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百名科股长进百企活动启动仪式暨非公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经济发展范文 发布时间:2010/12/27
在全县百名科股长进百企活动启动仪式暨非公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自治区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加快推进“以工强县、扩城促商、三化联动”发展战略,县委决定从县直机关抽调100名熟悉经济工作或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岗位的机关干部,到全县100家企业中去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刚才,县委统战部黄部长已宣读了相关工作方案。下面,我就开展“百名科(股)长进百企”及非公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讲几点意见:一、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活动的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等历史性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以工强县、扩城促商、三化联动”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县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企业经济已经成为拉动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我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工业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工业“腿短”,规模企业不多,有核心竞争力的更少,有些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部门协调性不够,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我们开展“百名科(股)长进百企”活动,就是要以实施“县域工业突破工程”为抓手,以推进“亿元企业带动工程”为载体,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尤其是突出抓好非公经济企业的发展。活动的实施对促进我县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创新了实施“以工强县、扩城促商、三化联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机制,使我县的经济发展决策和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使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实惠。二是为企业和政府之间搭建无障碍“绿色通道”,有利于政府及时准确掌握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为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宽松的政务环境,使企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三是为干部的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把理论和政策变为现实,才能培养和锻炼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二、突出重点,抓好活动的关键环节实施“百名股长进百企”活动,要重点抓好以下关键环节:(一)宣传好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这是稳定企业、发展企业的前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工作中,要充分摸清现有政策的落实情况,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把政策变成企业效益,避免政策放空截留。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制定和完善更切合灵山发展的政策,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二)努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在某种程度上,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信心经济,信心足了,发展的动力就强了,就能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目前的一些困境。当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宏观政策调控等因素制约,部分企业经营出现了困难,甚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些处于徘徊、观望当中,发展信心不足。前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对当前的形势予以高度关注,广泛深入企业调研,鼓舞信心。这次我们的干部进企业,与企业共克时艰,为企业做好服务,解决问题。(三)强化企业发展保障。重点做好政策保障、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的工作。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都是共性的,譬如原材料涨价,煤、油、电、土地供应紧张等等。虽然这些问题是客观因素制约,但我们进到企业的干部要发挥好自身的优势,把握重点,通过向上及时反馈情况、积极争取指标、加强沟通协调等方式,为企业发展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四)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一些潜在的矛盾也随之暴露出来,如企业用工和融资问题等。其中,劳动用工、劳资纠纷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企业平稳发展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把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作为这次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到企业工作的干部,要准确掌握矛盾的根源,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沟通,全力化解矛盾,着力推动企业和谐发展,切实维护好职工、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三、强化责任,圆满完成活动的各项任务到企业工作的干部,肩负着县委、县政府的重托,关系到“以工强县”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关系到经济发展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关系到诚信政府的执行力问题。希望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把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能手和群众认可的优秀人才推荐出来;也希望到企业工作的干部,要以服务灵山发展大局为已任,善于工作,全心服务,敢于负责,出色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首先,要强化学习,熟悉掌握政策。这是完成进企业服务任务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的干部进企业,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贯彻好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如果对政策不了解,业务不过关,工作就无法开展。因此,在工作中要领会好县委的意图,全面、准确地掌握好国家的政策,对政策要学以致用,善于总结,科学运用,在实际操作中坚持“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标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另外,还要加强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用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服务企业的发展。其次,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形象。机关干部进企业,面对的是经济人士,而经济人士是最讲实在、最讲实效的。要贯彻落实好县委县政府的意图,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必须发扬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车间,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运行情况。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有些同志长期在机关工作,对基层和企业的实际不了解,到企业后务必虚心求学,尽快适应企业工作的要求,主动融入企业,绝不能搞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对每件工作都要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把工作做好。在企业工作,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希望大家发扬艰苦奋斗和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满腔热情投入工作,树立政府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第三,要严明纪律,加强管理,搞好协调。“百名科(股)长进百企”活动为期三个多月,时间不算长,但是任务不轻。因此,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制度。每个干部不仅人要下去,心也要下去,要安心工作,并时刻以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八个不准”,即不准增加企业负担、不准接受企业宴请、不准向企业报销各种费用、不准借用企业车辆、不准接受企业馈赠、不准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不准搞形式主义、不准泄漏企业的商业秘密。干部派出单位要当好坚强后盾,关心和支持抽调人员的工作,尽量为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安心做好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四、再接再厉,稳步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从前一阶段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来看,全县非公经济组织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领导重视,以身作则。非公企业班子党员领导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推动活动深入开展。二是立足岗位,服务大局。非公经济党组织紧紧围绕县委“以工强县、扩城促商、三化联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党组织建设年”和“工作落实年”活动,增强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三是先进示范,典型引路。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尊重先进、鼓励优秀的新风正气。虽然前一阶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全县非公经济组织开展活动的情况、以及我近期到各单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还存在形式主义、动员不够、氛围不浓等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必需正视,并及时加以解决,进一步推动我县非公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一)要结合企业实际,立足企业发展资源,着力完成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和党员干部岗位特点,把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与县委、县政府的发展目标一致,在提高生产效率、拓展经营渠道、安排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创先争优,使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要开展各具特色、针对性强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企业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争当优秀,使先进和优秀成为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取向,内化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要围绕“工作落实年”,增强执行力,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非公经济组织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平台,狠抓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提高效能,打造品牌。要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打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能干的非公经济组织干部队伍,增强企业党组织对党员群众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加强基层党建上创先进。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资源,积极开展“结对共建”,参与社区建设、城乡风貌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上创先进。要结合企业单位年度计划,细化工作目标到分管领导、科室和职工,在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上创先进。(三)要创新活动载体,注重实践效果。非公经济组织要突出实践主题,选好载体,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加快发展的“助推器”,让广大党员参与有渠道、争创有平台。企业党组织要按照先进基层组织“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的基本要求,结合党员职工的岗位实际,把普遍性要求一体化,提出好记、好评、好做的具体要求,让大家都能对照检查、找到差距、明确努力方向,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四)要深入开展“亮旗承诺、践诺争优”活动。“亮旗上岗,创先争优”是市委张书记对全市创先争优活动提出的要求。非公经济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党员岗位特点,围绕生产经营任务、阶段性中心工作,科学确定承诺的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和责任主体。并通过会议、承诺书、党务公开栏、新闻媒体等各种方式向党员、职工进行公布,亮出承诺目标旗帜,接受职工监督。另外,要建立目标责任台账,对完成的承诺事项及时销号,没有完成的加强跟踪督促,以承诺促发展。(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活动的声势取决于宣传的造势,要进一步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