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局关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得实践和思考
建设局关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得实践和思考
今年是我们完成“十五”计划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实现第一个“率先”目标的决胜之年。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格局,准确把握城市建设的发展态势,是引领实现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两个率先”的基础和前提。现结合建设部门的工作实际,重点汇报我们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主要实践和几点思考。
一、全面建设小康的主要实践
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体系,全面小康社会有4大类18项衡量指标,内容涉及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按照我市“两个率先”规划和市政府对“两个率先”进程监测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结合工作实际,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3项具体指标与我们建设部门相关或直接关联。应该说,在各级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抓住大开发、大发展的机遇,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日益优化,城市品位迅速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我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个亮点,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项指标均已全部达到了目标值:。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为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正呈现出令人欣喜的魅力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加快推进建设项目,打造日趋成熟的发展环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市抓住有利发展机遇,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多方筹资的原则,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工程建设量大。去年全市新开工工程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4%;工程总造价约亿元,其中民营投资约占47%,外商投资约占28%。城市建设继续在高位运行,民营投资几乎占了“半壁江山”。二是建设品位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以实施市重点、实事工程为抓手,致力打造精品工程。等一批批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建成,水厂15万吨级扩容工程启用,建成了花园,实施了等重点绿化工程,全市新增绿地面积万平方米。一批批高质量、高品位的重点、实事工程的竣工,既为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改善投资和人居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城市创造了更加迷人的风景。
(二)“东拓西扩”日益强化,城市空间架构初具雏形
为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我们坚持“集中投入、集中建设、集中见效”的原则,积极组织推进以路桥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外环线建设和主干道路的延伸,构筑了东西便捷、南北沟通、内外衔接的交通网络,重点突出了城市骨架的拓展和城市路网的完善。拓宽改造了路延伸段工程为重点的道路桥梁、改造了西路、完成了路绿化景观工程等。去年建成的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拱桥,该桥的建成通车,大大拉近了老城区与未来西部生态生活区的距离。在“东拓西扩”的理念指导下,城市空间有效拓展。
(三)创新完善城市功能,城市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一是城区改造在成片化、规模化上有了新的突破。美术馆的建成开放,有力带动了周边片区的改造;火车站广场及周边地段的改造,既缓解了城区环内交通的拥挤状况,又为往来人员流通提供了新的空间。二是大批功能设施分批建设,促进城市功能完善。建成了集图书借阅、网上查阅、下载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市图书馆,在建的新体育中心工程总面积万余平方米;今年又将新建市委党校、北区消防站和青少年宫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功能硬件设施条件。
(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作为第三产业,去年我市房地产投资达亿元,比上年净增了亿元。全年新开工房产项目个(含开发企业建设的各类动迁安置房),施工面积达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7%。市场交易活跃,全年预售商品房套,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合同金额亿元,平均每天销售商品房套、别墅套,供需基本平衡。从购房者的身份来看,及大市范围内人员购房仅占34.09%,新人成为我市购房主体。房产市场的繁荣促进了房产企业蓬勃发展,从而也拉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房产中介应运而生。全市净增有资质的房产开发企业55家,全市房产开发企业已达家;净增有资质的房产中介公司86家,全市房产中介公司已达家。房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初步建立。通过对有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个小区、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总户数户调查情况来看,我市投资性购房比例低于20%的警戒线。房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另外,去年我市还有5个住宅小区被评为市级物业管理优秀小区,这为我市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进一步改善市民居住环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全面建设小康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住房建设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按照建设部提出的“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功能配套,设备齐全”小康居住标准,我们在加快住房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全面小康社会,不仅要注重人均居住面积的数量,更要注重居住质量的提高。住宅建设必须从智能化进小区逐步发展为智能化到户,提倡建设节能节地环保型住房,进一步提高居住品质。
(二)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首先是供水。“水是生命之源”。目前我市供水能力为万吨/日,最高日供水量为万吨,供水水质合格,管网压力合格率100%。随着城市的拓展,我们将要对水源保护进一步加强。实施了水源生态保护工程,退塘还湖,拓宽清淤,湖体蓄水量增加,水源水质明显改善。要达供水能力万吨/日,计划分期新建万吨/日的第三水厂,第一期将开工,供水能力为万m3/d。同时,要加快供水机制改革,多元化筹措供水设施建设资金,切实解决建设资金“瓶颈”;水价调整与周边城市同步。
其次是污水处理。城区现有污水处理厂座,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5万吨/日,北区污水处理厂规模5万吨/日,配套管网建设完成约%。计划城区污水处理率%26gt;%,污水处理能力累计达万吨/日。措施:需完成的污水处理工程:。同时进行管网配套建设公里。积极探索多渠道筹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
三是燃气。市区共有液化气充灌场个、天然气公司家、管道液化气公司家、人工煤气公司家、汽车加气站个、瓶装液化气供应站点个。全市燃气管网公里(含庭院管)。城市气化率达100%,其中管道燃气气化率为15%,管道燃气气化率所占比例较小。措施:天然气公司正式运作,开始建设天然气接收门站、高压储配站、清管站各一座及高中压天然气管网。与此同时,要尽快出台有利于提高管道燃气普及率的政策,凡新建住宅小区,一律进行管道燃气的配套建设;改革现有燃气管理体制,改变目前三家公司各自为政的局面,减少管道重复建设,让居民用上廉价的天然气,以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三)关于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仅要使市民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达到小康水平,还要让市民沐浴在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中,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市绿化覆盖率”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既要重视这一指标的增长,加强绿色生态大环境建设,更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追求指标的提升。地处江南水网地带,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近1/3,现状森林面积(以绿地面积替代)占陆地总面积的10%。为此,考虑从三个方面着手做好这一工作:一是从硬性规定上予以完善地方法规,严格保护并加强绿化系统规划;二是保护好沿河、沿湖等周边树木,充分利用这些地形充分提高绿化覆盖率;三是根据客观实际,合理划定城区范围内的绿化空间,建设公园绿地、环城绿化带、社区居住区绿地、企事业绿地和风景林地,围绕城市干线和城市水系等建设绿色走廊,形成点、线、面结合,乔、灌、草互补的绿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