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种植业科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常用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6/8/26

农业局种植业科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一、目标任务进展情况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种植业结构调整目标。粮经比例从的61.6:38.4,下降到61:39,下降了0.6个百分点,调整幅度较小,未达到预期目标。粮经作物种植面积均大幅提高,粮食作物从的513万亩,增加到594万亩,增加15.8%;经济作物面积从的320万亩,增加到371万亩,增加15.9%。
--粮食作物种植目标。粮食作物面积从的513万亩,增加到594万亩,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年均递增5.3%,粮食产量从的151.6万吨,增加到174.9万吨,增幅达15.4%。
--蔬菜生产目标。蔬菜种植面积从的123.6万亩,增加到146.6万亩,产量从170.5万吨,增加到212.4万吨,分别完成规划目标的97.7%、101.1%,面积有望在2015年超过150万亩,产量已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甘蔗生产目标。甘蔗种植面积从的30.3万亩增加到41.3万亩,产量从110万吨增加到170万吨,亩产量从3.6吨增加到4.1吨,总产值从3.34亿元增加到7.8亿元,增幅分别是:36.3%、54.5%、13.9%、133.5%,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规划目标。
--油料生产目标。油料种植面积从的33.76万亩增加到34.3万亩,产量从2.6万吨增加到3.2万吨,种植面积增长缓慢,未能达到预期增长目标,但通过科技措施,进一步提高单产,产量增长了23%,预计到2015年可实现产量4万吨的规划目标。
--绿肥作物种植目标。绿肥作物从的21.4万亩减少到18万亩,预计到2015年,种植面积还将有所下降,无法实现规划目标。
(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优质粮食产业。随着品种不断改良、高产种植技术和优质籼稻品种的推广力度加大,我市优质稻种植面积目前已达56.9万亩,产量达28.7万吨,产值达8.6亿元,提前完成优质稻产业规划目标,预计到2015年,优质稻种植面积可增加到60万亩,产量超过30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马铃薯产业。随着市场经济和商品农业的不断发展,马铃薯已从过去的粗粮逐渐变为市场潜力巨大的粮菜兼用,粮经一体的高产、高效作物和食物精品。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冬马铃薯产业,通过高产创建、良种推广等一系列手段,推动冬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冬马铃薯种植面积已从的16.9万亩发展到25.6万亩,带动大春马铃薯种植面积也从的9万亩增加到13万亩。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38.6万亩,鲜薯产量达到42万吨,产值达5.4亿元,分别完成规划目标的96.5%,110.5%、67.5%。随着马铃薯市场价值的不断提升,预计到2015年,我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可突破45万亩,产量可达50万吨,产值达8亿元。
--优质甘蔗产业。随着我市现代农业甘蔗体系建设、甘蔗高产创建示范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加之州委州政府南部山区开发力度加大,山区甘蔗大幅增加,我市甘蔗品种得到进一步的改良换代,甘蔗高产、高糖种植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甘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质量不断提升,目前全市甘蔗种植面积41.3万亩,产量170万吨,良种覆盖率已达88%,单产达4.1吨,含糖量达14.2%,出糖率达到11.9%,已基本实现优质甘蔗产业发展目标。
--优质蔬菜产业。以来,我市加大蔬菜产业扶持力度,按照“服务城市、致富农民,加快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和“百亩起步、千亩连片、万亩发展”要求,以“国家菜篮子工程”、标准园建设和设施化栽培为重点,促进蔬菜产业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获得国家“三品”认证的蔬菜生产基地达到1.3万亩,州级以上蔬菜龙头企业达到14家,全市标准化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6万亩,产量136.7万吨,产值18亿元,分别占全市蔬菜种植总面积的34%、61.8%、67.8%,到2015年可全面实现优质蔬菜产业规划目标。
--优质油菜产业。由于近年来市场价值提升缓慢,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受挫,加上以来持续4年干旱,给油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油菜种植面积与相比仅增加4000亩。为确保农民利益,我市农技部门充分发挥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双高”油菜品种,指导农民应用高产种植技术,促进油菜单产的提高,使油菜产量从的1.26万吨增加到2.18万吨,单产从65公斤增加到110公斤,亩产值从167元增加到348元。目前,我市正着手在泸西、弥勒引进1-2家炼油企业,以促进我市油菜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优质杂粮生产。截至目前统计,我市荞、杂豆、小米等杂粮种植面积已达到59.86万亩,产量8.3万吨,实现产值1.6亿元,已基本实现优质杂粮生产规划目标,随着老百姓对养生食物的逐渐重视,杂粮需求不断增加,到2015年,杂粮产值预计将突破2亿元。
2、现代农业工程
--粮食安全生产工程。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我市农业部门狠抓科技增粮、粮食作物种植业保险、及时兑现种粮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等各种扶粮惠农措施的落实,从至今,我市共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15片,示范面积达到220万亩;粮食作物覆膜栽培面积从的14万亩,增加到67万亩;粮食作物间套种三年来共实施1100余万亩;粮食作物种植业保险投保面积达到87.6万亩;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等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中。各项措施的落实,使我市粮食单产从的276公斤,增加到294公斤,总产量从141.6万吨,增加到174.9万吨,粮食生产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产业优化改造工程。为提升产业质量,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我市花大力气抓好产业优化改造工作。一是以“国家菜篮子工程”、标准园建设和设施化栽培为重点,促进蔬菜产业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获得国家“三品”认证的蔬菜生产基地达到1.3万亩,州级以上蔬菜龙头企业达到14家,全市标准化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6万亩;二是全力扶持设施农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等项目的实施,带动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4.2万亩,其中钢架大棚4万亩,简易大棚、小拱棚10.2万亩;带动喷滴灌、管灌等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3万亩。
--口粮田建设工程。至今,我市共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5.97万亩,其中:坡改梯7700亩,修建蓄水池176个、6450立方米,修建农耕道路25.89公里,排灌沟渠108.81公里。实施省级财政资金中地产田地改造1.3万亩,其中:坡改梯2800亩,铺设田间管网44.35公里,修建农耕道路20.6公里,排灌沟渠33.5公里。按照云南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调整方案和省级资金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申报指南,到2015年我市还将建设基本口粮田5.8万亩,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4.2万亩,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市可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基本口粮田建设17.27万亩,全面完成规划目标。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缓慢
我市农业部门一直致力于调整种植业结构,提出了到十二·五末粮经比例达到56:44的工作目标。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市粮经种植比例仅为61:39,比下降仅0.6个百分点,结构调整速度缓慢。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以来持续干旱造成粮食产量的巨大损失,而粮食生产任务却逐年增高。为实现粮食生产目标,确保粮食安全,我市在大力推动经济作物发展的同时,只有通过扩大粮食面积、推广粮食作物间套种等方式来弥补干旱造成的粮食损失,加上国家粮食生产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粮食价格逐年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致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幅相对经济作物增幅基本持平,粮经比例下调困难。
(二)油菜面积增幅缓慢
我市油菜种植主要以秋冬为主,由于以来的冬春持续干旱,给我市油菜生产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致使油菜籽品质下降,产值不高,打击了油菜种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加之引进油菜籽加工企业的工作一直没有取得进展,我市的油菜种植面积一直在20万亩以下徘徊,虽然通过油菜高产创建和品种改良使单产大幅提高,但带来的效益也仅仅局限于保证油菜面积不下滑,无法进一步扩大。
(三)绿肥种植面积大幅下滑
我市的绿肥种植以紫花光叶苕、黑麦草等小春作物为主要品种,粗放管理、靠天吃饭,以来的冬春干旱使绿肥作物难以成活生长,种植效益无法体现,致使大部分地区逐渐放弃了绿肥种植。加上冬马铃薯、冬早蔬菜等冬农开发项目的大力实施,粮经作物价格一路走高,为提升土地率用效率,农户纷纷转种马铃薯、豆类、蔬菜等产值较高的作物,从而导致绿肥种植面积大幅下滑。
三、中后期发展分析
随着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深入实施,在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和各级农业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市北部六县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即将出台,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特色农业发展等规划也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一系列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必将强势推动我市农业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的顺利达成,优质稻、优质蔬菜、甘蔗、马铃薯等优势产业将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设施大棚、节水灌溉等基础和设备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生产各项指标必将超过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取得更好的成绩。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对提高产量和缩短生长周期以提高农业效益的索求,使得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环境将进一步恶化,而与之对应的是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3-5年内,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将进入广大民众的视野,群众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对无“三品”认证的农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减少,如果不转变生产模式,一味追求产量高、见效快,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市农业生产有可能遭到市场重创。
四、进一步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百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南部山区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地改造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带动全市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强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降低农业成本,减少农民投入,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二)加大产业化扶持力度
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地区特色农产品上规模、增档次、出效益的捷径,为确保我市特色优势产业的提质增效,打造“红河”农业品牌,提升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州委州政府应加大产业化扶持资金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物流输送能力建设,打造良好的农业投资环境,确保大型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能够引进来、留得住、快速发展,实现政府、企业、农民多赢局面。
(三)拓宽农业生产融资环境
拓宽农业生产融资环境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大保障,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手段,可通过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实行互助联保;对财务制度健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授予一定的信用额度;降低贷款门槛,提高授信额度;开办交通工具、机器设备等动产抵押贷款;开办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宅基地等农村资源抵押贷款业务;政府给予贷款贴息补助等各种手段和政策,扩大融资的担保范围和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加大农业产业投入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发挥区域优势
政府应采取奖励、补助、补贴的方式,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进行扶持,鼓励和推动特色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如山区甘蔗产业、优质稻产业、冷凉蔬菜产业等。加大特色优质农产品示范区建设投入,树立品牌意识,扶持“三品一标”发展,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运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的建立,促进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将优势产业转化产业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区域优势、品牌优势,最终转化为产业效益,切实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