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阅读感想
黑天鹅阅读感想
匆匆翻看了《黑天鹅》,虽然有几分枯涩,却欲罢不能,带给我太多的思想、理论的冲击。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读书人,唯一的爱好是读书,但是居然发现不知道将《黑天鹅》归为哪一类。可能我也正是《黑天鹅》中谈到的愚人,思维也只能限定在条条框框中。
《黑天鹅》被出版社划归为经济读物,涵盖心理学、哲学、数学、金融、投资,甚至资产配置等领域与话题,传授在随机世界的自处之道,并如何从中获利。作者塔勒布出身于黎巴嫩贵族,生活阅历跌宕起伏,爱好涉猎十分广泛。他以一个怀疑主义思想大师的视角,在金融领域提出黑天鹅的思维。全书共分三部分。首先以黑天鹅的发现作为全书的楔子:在17世纪以前,欧洲人一直认为,天鹅一定是白的。因此把白天鹅当作天鹅的代名词。直到1697年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才走出这一误区。这完全打乱了人们的常规认识。于是积累了经验,再讲天鹅,就不能想当然以为是白的了。黑天鹅因此成为代名词,特指那些人们以为不可能发生但最终发生的事情,一旦出现足以颠覆一切。《黑天鹅》第一部分极端斯坦与黑天鹅现象,主要讲述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和当前事件,以及存在哪些偏差。是关于人类如何对待知识的问题。第二部分我们就是无法预测讲述我们对待未来所犯的错误和某些科学不为人知的局限,以及我们对自身预测能力的局限性能够做什么。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常态。第三部分极端斯坦的灰天鹅更深入地探讨了极端事件,讲解了钟形曲线(那个智力大骗局)是如何产生的,并审视了一些自然和社会科学中被置于复杂标签下的观点。作者在应对黑天鹅的办法是在思维中避免从众。第四部分是结语。其中他提到:我们很容易忘记我们活着本身就是极大的运气,一个可能性微小的事件,一个极大的偶然。
该书的核心思想:我永远不可能知道未知,因为从定义上讲,它是未知的。但是,我总是可以猜测它会怎样影响我,并且我应该基于这一点做出自己的决策。其实这也是应对黑天鹅的正确态度。
这是塔勒布的第三本书,因为质疑金融业常用的数学推算模式和风险控制体系,这本书激起不少金融家和经济学家的愤怒与指责,《纽约时报》对此书评价并不高。然而就在几个月后,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金融业岌岌可危的状况,证实了《黑天鹅》一书中部分论断的正确性,塔勒布因此成为炙手可热的作者。
如果只有一只黑天鹅、两只黑天鹅,倒没有什么。问题是我们未来的社会,可能是一个黑天鹅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成为生活的常态。那么如何在黑天鹅常态化的社会更好生存,就成为与我们切身相关的大事。
作者认为,在交易和人生中,机遇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尽管接受这种思维可能对于一个人的自信心有很大打击,但事实上,如果能够以明确认知和良好心态面对这种现实,完全可以应对意外,甚至将其利用转化为获利良机。
塔勒布眼中的世界充满随机性,本质上无法认知,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命运束手无策。他主张,在这个黑天鹅隐伏的世界里,应该着手于力所能及的事情,沉着应对生活中的意外。你永远不可能掌握随机性,塔勒布说,你得关注那些你确实能够施加影响的事情,而不必为那些不受掌控的意外事件庸人自扰。生活充满意外,但不能因此改变沉着、优雅的生活态度。塔勒布认为,在无法捉摸的随机性面前,实践尤为重要,这能帮助人们识别错误,化意外为运气。塔勒布的人生哲学是:承认世界是难以捉摸、无法认知的,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只有与未知世界妥协,才能实现内心的平静。
囫囵吞枣读完《黑天鹅》,真真实实感受了另类文化,从这本褒贬不一的图书,看到了书本上理论、原理等的另一面。经验不能绝对指导行为,信息并不完全可靠,随机事件的的确确在发生。
最后,看看这位固执、有趣、好奇心强烈、极富个人魅力的作家和思想家塔勒布的信条:
1.奉行怀疑论不但累人而且代价高昂,最好只对后果严重的事情持怀疑态度。至于琐碎事务和与审美情趣有关的问题,则不必追求完美,大可通融一些,装装傻。http://nayishi.com
2.参加社交聚会。
3.听取打领带的人的预言不是件好事。对那些看重自己和自己掌握的知识的人,尽可以大加调侃。
4.自己被执行死刑时,一定要穿最好的衣服,要保持尊严。在随机性面前,你只能求助于自己的举止--如果你不能掌控结果,至少能令自己看起来举止优雅。
5.别打乱存在已久的复杂体系,我们不明白其中逻辑。别污染地球,无论有何科学证据,让它保持原样。
6.学会输得起,而且要学得快,学得明白。克服错误的最好办法是精通错误之处。
7.回避失败者。如果某人使用不可能、绝不、太难的频率过高,把他从你的社交名单中剔除。不接受以不作为答复(相反,回答问题时多用极有可能取代是)。
8.别读报纸上的新闻(除非读八卦新闻)。衡量新闻价值的最好标准是:你是否能在咖啡厅、饭店和聚会等场合听到有关议论。
9.努力工作能令你获得博士学位或买得起宝马轿车。但要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赢得诺贝尔奖或布克小说奖,你既需要努力,还需要运气。
10.回复电子邮件时,先回复晚辈再回复长辈,因为资历浅的人更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