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论文-举例说明中国历史上的存在的非营利组织

综合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9

非营利组织论文-举例说明中国历史上的存在的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论文-举例说明中国历史上的存在的非营利组织
当前,中国非营利组织活跃在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社那一世范文网为本文原创网站http://nayishi.com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总的来看,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还很不发达,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有相当的距离,且尚处在较为困难的创业时期。
但是,从历史上看,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并非始自今日,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也曾有过发展的高潮。
在中国历史上,非营利组织有着极为悠久绵延的民间结社和民间公益活动的历史源流及原型。在中国古代,从先秦时代起就有“会党”、“社会”之说,民间结社在春秋战国时期颇为盛行。后汉出现政治结社—朋党,以及著名的黄巾(会党)起义。宋代在民间出现各种互助性、慈善性的“合会”、“义仓”、“义社”、“善会”等。元朝末年以白莲教为中心发动的红巾起义、自明朝以后绵延不断的各种秘密**和会社组织如罗教、大成教、天地会、哥老会等,直至近代的洪帮、青帮无不构成中国历史上有别于封建政府一统天下的民间社会。
从中国现代历史来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由于该阶段的中国处在各种势力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它们既是民间传统的延承,又受到西方理念和慈善模式的影响。据现有资料,至少包括了六类:

第一类是行业协会,包括各种“会馆”、“行会”等,它们是由传统

的手工业者、早期的工商业者等组成的维护群体利益和行业秩序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其中一部分是传统商会、行会的延续,另一部分是伴随民族工商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行业组织。

第二类是互助与慈善组织,包括各种“互助会”、“合作社”、“协会”、“慈善堂”、“育婴堂”等,其中一部分是中国传统的互助组织和慈善组织的延续,另一部分则主要是由外国传教士所建。

第三类是学术性组织,包括各种“学会”、“研究会”、“学社”、“协会”等,其中一部分产生于清末洋务运动时期,是思想启蒙和西学东渐的产物;另一部分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第四类是政治性组织,如学联、工会、妇联、青年团等革命性社团,以及相反的如“三青团”、“干社”等**社团,还有在抗战期间兴起的各种战地服务组织、救国会等,这类组织都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第五类是文艺性组织,如各种剧团、剧社、文工团、棋会、画社等,主要由文艺界人士创设。

第六类是中国近代一直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的“会党”或秘密结社,如哥老会、洪帮、青帮等,这类组织往往带有反政府的倾向,其中一部分为革命党人所利用。

第二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中国共产党政权建立以后,根据社会主义原则对民间结社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和整顿,这个过程大约持续到50年代前期。期间有两个方面的变化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一方面是一部分民间组织的政治化,一些政治倾向明显的团体被定义为“民主党派”,转化为政党组织,如中国民主同盟、九三学社等。另一个重要变化是一部分民间组织、一大批封建组织和反动组织被依法取缔。非政治性开始成为中国民间组织的一个鲜明而重要的特征。经过清理整顿后,中国的社会团体在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个较为迅速发展的时期。据统计,1965年全国性社会团体由解放初期的44个增加到近100个;地方性社会团体发展到6000多个。

第三阶段从改革开放开始至今。

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推行,使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以及文化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进了民间组织的长足发展。在整个80年代,社会团体的数量增长呈现出空前的势头。1978-1990年的12年间,浙江省萧山市的社会团体增长了近24倍。进入90年代以后,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广的空间。据统计,到1998年底全国性社会团体达到1800多个,地方性社会团体总数达16.56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迅速发展是90年代中期以来具有划时代性的事件。公民个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学校、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研究机构等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组织的积极性迅速高涨。到底,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对各种类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统一的登记确认,确认的县级以上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共有近10万家。

以上分析和举例,描述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上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大体过程。我们深信,作为文化和历史的产物,中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不仅来自时代,而且必定来自我们悠久的历史。

综上所述,我国历史上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资料,积累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问题是,我们的文化滋养了深厚的慈善、自主、互助和志愿精神的传统,这一切在近代中国有突出体现,今天同样存在。但是,不同的历史阶段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并没有前后相继、彼此相连,而且这些为什麽并没有成为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源泉?思考中国历史上这些组织及其活动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源流、分析这些组织及其活动相关联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它们对今天和今后中国非营利组织所带来的影响,对我们立足于历史考察的根基,超越一定的历史局限,使非营利组织从传统走向现代是非常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