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1/6/13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第2页

绩优秀的同学是:

每次考试,总是会有人进入,有人退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请各位家长大可不忘初心。不过,我们也发现,有部分同学退步比较厉害,也许是自己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我们几位老师也都相应地找个别同学谈话了,帮其分析原因,总结得失,争取在下次的考试中能有所超越。

进步大的:在这期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很多孩子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这样一些同学:

这也说明了努力就有机会!

头脑聪明,但态度还不够端正的有:( )等同学。这些同学,智商都不比人差,甚至比别人高,在他们的身上,有的存在着怕吃苦的心理,有的存在着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也有的存在着破罐破摔的心理……尽管我们老师对他们屡次教育,总感觉教育的效果不太明显,和他们讲道理都很懂,可是一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就显得力不从心。也许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吧!希望这些同学的家长多配合我们老师,常和我们老师沟通,为孩子的明天共同努力!

◆五、共同关注孩子:

我们平常常说:“一季庄稼荒废了,开春还可以重新播种,一个产品报废了,还可以重做。而人的一生是不能经历这样的过程的。所以,为了孩子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在这里对各位家长提几点意见:

1、多夸夸低您的孩子,要知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因为人都有一种渴望被恳定的心理。比如我们大人刚买一件新衣服走在大街上,还希望别人多看几眼,最好说一句真漂亮!久别重逢的朋友,一见面就想对方对你说:保养的真好,一点也看不出年龄。何况我们的孩子呢?你经常赞美他,他就会变得很自信,请经常为你的孩子竖起大拇指,告诉他,你最棒!千万不要象警察一样,伸出食指对孩子吼,你这样不行,那样也不可以。时间一长,孩子胆小如鼠,不敢越雷池半步。对此,我深有体会,一次主题班会上。为了改正孩子们的缺点,我让他们互相提缺点,当时空气都很紧张,我一点点要求,孩子们面无表情。两天过去了,一点效果也没有,后来,我采取正面引导,让他们互相提同学们的优点,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孩子们争先恐后上台发言,张淮说苗剑进步大,陈会夸唐静聪明,王江辉赞扬朱丹丹路队走得好等。被表扬到的学生还显得不好意思,在偷笑呢,果然一个星期下来,班级无一人迟到早退,好人好事多得很,每个孩子都很乖。接下来,我想引用一位心理学家的一段话与各位共勉:(1)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2)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3)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4)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5)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2、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教了快一年了,我觉得孩子们都很聪明,可是为什么同样拥有聪明的头脑,同一个班级,同样的讲课方式,为什么学习成绩差别那么大呢?我认为,这主要是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一样,造成了学习习惯差别大的后果,一个班里有58个人,58个人就有58种情况,老师不可能固定一种方法,要做到因人而异的确很难。所以恳请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那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如:每个星期一有升旗仪式,要让孩子穿校服。 轻易不要请假,避免孩子缺课,要培养孩子这样的意识,上学是天经地义的事,风雨无阻,除了生病比较严重,医生说必须请假休息,才能请假,其他任何事如婚庆,旅游等,都不能影响上课,如果孩子没有这样的意识,在以后的生活中很有可能出现找理由不想上学,甚至逃学的现象。

3、多与孩子交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重视对孩子家庭作业的检查。要求孩子回家后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做作业时专心,不能一会干这,一会干那,书写要工整、清洁、准确,不能虎头蛇尾或龙飞凤舞。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家长本人爱好学习,如认真看报、认真看书,给孩子作出榜样。不要一边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一边在家里邀请邻居进行“麻将大战”。孩子学习时,家长看电视,也要以不影响孩子学习为原则。

4、准许孩子犯错误。孩子小难免会出错,当孩子摔坏了碗,认错了字,做错了题,家长马上发火,狠狠地把孩子批评一顿,甚至于揍一顿,这都是极端的做法,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鼓励孩子下次要小心,争取做好。其实我们大人为什么没有象孩子那样犯低级错误,是因为我们已经积累了经验。

5、教会您孩子学会感恩。在学校,我们经常鼓励和引导孩子要学会说:谢谢!教育学生要爱父母、爱家人、爱同学。而在家里,父母怕孩子摔着,累着,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孩子洗一个苹果给他吃,他马上对孩子说:要吃你自己吃,吃完快去做作业。孩子想为你装碗饭,你怕他烫着,不给他机会,一次这样,两次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没有这种情感需要了。当你老了,你这时候才来要求孩子为你做很多事。往往事与愿违。后悔还来得及吗?因为你已经失去了最佳教育机会。

6、多实书给孩子看。俗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犹太人,当他们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把蜜沾在书上让孩子舔。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书是甜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投资,多买书给孩子看,等孩子长大后,他会以10倍,100倍回报给你。开始如果孩子没有这个习惯,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还可以读给孩子听。一个故事读一半激发他自己看。在此,向家长推荐郑渊洁,杨红樱的作品买给学生看。

7、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分数是无可厚非的。但并非每一位家长都能使自己的关心变为孩子学习的动力。如果对孩子的学习分数采取理智的科学的态度,则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明智的家长在孩子考试成功时提醒他不要骄傲,不要轻浮,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迎接更艰巨的挑战;而在孩子考试失利时,首先要对孩子予以他最渴望得到的安慰和鼓励,然后帮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树立不怕困难,迎头赶上的勇气。这样,孩子才可能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关心他、爱护他的父母。

8、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不要搞特殊化:(1)座位问题。(2)与同学相处。同龄人之间在一起很容易自由交流、无拘无束。学生之间是非常纯洁、正直的友情。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一些行为,比如在进行各种评选时,往往是好朋友站出来当众指出同伴的不足之处而且言辞非常尖锐,但下课后两人关系又十分融洽,这一点,我们成年人难以做到,这就是儿童的天真与单纯。同学之间在一起相处难免发生一些“矛盾”,有孩子常常在老师和家长面前数落对方的不是,试图借助大人的力量来化解矛盾,这是儿童的普遍心理。而我们一定要全面了解实情,教给孩子与人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方法、培养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在看待同学关系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充当孩子的保护伞,而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家长认为孩子在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就是受欺负了、受委屈了,其实不然。其一、身体接触就算打架吗?有孩子在下课时喜欢拍一拍同伴,这其实是表示友好,是儿童的天性,有孩子来回地打就有可能使一方获胜、另一方哭诉着来找老师,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矛盾,不能只顾护短到学校来指责别人、为自己的孩子撑腰,这样不仅容易吓着孩子,也不利于自己的孩子。当然,我们班没有这样的家长。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要详细了解事情,引导孩子分析自己的不足和过失,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多一分理解与包容,少一些挑剔和埋怨。从小就懂得谦虚和礼让、学会理解和尊重,将来他们就更能适应社会,更有发展空间,所谓“吃得亏、打得堆”。当然,我并不是让学生成为懦弱的孩子,受到伤害忍气吞声。如果,同学的行为太过分,还是要告诉老师和家长,我们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能认真学习。课堂上积极发言,专心听讲;课后作业也都按时完成。星期天的作业同学们都能认真而工整地完成,我也从中感觉到家长的付出,我很感动。只是很少数的同学会出现不认真做或不完成的现象,另外还会有把书或试卷丢在家的情况,我希望这些同学家长能更多关注和提醒学生,这样将更利于孩子的发长,我也会很感谢你们对我的工作的支持的。

9、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成长。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独生子女时代,这一时代是以“长辈包围晚辈”为特征的。在这一社会现象背景上,长辈间的教育冲突时有发生,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已成为一个家庭生活和谐幸福的关键问题。

一位母亲反映了这样一些情况:“我家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我的公公婆婆都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我和丈夫在公司上班,对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但在教育孩子方面从不敢掉以轻心,无论工作多忙,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都尽心尽力。不过,两代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时有分歧,其实全家人都非常爱孩子,就因为处理不好家庭教育一致性问题,而增加了许多烦恼。譬如,孩子在周日可不可以睡懒觉?我和丈夫为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在生活中要求孩子学习、休息、娱乐都要有规律,严格要求自己;而公公婆婆则认为:孩子上了一星期的课,也挺不容易,好不容易赶上星期天,就让他多睡一会儿。再譬如孩子的袜子、手绢该不该自己洗等。诸如此类问题,常会出现不一致。”

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有分歧没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最后,我想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学生的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这需要老师的教育,家长的配合,自己的努力,社会的关心和影响。在这几个方面中,前三者较为重要,而前两者又更为重要。因为,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作为学生的老师和家长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是他们的直接教育者和影响者,所以我想,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对学生的学习尽上我们应尽的责任和力量,努力使他们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祝各位家长家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