上级党(工)委领导。二是挂靠式。针对企业中只有零星少量党员的实际,在非公企业成立党小组,挂靠企业所在社区,由社区党组织领导。三是联合式,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的非公企业,采取建立联合党组织的方式,隶属街道党组织领导。四是在抓好党组织组建的同时,对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积极探索“双培双推”的党建工作方法,即把企业的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要求进步的非公企业主培养成党员;“双推”就是推荐下岗党员到非公企业工作,推荐优秀党员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同时,为推进非公党建工作,区建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党建工作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另外,该区还深入开展了“创‘五有’,促发展”活动。即在全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中开展有一个健全的党组织,有一位好的党组织书记,有一套好的党员教育管理办法,有一个好的党建工作环境,有一个好的工作业绩活动,通过开展“创‘五有’,促发展”活动,提高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探索规范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内容和方法,促进了全区非公企业健康发展。
市区通过建立三项机制,使非公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领导管理机制。区委成立了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联席会议,在街道成立了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联席会议分会,定期召集工商联、工商、税务等部门及其下属或派出机构的领导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协调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在街道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总支,作为街道联席会议分会的执行机构,负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运行机制。区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意见》、《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设置、职责、工作制度和领导体制,以及党组织书记、党员队伍的地位、作用和与业主、职工的关系等做了明确规定。三是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作用发挥机制。区在非公企业中树立“党建工作出生产力”的效益意识。其一压任务。由党支部向企业主提出建议,将党员安排到关键岗位上当骨干、挑大梁,遇到重要任务时,让党员打头阵、当先锋。其二求实效。组织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其三抓激励。对党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归属感和服务意识,鼓励党员多提合理化建议,攻克技术难题,产生了较好效果。
市区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建活动。在全区开展“年轻干部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挂职锻炼”活动,在非公组织党员中开展“亮出你的旗帜,保持党员先进性”主题教育活动和“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推动非公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我区与外地非公党建工作的差距比较
总体来看所考察各区非公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处在摸索阶段。区通过独立式、挂靠式、联合式及“双培双推”工作方法,初步实现了党在非公企业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与区比较,我区具备组建条件的23个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仅有18个。
其二,我区党建活动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市区、市区等地通过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区”、“我为企业献策”、“党员身边无次品”、“创‘五有’促发展”等活动,找到了党建工作与非公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实现了双赢局面。而在我区,除了、、等少数几个试点单位在开展“七个一”活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外,大部分非公企业有组织无活动的情况较为普遍,非公企业党员身份没有“亮”出来,其先进性没有体现出来。
其三,我区大部分企业以政代党的现象较为普遍,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联系不紧,有的企业党组织活动仅限于文化娱乐活动,而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管理抓党建、围绕提高企业的效益来抓党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必要的监督保证基本上没有做到。
其四,业主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所考察的4个外地非公企业业主都非常重视党建工作,公司老总从国有大型企业厂聘请党务干部担任书记,支部一班人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较好地发挥了作用。,公司业主被市发展为首批新社会阶层党员。黄石天发公司为加强党建工作,主动接受了区委选派的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企业负责解决指导员工资,党建工作指导员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开展工作,受到业主和职工的肯定和好评。大酒店、集团业主对党建工作也非常重视,都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非公党建作法。与此相比,我区的非公业主大多数还认识不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党建工作往往难以开展。
其五,非公党建工作的领导机制不健全。市区为积极适应新时期非公党建工作的要求,建立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委组织部长为召集人,区委每个常委都有一个非公企业党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