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美德,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一思想,推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10

传承民族美德,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一思想,推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传承民族美德,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一思想,推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3月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讲话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讨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龄孩童纷纷响应,引起了一场是非、善恶、美丑界限的标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的集体反思。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渴望改变社会不良风气的强烈愿望,为所有认识到社会道德危机的人,重塑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各种不良风气做斗争,从社会舆论上和社会风气上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沉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进取精神,中华民族的祖先们秉承从仁、义、礼、智、温、良、恭、俭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她始终保持着系统、清晰、明确的荣辱界限,以正气昂然、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顽强的生命力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维系我们民族荣辱与共,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仍是支持我们民族和国家前进的动力,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新的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断的出现了扭曲,公民的道德观也逐渐的模糊,各种各样的丑恶现象开始出现,不断蔓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正是针对这场社会道德危机的庄重回应,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坚决捍卫。
一、深刻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与实质
荣辱观是道德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了一个社会对特定思想行为的价值取向,荣与辱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情感,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评价手段,它不单指人们在进行自我批评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更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抑。凡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都有自己对于荣与辱的看法和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及对传统荣辱观的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人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道德建设以及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十分精辟,寓意深刻,树立了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
“八荣八耻”贯穿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达。它坚持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同时,也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实践的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和感染力和吸引力,把荣与耻这两个传统对立的道德概念切实对应了起来,在具体内涵上,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荣辱观仅仅作为道德范畴的局限,从社会主义价值观总体要求的高度上,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
二、树立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加强社会制度规范建设
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从社会主义根本利益为价值目标,其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让中国富强起来;二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根本力量;三是走共同富裕之路,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四是走民主、法治之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而“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的道德行为,甚至出现少数以荣为耻、以耻为荣违背道德准则的现象。这种道德逆流,侵蚀我们社会主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造成了一些人思想观念混乱,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大“八辱八耻”的宣传教育力度,而且还要在制度规范的建立方面下大功夫,使得人们更加知荣明耻,扬荣抑耻,使得社会更加守则有度、规矩分明。
建立一个好的社会机制,可以做到是非分明,发扬社会公德,对于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除了在道德、舆论上给予批判和谴责外,还应当用社会规范制度,甚至法律来约束,为社会公德的发扬和人们道德水平的普遍提升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匡扶社会正气,提高文明程度,并最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
三、与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和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结合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无论是思想理论,还是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以及党的建设等,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正确引导中国社会不断前进。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一个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体现时代性,学习“八荣八耻”,对于党来说,无疑是一个老话题,但今天,把这个老话题突出地提到全党同志面前,又有了其新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胜利之本和力量源泉,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的先进性必然表现为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保持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先进性与群众性是辩证统一的,开展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际行动影响群众、带动群众,从而使党的步伐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共命运。
今年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五周年,在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的教育活动的同时,结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宣传,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贯穿于学习工作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四、强化细节,知行合一,把八荣八耻的实践行动化
知是为了行,实践是最终目的,古人云:知易行难,显而易见,在解决了认识问题之后,就应该克服困难,落实到行动上,知行的结合,将荣辱观转化为我们的世界观,成为我们行动的自觉,个人的道德实践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途径。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活动,要从我做起,从身边事、眼前事、点滴事入手,点点滴滴见荣辱,细化到工作、生活的每个细节,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实践,八荣八耻只能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空泛的理论教化。细节化、行运化才能把八荣八耻落到实处。
行动化就是具体落实八荣八耻,在这一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导向,以党员、干部充当社会道德执行者的先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道德建设的主体作用,人民群众不仅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更是行动的主体,只有把八荣八耻具体、形象地细化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才会化为全社会的具体行动,在日常道德实践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在理论上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在行动中充分的践行,还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用以指导我们的企业发展,构建和谐企业,同样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展望“十一五”,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按照管理局重点工作任务的部署,认真贯彻和学习《二次创业指导纲要》,全面推进“四个过渡”工作指导方针,建设和谐企业,实现物资集团的新辉煌,结合全面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八荣八耻,面对这一挑战,我们要做些什么呢?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
一、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集团四大乐章的奏响贡献一份努力
在3月22日,物资集团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上孙铁文总经理的工作报告中,明确的提出了物资集团的工作部署,合奏四大乐章,就是全力做好锁定目标总量,积极外拓市场,培育物资品牌,提升管理档次四项工作,将是今年工作的重点,这四项工作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我们每一位物资人的努力。我们都有自己的岗位,别看一个小小的岗位,它是经济建设的一个小细胞,正是有了每一个岗位的运作,汇集起来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物资集团每一分成绩的取得,都是由四千位物资儿女在岗位上点滴效益的综合,延伸到广义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创造财富,实质上也是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也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提升管理水平,技术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到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就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技术进步,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尤其在我们物资集团提出的“四新战略”,即全面实施文化建设创新、经营模式创新、产品结构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更要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攻关,不断创新,形成一个崇尚知识,崇尚科学的氛围,努力的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自觉实践八荣八耻的行动中,为提高物资集团的综合竞争力,实现集团管理档次的提升做贡献。
三、加强政治学习,树立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
面对和谐发展,建立现代物流企业的重任,一个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能够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和谐稳定。高尚的美德在于养成、良好的风气在于形成,只有加强自身学习,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加强自身的修养,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才能在权力和金钱面前不被击倒,否则,世界观、人性观、价值观就会扭曲,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贪图物欲,走向犯罪。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干干净净做人,实实在在办事,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广大群众,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廉耻之心是通过教育培养也是通过自身努力形成的,崇高的信念是抵御各种诱惑的强大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信念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