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途径初探

学术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4

农村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途径初探第2页

,更需要文化。有了文化才能使人视野开阔,信息灵通,掌握方法,抓住机遇。城乡差别,不仅在于有多少新村,有多少别墅,有多少公路,更在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做到“六个更加”,其中就有“文化更加繁荣”这一条,对于文化相对不够发达的农村来说,这个“更加”尤其重要。

4、农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化水平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文化建设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和经济相结合,通过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特色文化进农村,可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修养,转变农民观念,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搞好农村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村文化建设领域涉及面广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也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农村文化建设。

1、强化责任,树立公共文化服务观念是发展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各级各部门应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切实负起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来,不断增强建设农村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应特别强调我们经常提到的“四个纳入”,即: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文化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支持,认真探索管理农村文化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注意运用各种工作机制和管理手段,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要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观念,抓住基本阵地、队伍、活动内容和方式这几个中心环节,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固定阵地与流动阵地相结合的网络体系,加强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争取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层文化单位的活力明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文化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城市的问题逐步解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农村文化建设面貌得到改善。
2、完善设施,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一个地方如果没有文化阵地,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更谈不上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乡镇文化阵地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乡镇文化站是开展宣传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如果失去,就意味着“阵地”丢失。因此,重视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至关重要,不能拆毁、拍卖、挪作他用。对于流失的文化设施应设法收复或兴建。对于那些文化设施不够健全的乡镇,应加大投入,早日完善。对于目前建设文化设施确实有困难的乡镇,可以本着“社会文化社会办”的原则,走民办文化之路。可以探索办文化的多种体制。如由政府无偿划拨出一块地,让集体、个人投资兴建文化设施,文化站参与管理指导,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办文化的格局。村落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网络阵地。目前各乡镇大部分村民还是聚居村落。乡村文化建设十分滞后,许多县除少部分村有些文化活动设施,大部分村文化活动设施不全。要继续抓好“百村”图书室建设。对于村落文化来说,有经济能力的村可以自主兴建文化场所。将乐县近两年来大力实施“文化小康”工程,取得了明显实效。

3、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文化事业关键在于人。因此,建设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文化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要贯彻《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推进农村文化管理部门机构改革,可结合实际在乡镇设置集文化、宣传、广电、成教、体育、科技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次,要配齐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基层文化人员是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中坚力量,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基层文化“四基”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队伍结构,切实解决好基层文化机构设置、队伍稳定、人员待遇等问题。对空编的乡镇文化站,可以通过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的方式,择优录用一批人员到文化站工作。第三,要稳人才队伍,珍惜现有人才资源,努力营造优秀人才施展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第四,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岗位培训,努力提高现有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要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淘汰一些不适应专业工作的人员,同时,引进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宣传文化队伍,努力实现人才队伍的优化配置。

4、贴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发展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文化建设工作要坚决服从和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局利益,发挥寓教于乐的优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优秀的作品教育人、鼓舞人,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建立创作基地,抓好文艺精品创作。文艺创作成果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阵地的重要载体。多出好作品,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尚的形成和改变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要树立“金牌战略”,每个文艺创作项目确定领头人,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对出成果的作者,给予重奖。二是要广泛开展文化阵地活动。大力实施“知识工程”,按照国家三级馆标准,建设好县级图书馆。同时,要深入乡村抓好乡镇图书室建设。博物馆需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影剧院要多放映弘扬主旋律影片,引进优秀表演团体活跃演出市场。越剧团力求每年推出二部新戏,进一步开拓农村演出市场。乡镇文化站主要是运用多种文化手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积极传播经济、科学、文化知识,为广大农民服务。三是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增强宣传的实效性。深入研究和宣传“三个代表”的要求。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广电部门要加快县乡光纤联网工程建设,提高广播电视入户率,扩大宣传舆论覆盖面。要进一步提高宣传质量,办好将乐新闻等栏目。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维护社会稳定,为将乐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四是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使之成为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的新阵地。要在全县上下广泛兴起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潮,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为将来建立“数字将乐”,实现生产力跨跃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加强领导,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发展农村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经济与文化必须协调发展,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等重要位置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对文化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行费用,要列入政府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优惠。如要设立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村文化建设。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对文化事业的捐赠,政府在文化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等等。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机制。一是量化目标。要把文化阵地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委、政府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并作为党政年度考核和任期责任制的内容。二是经费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重大项目经费,各级财政要给予优先安排,按比例投入,实行专款专批制度。三是奖罚并用。要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状况,作为政府和领导评比表彰依据,定期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同时,要成立文化阵地建设督查领导小组,定期对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督查,发现问题,限期改正,对造成阵地流失或长期不能有效组织好阵地活动的单位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四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管理出效益,文化阵地的巩固重在管理。管理者要善于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得以充分运用,通过最佳组合,取得较好社会效益,使阵地活动能长期开展下去。文化市场管理要坚持长期性、规范性。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强对精神产品的调控,清理有害文化垃圾,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一要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稽查和文化市场规范化进程。实行文化市场统一执法文书、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错案追究责任制,规范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行为。完善文化市场管理责任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二要建立健全县乡文化稽查网络。扩大文化市场管理范围,增加稽查力量。三要加大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力度,切实抓好游戏机、音像、网吧等经营场所整治。游戏机市场在取缔非法经营的基础上,对现有经营场所加强跟踪监控。要集中力量进行清理整顿,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取缔。要加强日常管理,采取建立身份登记、地点约束、安装网吧安全软件等有效手段,加强监督管理。要坚决查处网吧中设置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等不健康的电脑游戏,不断规范经营者行为。四要保障文化市场稽查经费,确保稽查工作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