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科室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范文 发布时间:2015/5/20

教育局科室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的最高行动准则。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坚持群众线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保证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任务的完成。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与生存之本。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
古人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所以只有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高执政能力。因此,到学校去,倾听师生、家长的呼声,知民情、解民忧,就可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就可以了解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就可以避免执政决策失误现象的发生。作为党员干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牢记党的群众线路,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都不能丢。要时刻坚守党的“生命线”,让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并能够“外化于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就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将主要任务聚焦到了转变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上,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努力解决好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加深干群关系和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需要
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党员干部要有“孺子牛”的精神,必须真正做到爱民、亲民、为民。动真心,讲真情,用真劲,切实解决好党员干部工作不实的问题,解决好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的问题,解决好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不了解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讲实话、说实情、有实心、做实事、重实效。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搞短期行为,不漠视群众利益,不精神懈怠,不贪图安逸,不推诿扯皮,不以权谋私,不安于现状……,实干兴业、实干兴邦。清正廉明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底线,排除物欲干扰,抵御不良诱惑,恪守底线道德,作为党员干部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始终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人民群众面前,要怀揣敬意,把人民群众当作老师和朋友,常听群众想法,常思工作不足。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再小的困难也要全力去解决,只有顺民意、谋民利,才能赢民心,永立不败之地。维护好群众利益,是处理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持执政党地位的基本条件。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要有爱民之心、为民之意。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党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也是党的事业的取胜之道。只有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出人间奇迹。
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根本保证。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时期,我们党要完成领导亿万人民全面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要求全党同志,务必走群众路线,使我们做出的每一项决策、制定的每一个政策、采取的每一条措施都能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需要在全社会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需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需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群众在参与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五、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接受新考验迎接新挑战的现实要求。
掌握政权使党有了更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同时也增加了党员领导干部被权力腐蚀的危险。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也处在矛盾的多发期,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就容易损害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避免这种危险,经受住考验,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密切党群关系。
总而言之,党与人民群众之间是水乳交融的“乳水关系”,而不是“油水关系”;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还是生死与共的“鱼水关系”,而不是针锋相对的“水火关系”。为此,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不能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不能沾染官僚、市侩习气,不能熏染衙门、痞寇作风。我们广大领导干部要经常告诫提醒自己,要努力争取做一个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优秀的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