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5

关于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选调生思想政治建培养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关于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房县县委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选调生培养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创新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方式,认真把握选调生的成长规律,坚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为选调生铺设了成长进步的快车道,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近年来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1995年以来,房县共接收省、市选调生54人。截至目前,在县直单位工作的选调生9名,在乡镇工作的选调生38名,输送到省直、市直机关工作的优秀选调生7名,担任乡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的选调生18名,其中党政正职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16名。
1、强化责任悉心“带”。县委坚持把选调生培养、管理和使用纳入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组织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和规划,乡镇和县直单位党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责任体系。在选调生的安排上,特别是在他们工作的第一站,注重选择那些班子团结、作风端正、工作基础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作为选调生培养锻炼的“基地”和工作的“起点站”。并要求各接收单位确定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对其进行传、帮、带,向选调生传经验、教方法、指路子,使选调生在基层全面锻炼,健康成长。如红塔乡党委书记龚举海、原县政府办主任孙道军亲自与选调生结成对子,以自己的亲身成长经历教育引导选调生,尤其是结合自己作为一名选调生成长中最有感触的四个关键期,即:转型期、适应期、蓄势期、发展期,有针对性的对选调生进行思想疏引,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刻苦学习,扎实工作,打牢基础,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帮带责任的落实,为选调生迅速熟悉工作环境,尽快完成由学生向党政干部的角色转换创造必要的条件。
2、拓宽渠道精心“育”。一是选送到党校培训,提高思想水准。近几年来,安排36名选调生分期分批到省、市、县委党校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有一定实践经验又掌握现代知识的合格的后备干部。二是选派到上级挂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近几年来,县委共推荐32名选调生到省、市直部门挂职锻炼,安排到县直综合部门挂职或跟班学习42人次,使其开阔视野,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选调生刘志华,分配在化龙堰镇党政办工作,被选派到市委党校培训,又选送到市水利水电局挂职,经过多岗位的学习锻炼后,8月在省直机关招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被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选中。选调生尹德才,分配到桥上乡工作,然后到县配改办、组织部挂职,后来在全县公开选拔30岁以下年轻干部考试中脱颖而出,当选为青峰镇副镇长,去年10月被选调到市人事局工作。三是选派到特殊岗位,提高应变能力和综合才能。县委坚持把选调生放到特殊岗位,让他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放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中,让他们经历成败、积累经验;放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让他们唱主角、挑大梁,尽快提高驾驭全局和独挡一面的能力。市委组织部选调生孙道军分配在化龙堰镇工作,先后担任党政办副主任、管理区主任、党政办主任、团委书记等职务。99年3月在全县副乡(局)级干部公开选拔中崭露头角,选调到县委组织部担任副局级组织员。6月,年仅29岁的孙道军,被县委提名为青峰镇镇长人选;3月,县委又将其调任到边远、社性复杂的大木厂镇担任党委书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镇各项工作大有起色,在县级领导班子换届中被市委确定为县委常委候选人,今年5月,被市委调整到郧县担任组织部长。四是选派到基层,提高实践能力。县委强化对选调生的实践锻炼,让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中、具体实践中学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实行“选调生转化后进村工程”、“选调生联系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扶贫村”等活动,使选调生成为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既促进了基层的稳定和发展,又锻炼了选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五是积极支持鼓励选调生参加学历教育。今年有2名选调生分别被四川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录取为在职研究生,部分乡镇及时出台了带薪学习、报销有关费用和保留工作岗位等优惠政策,让选调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3、健全制度全程“管”。一是建立定期谈心、谈话制度。要求乡镇党政“一把手”经常过问选调生的情况,定期与选调生交心谈心,在他们出现情绪波动时通过谈心的方式和耐心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困惑和忧虑,平时注重在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他们,以坚定选调生扎根基层的信心。二是建立思想汇报制度。要求选调生每年进行一次思想工作总结,总结情况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县委组织部报告。通过按期汇报思想,准确掌握选调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定期考察制度。县委组织部每年对所有选调生的思想、工作、学习、作风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考核,重点了解他们在岗位适应、处理复杂问题以及独挡一面开展工作的能力和现实表现,了解他们是否具备后备干部人选的基本素质和从事党政领导工作的发展潜力等。结合考核结果,对他们的管理方法、培养计划和使用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选调生朝着有利于成长的方向顺利发展。
4、解放思想放手“用”。一是因才制宜,优先选用。对德才素质较好,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优先列入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随时使用;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能力突出的,在班子换届或平时调整时,优先考虑;在配备空缺领导职位时,同等条件下,优先任用在基层多岗锻炼过的选调生。在去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和今年县直单位领导班子调整中,提拔任用的10名选调生中,平均年龄27岁,最小年龄23岁,80年代以后的选调生6名。二是跟踪培养,破格提拔。对表现突出的、条件成熟的选调生,县委坚持既重标准,又不唯资历、唯台阶,予以破格提拔。99年,省委组织部选调生龚举海年仅26岁,就在全县局乡级干部公开选拔中崭露头角,担任了团县委书记,成为当时全县年龄最小的正局级干部。选调生孙贺综合素质好,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分配到乡镇工作后,适应能力非常强,深入村组,服务群众,在乡镇领导班子考察中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被提拔担任桥上乡党外副乡长,成为目前全县最年轻的副乡级干部。三是选准时机,择优选任。县委充分利用乡镇换届、县直单位调整和公开选拔等干部调整的时机,及时将培养成熟的选调生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近年来,通过公开选拔乡镇常务副乡镇长、团县委书记、30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等方式,共有12名优秀选调生被充实到乡科级干部队伍中。
二、影响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主要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种改革措施的进一步推行,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受选调生内在因素、外部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选调生的日常培养管理、服务相对滞后。省、市相继出台了选调生管理办法,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个别基层单位执行不够坚决,管理不够规范,服务相对滞后,对选调生的培养管理认识不到位,认为选调生进入党政干部队伍就够了,至于如何加强管理,如何保证健康成长思考不深、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安排任务,缺乏生活上体贴关心,没有尽力为选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个别单位认为选调生的培养是组织部门的事,认为选调生今年来,明年走,自己没必要作大的投入,加上工学矛盾突出、经费有限,因此对送选调生参加理论知识和业务培训积极性不高。日常教育中缺乏灵活的教育手段和丰富的教育载体,重工作安排,轻思想引导,没有积极帮助选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日常培养使用上放不开手脚,不敢压担子、搭台子,没有让选调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丰富经验,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调生的健康成长。
二是外部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当前,社会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冲突引起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多,各种不良思想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现实中,个别选调生受“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不注重个人的政治修养,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缺乏基本的政治判断力和公仆责任感,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失衡,奉献意识淡化,产生了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轻集体,重眼前“实惠”、轻远大理想的不良心态。
三是选调生思想状态与现实要求不适应。个别选调生对现实期望值过高,把自己的未来想象得很美好,对参加工作后进入基层可能遇到的挫折、困难、艰苦环境、复杂局面等缺乏清醒的认识,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不足,等到参加工作后,才发现现实与设想有一定的差距,工作辛苦,待遇不高,于是产生一种失落心理。尤其当获悉其他能力不及自己同学在大公司工作、福利待遇比自己高出许多时,心理自然失衡,有时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工作选择是一种错误,心浮气躁,心态不好,怨天尤人,工作消极被动,甚至离岗辞职;有的选调生思想上过分看重“选调”、过分看好“自己”、过分依赖组织,不能摆正自的位置,认为自己早已被组织纳入了视野,总还是沉浸在“天之骄子”认识之中,眼高手低,不乐意做具体工作、处理具体事务,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有的选调生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水平,不能坚持学习和积累知识,不能查漏补缺,不能与时俱进地改进和提高自己,满足于被动学习,组织安排什么就学什么,影响了学习效果;有的选调生不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不善于思考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还不够,不能完全落实上级交办的任务等等。这些不良的思想状态导致部分选调生或急功近利、浮躁不安,或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三、加强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新的形势对加强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应将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进一步开创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