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宣传论文--持续创新推进新闻宣传科学发展

新闻通讯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9

新闻宣传论文--持续创新推进新闻宣传科学发展

用创新报道形式走进百姓来实现新闻宣传的正确导向,坚持新闻宣传工作以人为本;用创新新闻文风走进生活来保证新闻宣传的传播效果,促进新闻宣传工作协调发展;用创新经营方式走进市场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新闻宣传媒介的可持续发展——

持续创新推进新闻宣传科学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站在更高起点上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全市党员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推动赣州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的一项重要举措。时下,我市的学教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笔者认为在更高起点上践行科学发展观具体到新闻实践中,就是新闻界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以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十六个字为核心: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推进我市新闻宣传工作的科学发展必须遵循这个总要求、体现这个总要求,落实这个总要求。
“高举旗帜”是高举十七大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灵魂和方向。围绕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来是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紧紧围绕大局,自觉服务大局,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有活力,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服务人民,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宗旨。服务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创新,就是要用时代要求审视宣传思想工作,以改革精神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近年来,随着我市“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十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市的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宣传从质和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发展变化的形势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的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要在更高起点上践行科学发展观。笔者以为,必须在新闻宣传工作特别是主流媒体新闻宣传中持续推进“改革创新”,这个创新是建立在“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三个前提旗下的创新,创新报道形式走进百姓,创新新闻文风走进生活,创新经营方式走进市场。
创新报道形式走进百姓
新闻事业实践告诉我们,在众多传播渠道中,主流媒体是中坚。它承担着引导舆论、凝聚人心和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重任;它营造的新闻“舆论场”比其他****更直接、更广泛地影响着政府活动、群众情绪和社会舆论。因而,就我市目前的新闻传播格局而言,党报(包括赣南新闻联播)作为主流媒体,其创新报道形式从而走进百姓增强自身影响力必然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在市场经经济条件下,舆论影响力的大小,必然与报纸的市场占有率(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呈正相关;一份老百姓不愿花钱买的报纸,一份有效发行量和有效阅读率很低的报纸,无论你赋予他怎样冠冕堂皇的名称,他的舆论影响力都是很小的。如果我们的党报在百姓中的真实发行量很小甚至于无,这份党报如何影响传媒接触率很小甚至为零的广大老百姓呢?因此要做强党报的舆论影响力,就必须做大党报的市场占有率。所以党报(包括赣南新闻联播)新闻宣传的创新,必须切实将党性原则与百姓意识整合起来,尤其必须从平民视角改进和创新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要将党性原则与百姓意识整合起来,笔者以为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改革创新。
其一,从百姓视角改进各种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的报道。这是主流媒体新闻改革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对于各种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很多党报习惯于用行政级别来判断它该不该报道和报道多少。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是党和政府实现其权力整合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许多重要新闻都从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中来,所以这类报道本身不是需要弱化,而是需要强化。如何强化?就是要改进、创新,要从平民的视角来作出判断,坚决剔除那些无关民生的会议新闻,而对那些将给百姓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的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进行重头报道,扩大其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新闻删繁就简,更彰显重要会议和重要领导公务活动的重要性。而且会议和领导公务活动新闻的制作,必须要从平民的角度出发,突出平民关心的内容,减少纯粹政务性而无关百姓生计的内容,绝不能让党报替代行使党政“文件”的功能。
其二、从百姓视角改进经济发展的成绩。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老百姓不仅亲身感受而且受益于这些变化,主流媒体必须理直气壮地唱响这一主旋律。但是如果我们用堆砌一大堆数据来报道经济发展的成绩,结果老百姓既不爱看,看了也不明所以。从平民的角度来说,他们眼中的经济发展,就是张家的彩电、李家的轿车、王家的新住房,他们眼中的社会进步就是电话家家有、电视频道多、假日可以出国游。当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理性分析和报道也是必须的,并非可有可无。但是,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主流媒体,要让百姓喜欢看、看得懂,就必须尽可能地用生动的事例、形象的语言来报道成就,不能像对学者和对领导汇报成绩那样罗列枯燥数据。
其三、从百姓视角改进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突发新闻事件,以其显著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冲击,甚至对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和走向产生极大影响。这类新闻,不仅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极为关注,普通百姓也极为关注。这是主流媒体抓住时机,提高其公众媒体接触率,建立媒体公信力和强化影响力的大好机会。但是,传统主流媒体在处理这类事件时,往往习惯于从官方的角度报道事件,片面注重政治影响,而忽视作为普通百姓接触到的东西和他们的意见。实际上,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立刻在事件发生地及其周围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和舆论冲击波。通过人际传播渠道,各种讯息不胫而走。这些讯息往往真伪交织,虚实难辨,蜚短流长,谣言四起,特别需要媒体从做好群众工作的角度进行报道。这时的主流媒体就应该顺应大众的这种舆论需求,及时释疑解惑,澄清是非,理顺情绪。这就要求既从权威的角度反映党和政府的态度、措施和处理程序,还特别要从平民的角度,观察事件,分析事件,忧群众所忧,急百姓所急,反映他们的心声和意见,以引导积极健康的意见不断壮大,上升为主流舆论,消除消极意见的影响。
与此同时,主流媒体的本质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反映社会发展动向和传播社会主流意强化舆论影响力,仅仅立足于对传统“新闻”的改革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拓宽报道面,拓展新闻报道的崭新空间,影响较广泛的受众群。做到新闻报道真正服务人民,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适应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新需求,使宣传思想工作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深入人心、赢得群众、求得实效。
创新新闻文风走进生活
改进新闻文风,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坚决杜绝新闻宣传报道中的形式主义。新闻宣传中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搬弄空话套话,新闻语言不鲜活,充满机关腔、文件味,版面安排四平八稳,报道套路一成不变,名曰保持风格、维护报道严肃权威,实则违背新闻规律,不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二是弄虚作假,为了掩盖矛盾,编造“泡沫政绩”,不惜虚报数字,搞虚假报道,制假者骗取荣誉,贩假者丧失新闻操守。三是报喜不报忧,对问题、矛盾、忧患视而不见。这些形式主义表现形式概括起来就是假大空。二是培养体现时代精神和新闻本色的文风。新闻文风既是特定的时代精神反映,也是新闻自身的特定要求,从实际出发,我们的新闻文风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时效性,就是要求新闻报道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去追求时效,做到“先声夺人”,新闻报道要坚决克服因循守旧、消极被动、不讲时效观念的不良倾向,切实增强效率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更多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
二是针对性,就是要研究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多样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及观念兴趣等方面的多样化,从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全方位、多角度地将“主旋律”阐释得更为悦耳动听。要了解干部群众最关心什么?最想听什么?社会最敏感的部位在哪里?只有摸准社会的脉搏,了解干部群众的心理,弹到社会绷得最紧的“弦”上,才能弹出最动听的声音。
三是生动性,要克服和改进简单、粗糙、生硬,“我登你看,我讲你听”的“填鸭式”的宣传方式,要多与受众沟通,及时根据受众的反应和变化来调整宣传的内容和方式。
四是分析性,一些报刊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入情入理的深度分析,许多宣传仍停留在一般号召和浅层次的说教上,不能从思想上真正以理服人。特别是在一些新闻宣传中,重结果报道,轻过程分析;重动态报道,缺深度报道。要改变这种“肤浅”的状况,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与此同时,作为主流媒体,要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丰富、宝贵的来自权威部门的“政经”资源,这是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以及及时准确地把党的方针政策、重要会议精神宣传出去,解读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引导舆论。主流媒体要创造出一种这样的传播态势——公众不是想要了解大政方针吗,你不看党报不行,不看电视《新闻联播》不行;你要想捕捉权威信息,不看党报不行,你不看电视《新闻联播》不行;要想在赣州发展、做生意,不看党报不行,不看赣州电视台的《赣州新闻联播》不行。靠权威吸引领导干部、精英人士的眼球,让主流媒体成为他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辅佐。
另一方面,主流媒体要正确对待弘扬主旋律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的辩证关系。在社会转型时期,在多种经济形式、多种利益关系并存,多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互激荡,多元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相互碰撞的这样一段时期,对腐化堕落、奢侈糜烂、渎职失职、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