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科级干部对改善民生问题的认识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7/7/9

县科级干部对改善民生问题的认识

日前,通过教授的讲授,我们得知:民生问题已经被提到国家规划的高度上,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热议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民生问题所涵盖的大多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问题,改善民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改善民生,更加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对比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等具体目标,可以发现,民生问题的提出,显示出国家更加注重群众基本社会目标的实现,这是较以前有的明显的变化。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与社会和谐程度是呈正比的关系,民众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民众必定要通过一定形式去宣泄,则会引发社会秩安、犯罪等各种社会问题,应该说,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民生问题已经持续得到改善,绝大多数城乡居民迈进了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然而,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民生问题已不再是温饱这一基本的生活需求,其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内容:民主的政治、文明的法制、个人的尊严与体面的普遍追求,改善民生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
二、改善民生,更加有利于实现公平的社会目标。
公平是共产主义社会最高目标的显著特点,也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但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难看出:因为社会存在不公平,所以才需要兼顾公平!目前,收入差距扩大、劳资关系失衡、分配格局失范以及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的不普惠等一系列民生问题,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在某一方面的不公平,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和保障方面的需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深究民生、关注民生,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并采取有效措施,遵循规律与民生协调增长,使民生得以切实地改善和提高,使社会分配更加趋近于公平。
三、改善民生,更加有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改善民生无疑是一个长期和持久的工程,它所包含的内容众多而繁杂,但根本是让群众口袋里有钱花、生病时得到有效救助、年老时拿到生活保障金。欧美等发达利国家的福利保障制度几个世纪才得以建立健全,并且是建立在经济丰厚的基础之上的,相对而言,我们尚处于发展之中、富裕水平并不很高、发展也不均衡,解决民生的问题更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因此,民生的改善和提高需要长期持久逐步地不断进行,需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与考虑,最忌将其当做一种口号,做一时之权宜,短视或功利地对待,应该用更加长远的考虑谋划和持之以恒的制度安排,将民生的改善和提高当作是一事关国家民族长治久安的基本国策的事情去对待,多借鉴数发达国家长期治国兴邦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依据法律、制度与思想教育等教化与管束手段,保障民生的不断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