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工作体会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1

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第2页

层经营体制不动摇,稳定和完善承包关系。在实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避免土地摞荒、滥用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导向”、“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稳妥开展土地承包流转的机制。二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借全面取消农业税的东风,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综合改革,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按照中央“多予、少取”的方针,不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同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三要推进各项改革。按照中央取消一切限制农民群众创业的政策法规,革除一切束缚农民创业的体制弊端的要求,进一步在农村管理体制、经营体制、投融资体制、流通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打造优良环境。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一要大力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项目支持,着力抓好基本农田、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各乡(镇)继续着力搞好优质烟、优质米、畜牧、蚕桑、板栗、核桃、草莓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培强农业支柱产业,带动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三要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要做好流通型企业的帮扶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建设农副产品初级加工基地,把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促进农产品流通。四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三)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增强后劲。一要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按照市场需求,打造优势农产品品牌,实现“一村一品”。积极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增效,增加农民来自农业内部的收入。各乡(镇)要把发展乡(镇)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培育产业支撑,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切实加强农业招商引资,整合包装一批生态基地、资源加工、城镇建设等项目,引导外地大企业、大资本进入农村各个领域,培育一批大龙头,建设一批大基地,发展一批大产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农民实行的“三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增强农民增收后劲。所有的试点村都要有一个特色的产业支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力度,针对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切实将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通过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二要继续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和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方针,增加扶贫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的易地开发扶贫项目,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把整村推进与安居温饱、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移民安置、小额信贷、产业扶贫、劳务输出、对口帮扶、科教扶贫等工作相结合,建立稳定、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扶贫措施进乡、入村、到户,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四)积极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造就主力军。一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完善农民培训网络,建立村民活动中心和文化室,定期举办农民培训班,落实农民学习计划,实施绿色证书、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实用农业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本领。二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着力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普九”水平。今年,要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加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民活动中心和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素质,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名村。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引导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按照城乡保障项目基本相同,保障标准逐步趋同的原则,健全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三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五)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新农村建设打造新风貌。村容村貌的整洁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村容村貌建设,必须总体部署,全面发动。当前,要加快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要严格按照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的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在村镇规划的指导下,修编土地总体利用规划,根据各村组的不同发展状况,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建设,重点加强村庄道路和公共设施建设,打造一批规划有序、环境整洁、村风文明的示范村。同时,要立足实际,尊重群众,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治理。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硬化道路联到户,水利沟渠联到地,绿化美化联庭院、活动阵地联村民”的目标要求,依托水利、林业、交通、农业、扶贫等项目,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要以创建文明村为动力,扎实推进“一池三改”,加快垃圾集中堆放和垃圾池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六)推进和谐民主建设,为新农村建设铸造灵魂。和谐的农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要在新农村建设中逐步完善村民自治,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三公开”工作。同时,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建好美丽家园,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破除迷信,移风易俗,逐步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当前,一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提高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二要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三要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村镇”活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干部,重点在基层。我们要牢固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从心底里把农业作为我们的“生存产业”,把农民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把农村作为我们的“共同家园”,带着亲民爱民的感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县委、政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立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并从经费和工作用车上给予保障。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实施规划,做好具体部署,推进工作落实。要以正在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要因势利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在全县上下形成人人关心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社会各方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社会资源,形成合力,统筹推进。要整合政策资源,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我县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扶持政策,尤其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合作医疗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要整合建设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并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各乡(镇)也要相应安排配套资金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