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的特点与思考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9/7

我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的特点与思考

我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的特点与思考
目标责任考核是以目标为核心,以责任为基础,以考核为动力,通过综合检查各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衡量整体工作绩效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突出发展主题,着力争先创优,促进各类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参与考评工作多年,对考评工作感受颇深,现就如何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以更好地发挥目标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谈几点思考。
一、我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的特点。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认真实施目标责任考核,使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通过目标责任考核,激发和调动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干实事、抓落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干部作风明显改进,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经数年广泛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考核考评推进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为进一步健全考核考评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特点有:
(一)组织体系健全,考评主体明确。在考评组织机制的建设上,逐步由单一的“机关目标责任制办公室”变为“考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今年又在“目标责任考核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副书记兼任。整个考评工作在县考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具体由县考评办负责实施,组织部、人事局、农工部等相关部门负责做好与之相关的考核工作,形成了在县考评领导小组领导下,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考核考评组织体系。探索建立了县级领导评价、民主测评、部门与部门、乡镇与乡镇互评,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县直部门的综合考核评价,县委农工部牵头负责乡镇综合考核评价,县人劳局牵头负责中省市驻平单位综合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主体体系,形成了各方面分工负责,协调作战、责任共担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立足县情实际,合理设置指标。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考评指标的设置上,立足县情,逐步由单一的经济建设、党建、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指标,过渡到较为全面的8个基本项目及其定性要求的100余项主要子指标组成的考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经济建设方面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水平、农业主导产业(茶、桑、畜、药)、工农业产值、乡镇企业、财政收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入、企业经营与发展、林业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城镇建设等项目;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全生产、**、教育、民政、科技、人武、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优化投资环境等项目;党的建设方面的政治思想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项目。科学合理的指标设置、目标任务的制订、分解和考核,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树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加快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大目标、总目标上来,在努力完成各自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形成了目标一致、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创新考评方法,规范考评程序。目标责任考评工作推开后,我县对考核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具体实施考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每年初在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县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安排,由涉及考评工作的牵头部门拟定年度考评办法,常委会审定后,以县委文件形式下发;二是各相关部门依据总的考核指标为准,分别制定详细规范的各项考评细则,由县考评办审定后,统一装订成册,行文下发执行;三是平时考核由各牵头部门组织,各业务部门具体实施,半年及年终考核,由副县级领导带队总体检查、考评,年终汇总以4:6折算计入总分;四是在汇总的基础上,由县考评领导小组拿出具体意见,在县委常委会上讨论审定;五是规范了考核程序,对综合考评的准备、组织实施、结果评定和反馈等程序上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形成了一系列标准化的操作程序,保证了综合考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四)注重结果运用,发挥考核功能。自以来,县委每年拿出100万元的奖励资金对获得年度综合考评前三名、单项考评前三名的乡镇和部门,实行重奖,对考评末位的乡镇和部门予以处罚。与此同时,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以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极大地激发了干部求真务实的工作热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良好的导向作用。通过结果的有效运用,使干部有了责任、压力和危机感,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给那些工作中无所用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碌碌无为当“太平官”干部敲响了警钟,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了施展本领的空间,推动了干部能上能下。
二、目前考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指标设置不够准确。综合连续五年的指标分析:一是不同程度的存在过于重视经济发展考核指标,忽视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二是指标设置随意性较大,有时制订出台的考核办法中的各项指标,在主管部门制定细则时,有随意放大或缩小的现象存在,使指标之间的指数比例失衡;三是业务部门在制订细则中,缺乏约束机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将自己范围内的业务指数,作为考核指数,转嫁被考核的对象;四是受政府机关职能定位不科学的条件限制,由于社会管理职能、权限仍然存在交叉和重复,职责定位还不够明确,无法为考核提供主要的质与量的指标,科学、合理、准确地设置考核指标具有较大地难度;五是由于乡镇区域差异大,各项工作的基础不同,同样的考核指标,完成的难易程度不一样,考核指标无难易区别;六是农业产业考核指标和设置,只重共性产业,乡镇的个性特色产业未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如城关镇的大棚蔬菜、女娲山乡的木瓜、正阳乡的中药材等);七是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重视短期考核指标,忽视长远和任期考核指标。
(二)考核评价方法不够科学。纵观连续五年的考核考评。一是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不够。在综合考评过程中,多采取的是定性的方法进行检查、测评、排序,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主观性,容易导致考核者凭经验、印象和感觉作出评价,考核结果缺乏刚性约束。二是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结合不够。多采用的是半年或年底一次性集中检查考核,缺乏日常工作绩效考核,出现了平时不算帐,年终算总帐的现象。三是静态考核与动态考核结合不够。由于考核多为集中进行,因多种因素影响,在考核的过程中偏重于听汇报、查看资料、民主测评、个别座谈等静态考核方法,考核者对情况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应有的深度。四是数据的采集与核定的样本还不够细致。
(三)考核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考核工作的配套机制不够完善;考核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力量薄弱,牵头部门变数太大,无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考核只能临时抽调,集中突击,影响了考核评价的准确性。
三、完善健全考核考评机制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科学设置考核指标。考核考评体系的核心是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在设置指标体系上,应着重把握四条原则:一是注重全面。设置的指标要能囊括反映本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部代表性指标,范围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安全、班子队伍建设等,这样设置考核指标,坚持把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抓,既要继续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核心”,也要把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二是凸现个性。考核指标体系要坚持对不同发展水平的乡镇和承担不同工作的部门实行分类考核,指标设置上项目可以相同,但分值要有所不同,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和社会安全上,根据各乡镇的发展定位和基础条件,在指标的设置时对有的乡镇“严要求”,有的则可以“放宽”,以鼓励各乡镇的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三是刚性量化。设置考核指标和考核项目都要进行量化,提出具体的刚性要求,如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班子队伍建设等显然不好量化,但也要根据工作轻重不同进行量化分析,这样才能使考核结果更客观、准确、公正。四是要长短结合。考核指标的设置,要重视长远目标和任期目标,确保工作的连续性,长远目标是靠年度的积累达到的,因而要注意长短结合。
(二)完善考核考评办法%26lt;br%26gt;我县通过数年目标责任考核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做法,而且有些好做法已在外县被借鉴推广。在省市出台新的考核办法后,在进一步完善考核考评办法上,应该着重做好“一个对接、四个结合”。一是总结经验,认真做好与上级考核办法的对接工作。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力求使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考核实施和质量标准,始终与上级总体工作要求保持一致,完善考核办法。二是考核与评价相结合。考核中要关注细节,真正树立数量、时间、标准、责任意识,做到严考细核,真考实核。在评价上,要注意社会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要在以往测评只在县级领导和领导干部中测评计分,扩大到县乡党代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服务对象,向他们通报本地、本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务完成情况,听取建议意见,并设定一定分值计入总分。充分体现民主化,防止搞虚假政绩。三是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要切实发挥考评责任部门的职能,下放一些权力,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并注意做好平时考核档案的整理和数据的应用,并作为年终汇总的重要依据,以真正体现“专业性”,同时做好年终的考核考评工作,要抽调经验丰富、公道正派、责任心强的干部组成考核组,要考得实、评得真,要真正体现结论的“权威性”。四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考核不是静态的一次性行为,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要有“事终”考核,更要有“事中”考核,要把考核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从而达到考核、督促、检查、促进工作的目的。五是目标责任考核与干部使用结合。实行目标责任考核,不光要出经济效益,也要出社会效益,更要出干部。注重实绩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原则。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要科学全面,坚持走群众路线和民主化、科学化,所以,考核的结果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