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推进支部+协会+公司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5

关于我县推进支部+协会+公司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积极探索加快推进“支部+协会+公司”工作模式。从今年开始,县级筹措200万元资金,扶持发展100个农村专业协会和公司,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典型。

一、实践与探索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县积极实践探索创新农村经济组织,把生产与市场对接,一方面降低了千家万户小生产经营的风险,另一方面,使产业结构调整变行政命令为市场引导,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领导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积极分子,在一种责权明确的机制下,每一个“细胞”都在党的肌体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支部+协会+公司”工作模式,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纽带,以公司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公司,协会、公司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既坚持农村专业协会、公司“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又坚持党管协会、公司,把党组织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同农村专业协会、公司在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上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使支部与协会和公司、协会和公司与农户相互结合,良性互动,适应农村专业协会、公司的发展要求,促进农村专业协会、公司的健康发展。

二、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县积极探索,大力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共有大小协会、研究会和公司近100个,发展会员2700多户4000多人,服务于21个乡(镇)、187个村委员会、3万农户、12万农民,这些协会和公司,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架设农户与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

(一)支部+协会+营销商,这是娜姑镇的工作模式。协会由村党总支组建,其运作模式,一是培养本地种养大户和营销商,让营销商在协会中担任领导职务;二是从外地引进客商入会,并在协会中担任领导职务,本地种养大户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带动农户形成基地,客商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营销。协会会员大多是“双培双带”对象,他们承担向农户组织生产和向营销大户输送产品的任务,形成了一个中间商式的经济实体,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发基卡村党总支建立的蔬果协会,吸纳昆明客商邓先荣担任协会领导,与农户签订石榴供货协议,邓先荣负责提供防治石榴病虫害的药物和技术,并付给协会每公斤0.02元的代收费。仅石榴一项,发基卡蔬果协会收购保护价为每公斤1.6元,每公斤比去年增加0.3元,全村406户果农同比增收6万元。

娜姑镇不但走出了一条“协会谋利、会员得利、客商赚钱”的路子,也为“一村一品”的结构调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则补村的优质大米,拖车村的饲料玉米,落水村的马铃薯,红泥村的果蔬等,都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和较高的生产水平。

(二)协会+支部+基地,这是迤车镇发展鱼腥草产业的做法。协会由鱼腥草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科技人员等组成,是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现有会员213人,协会的任务是负责全镇鱼腥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协会运作初期,暴露出组织不力、合作不够等问题。为此,镇党委决定在协会中建立党支部,组建了种植示范,营销示范,科技服务和资金信息4个党小组,与28名协会中的党员签订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责任书》,吸收37名种植营销大户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签订了“培带”责任书。协会依靠中坚分子,在生产组织,技术服务,开拓市场、规范经营等方面统一步调,先后组织外销鱼腥草8000余吨,预备党员谭韶登一人就销出多吨,在协会的带动下,今年,全镇的鱼腥草种植面积从去年的5000亩扩大到9200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商品鱼腥草基地。

(三)支部+公司+协会+农户,这是大井镇的农村经济合作形式。,大井镇从政府机关、农科站等部门抽调8名干部组建了一个靠行政行为运作的蔬菜公司。由于市场风险大,加上使用行政行为管理的蔬菜公司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蔬菜卖难问题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蔬菜产业无法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大井镇顺应市场的需要,将支部、协会、公司有机地结合,形成了“支部+公司+协会”模式。今年5月,在村党总支的引导和支持下,村里的7名共产党员、两名“双培双带”对象,和两名外地营销大户,集资60万,由11个股东组建的“县大井黄梨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村党总支书记控股组建股份制公司,吸纳股东,市场化运作,组织生产销售本地的农产品,作为一个相对疏松的组织,负责农产品的示范性生产,提供销售信息,科技辅导服务,对广大农民起到一个带和帮的作用,按新机制组建的黄梨蔬菜有限公司,目前,已按合同销售马铃薯6000吨,甜椒2400吨。马鞍村分会组织群众种植的500亩白菜,75天就收获,每亩产值达800多元,今年7月,村里的600亩甜玉米全部收完、卖完,每亩平均收入1639元。现已成立的大水养殖协会、马鞍辣椒协会和黄梨番茄协会等协会,已成为新形势下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蔬菜面积猛增至万余亩,总产值近千万元,人均增收200元左右。协会先后请农科院的专家讲课,引进莴苣、豌豆、辣椒、玉米等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种植。所引种的甜杂2号辣椒,产量高、市场潜力大,亩产值达2400元,现正大面积推广。引种的甜糯888早苞谷属省农科院培植的新品种,深受客商的欢迎,发展潜力较大。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金钟、者海、大桥、火红、五星、驾车、新街等乡(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支部领办型、支部介入型、支部引导型、支部服务型等不同形式的农村专业协会和公司,促进了全县畜牧、马铃薯、林果、蔬菜、水产、种子等各产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在协会、公司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有的在经营中遇到土地流转、农民培训和资金筹措较难等问题;有的经营管理不规范,运作机制不健全。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农村专业协会和公司的健康发展,又不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三、采取的对策建议

县“支部+协会+公司”工作模式,虽然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随着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将终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加强宣传,搞好培训。一是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农民充分认识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潜力以及农村专业协会、公司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等,动员群众转变观念,消除思想顾虑,积极加入协会、公司。二是开展层层培训,县培训到乡(镇)、乡(镇)培训到村、村培训到党员干部和骨干群众、种养殖大户、营销户的方法,在全县上下形成鼓励、支持“支部加协会加公司”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扶持,培养典型。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各项优惠政策,促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并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典型。同时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大力表彰奖励“支部+协会+公司”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重奖。

(三)健全机制,规范运作。一是建立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协会和公司要坚持按章程办事,明确与会员的经济关系;支部要对会员之间、会员与协会(公司)之间履行义务、行使权利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发生利益冲突时要积极协调,化解矛盾,维护各方利益。党支部与协会、公司之间要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党支部研究协会和公司工作制度、协会和公司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度等,使支部与协会、公司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统一协调关系。二是建立健全协会和公司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会员大会、理事会、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和工作规范,明确其权利和责任;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完善章程,规范内部管理;落实责、权、利相结合的责任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三是建立双向选拔任用机制。积极实施“能人治村”、“能人管理协会和公司”战略,推行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协会、公司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引导会员从有致富带动能力的党员干部中挑选协会、公司负责人,鼓励党员致富带头人和政治素质好的专业大户到村组、协会、公司任职,支持懂经营、会管理的村组干部通过选举进入协会、公司领导层。四是建立健全以“双培、双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养机制。即把党员培养成协会、公司骨干,把协会、公司骨干培养成党员和村组干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四)加强领导,确保发展。一是努力扩大党组织在协会、公司中的覆盖面和工作面。坚持协会、公司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及时健全完善党的组织网络和工作网络,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经济链上。二是改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切实加强对协会、公司的领导,充分发挥好组织保证作用,带领和引导村委会、党小组、村民和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协会、公司建设;充分发挥好协调服务作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协会和公司争取资金、提供信贷、改善设施、组织群众、培训会员等方面的服务,解决协会和公司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协会和公司在助农增收中的作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始终坚持服务群众的根本宗旨,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最终落脚点,在产业化发展、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指导生产管理过程中服务好,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