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厅长在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宣传动员范文 发布时间:2012/12/7

副厅长在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

服务能力,构建更安全、更便捷、更环保、更高效的公路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全面优化升级。
按照上述工作思路,“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具体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1、全面改善路网结构和技术状况。新建黑色路面15600公里,县以上公路基本实现黑色化,乡到所辖行政村全部通油路,高级次高级路面比例达到85%以上;完成丹大、锦朝、锦阜、盘海营、沈环、沈丹、沈铁7条共930公里高速公路中修任务;实施普通公路改建大中修135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35%以上,县以上公路超期服役老油路基本得到改善。全省高速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100%;普通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76%。
2、大力提升公路的整体服务功能。将4条城际间经济快速通道、3条旅游经济路、2条经济开发路、1条滨海公路,共3770公里,创建成高标准的省级文明样板路;各市每年要规划建设1至2条市到县或县际间的经济通道,按照“十五”期间省级文明样板路标准,创建成市级文明样板路。充分发挥省、市级文明样板路的示范作用,加强各级公路的综合整治和绿化带建设,提升全省路网的服务功能和整体形象。
3、进一步提高路网安全保障能力。基本完善县级以上公路的安保工程,增设钢护栏、防撞挡墙等防护设施1675公里;增设各类标志2.3万块;划设标线1274万平方米,事故多发路段和重大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全面改善桥梁技术状况,三、四、五类桥梁全部采取维修、加固或改建措施,消灭四、五类桥梁。加强公路灾毁防治工作,水毁路段修复率达到95%以上,灾害重复率下降到5%以下。
4、加快改革创新步伐。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要基本得到完善,养护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普通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试点要基本完成,养护市场得到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先进实用的养护管理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现代养护机械在养护作业中得到普遍应用,高速公路养护和普通公路的专业化养护基本实现机械化。努力建立起功能完备的信息网络,基本实现公路管理信息化。
5、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公路养护管理的法律规章要基本完善,公路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显著提高。超限运输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建立,治理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完备,公共信息服务得到加强。
6、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和提高职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岗位技能,确保职工队伍素质跟上现代化管理的步伐。
三、“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求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厅公路局和高速局分别制订了“十一五”期间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纲要,分解了具体指标,提出了保证措施,厅党组经过讨论,认为这两个纲要是比较全面、切实可行的。“十一五”期间,全省公路养护管理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科学养护管理,大力实施维修改造,提高现有路网的服役水平。
针对全省路网的实际状况,“十一五”期间,在继续坚持全面性、经常性养护的基础上,要切实搞好预防性养护、重点养护和抢救恢复性养护的有机结合,提高养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预防性养护是维护路网水平、实现养护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养护管理工作科学化,实现可持续、节约型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一要全面加强路况检测评定等基础性工作,定期开展路面、桥梁技术状况调查,不断完善、更新路况数据库,及时掌握路面、桥梁的使用状况。二要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建立路面、桥梁管理评价信息平台,科学分析公路桥梁技术状况的衰减规律,科学制定预防性养护技术对策和养护计划。三要加大预防性养护投入,保证预防性养护的时效性,把握最佳养护时机,路面投入使用4至6年一般要安排稀浆封层、碎石封层等预防性中修,投入使用7至9年一般要安排改性沥青罩面,保证路面使用寿命达到设计周期。
2、重点加强桥梁养护。“十五”期间,全省进行了大规模的危病桥梁改造,桥梁技术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路网中还有大量老旧桥梁存在,加之受超限超载等不利因素影响,危病桥梁仍然时有出现,桥梁养护管理状况仍不容乐观,我们必须提高对桥梁养护重要性的认识,把桥梁养护作为养护管理的重点内容,务必抓实抓细。一要建立和完善桥梁养护管理机制。省厅制定的桥梁养护管理办法,对桥梁养护管理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各市要按照办法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规范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加强桥梁日常养护管理和桥梁养护工程管理,并制定本地的实施细则。二要加强桥梁的检查、检测与评价。要按照桥梁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经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要利用好桥梁评价系统,定期进行桥梁技术状况评价,及时准确掌握桥梁技术状况,科学进行决策,合理安排维修、加固与改建方案。三要全面加强桥梁的日常养护。加强桥梁小修工作,重点做好桥面排水、防水处理,桥面破损、伸缩缝损坏维修,防护损坏、基础冲刷、梁板漏筋、混凝土开裂修补等工作,坚决避免出现桥梁安全事故。
3、大力实施超期服役老油路改造。无论是从维护现有路网的正常服役水平,还是从避免公路养护恶性循环的需要看,集中财力物力,以改造大中修为重点大面积实施抢救恢复性养护,解决老油路超期服役问题,都迫在眉睫。各级公路部门必须按照省厅的要求,把改造大中修工程作为“十一五”养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全面按期完成计划。一是在规划思想上,要认真执行新的技术政策,大力提升干线公路技术水平,有效延长使用寿命周期。二是在设计标准上,要坚持因地、因路、因段制宜,针对现有路况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结构形式恢复和提高路面使用功能,防止简单套用一个设计模式,随意弃用旧路。桥梁改造要尽可能地通过维修、加宽、加固等手段充分利用旧桥,不得随便废弃。新、改建桥梁设计要吸取水毁的教训,选取合理的桥梁型式,提高抗灾能力。三是在整体功能上,要坚持综合配套,一次成型,排水、防护、安保工程等附属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通过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改造维修,有效改善全省干线公路的整体功能。四是在建设管理上,要严格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全面实行“四制”管理,广泛推行工程招投标制,以干线公路改造维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普通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水平与高速公路全面接轨。
此外,对由于资金限制,已经进入改造和大中修周期但未能列入计划安排的近5000公里县以上公路,各地要同样给予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的养护技术措施,维护和改善现有路况,保持应有的服役水平,最大限度地延缓维修改造周期,坚决不允许出现失修弃养现象。
(二)加快经济通道建设,创建文明样板工程,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十一五”期间,省厅从服务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着眼,提出了结合干线公路维修改造和滨海公路建设,建设一批省、市级区域经济快速通道的规划思路。可以说,实施区域经济快速通道建设,符合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关联度日益增强的内在要求,进一步体现了新时期公路工作努力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和全省振兴大局需要的价值取向和服务内涵。
各地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职能作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将区域经济快速通道建设纳入“十一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支撑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加大政府行为力度。一是要按照规划标准,严格红线控制,做好两侧建设用地预留;二是要采取强力措施,全面整治沿线环境;三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实施高标准景观式立体绿化,这项工作,省厅将作为“十一五”公路文明市县竞赛评比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我们检验和评价地方政府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
为了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快速通道建设,省厅考虑,“十一五”期间的文明样板路创建工作要全面围绕快速通道建设来开展,在建设省、市级区域经济快速通道的同时,同步树立起一批省、市级文明样板路,发挥示范导向作用,进一步提升全省公路形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交通环境。
(三)明确养护责任主体,稳定养护资金渠道,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是更好地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像抓农村公路建设一样抓好抓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一要落实养护责任。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级管理、保障投入、确保畅通的原则。省、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的非专业养护管理工作;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农村公路的专业养护。二要建立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确保资金投入是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集要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理解,在地方财力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也要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市、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拖拉机、摩托车公路养路费,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要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充分发挥沿线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养路的积极性。三要建立和完善养护运行机制。农村公路养护要实行专业养护与非专业养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养护要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符合条件的单位承担养护作业工作;非专业养护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乡镇人民政府雇工完成。
(四)提升公路服务理念,拓展养护管理内涵,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是交通部确定的“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主题,也是我们在以往的养护管理工作中相对忽视和有所缺失的工作环节。通过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公路交通行业的公共服务能力,我们要重点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大力提升公路的安全保障能力。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实施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认真分析事故成因,针对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综合运用交通安全设施、行车诱导和标志、标线等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整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