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发展劳务经济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1

在全县发展劳务经济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副县长对我县劳动保障工作做了系统的总结,对今年劳动保障工作做了全面安排,我完全赞同,请大家会后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抓好全县劳务经济和劳动保障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本文来源于那一世范文网-www,nayishi.com,找范文请到那一世范文网]
(一)要站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劳动保障工作
劳动保障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最大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在现代社会,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稳定之基。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写入《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突出地位。最近国务院连续下发了三个决定,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困有所帮,实现安居乐业,极为关注。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是一项关系民生、涉及安邦定国的大事。我们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在新的一年里,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始终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扎扎实实地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工作。

首先,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县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要素供给瓶颈,这既有资金方面的“硬瓶颈”,也有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软瓶颈”。但更应当引起重视的是,我县社会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在这个关键时期,劳动保障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抓不好、抓不实,全县发展的质量就上不去,发展的速度就会慢下来,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其次,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上。在这当中,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权又是最为基础的。劳动保障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劳动保障工作,让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安居乐业,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新时期下以人为本的宗旨所在。

第三,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而劳动保障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当前我县劳动保障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面临的形势还比较严峻,任务还十分繁重。从就业形势来看,全县劳动力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面临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股“合流”,就业压力较大。从社会保障来看,社保基金支撑能力比较脆弱,养老金缺口达余万元,形势十分严峻。从劳动关系来看,随着劳动关系利益主体的日趋复杂化、多元化,给劳动关系的协调处理、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提出了新的课题,增添了新的难度,等等。这些都对我们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重大意义

劳务经济是欠发达地区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切入点。我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不仅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且关系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引进先进生产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壮大县城经济实力,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抓好劳务经济的重要性。发展劳务经济符合当前地少人多、农业并不发达的客观实际,要达到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注重劳务经济的贡献。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初步调查,到,全县劳务收入已经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了30%的增长率。这个数字说明,劳务经济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面对三大挑战,即“三农”问题、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三大挑战,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必须树立抓经济必抓劳务经济的观念,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积累过程的现实需要,也是致富奔小康、实现农村人口大规模转移的长远需要。二是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是推广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农村经济结构深层次调整的战略选择。我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还处于浅层次、粗放型、小规模、低效益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大量减少农业人口,让少数人多种地,使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实行规模经营,规模调整。三是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是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快劳动力转移,使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尤其是中青年,置身于经济发展的前沿,思想、文化、技能不断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会产生较大的飞跃。一部分优秀分子在积累了资金、掌握了技能之后,回乡或进城创业、领办企业,成为农民致富带头人或产业工人的一部分,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为此,各部门领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富民强县,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

二、要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

“十一五”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五年看头年,做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及劳务经济发展工作,十分重要。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随着新县城搬迁,失地少地农民大量增加,劳动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同时,社会保险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强,社保体系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看到形势的严峻性、工作的繁杂性和艰巨性,按照省、市的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开拓创新,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落实政策,扎实推进,确保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

去年11月份以来,国务院相继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3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36号)和《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决定》(国发〔〕38号),这三个文件是中央对今后一个时期内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体现了国务院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有关贯彻实施的具体工作,家声同志已经作了安排部署,这里我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做好今年劳动保障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第一,继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一要抓好“三个结合”,制定切合我县实际的实施办法。即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建立长效就业机制紧密结合,促进就业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在制定政策中要特别注意解决好经济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加贴近群众。二要加强城乡劳动者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扶贫开发部门以及企业,要搞好协调配合,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展开各类职业培训,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培训产品。三要加强宣传培训。不但让就业工作者了解政策,更要让广大下岗职工了解政策,促进政策落实。四要创新就业机制。要将新县城市政和社区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向下岗职工倾斜,这样既解决了人员就业问题,又维护了治安,保护了环境。类似这样的模式要多多开发,并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探索新思路。

第二,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对基金支出压力逐年加大,个人帐户空帐运行,计发办法的激励机制不强。这次国家进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重大决策,我们必须把它作为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长效机制这一主线,全面推进养老保险工作。一是继续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得发生新的拖欠。二是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特别加强非公有企业及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扩面工作,要全面摸底、制定五年规划,确保参保人数年增长5%以上。三是逐步做实个人帐户。做实个人帐户是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完善“统帐结合”制度的重要举措。今年湖南省已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扩大做实个人帐户试点的8个省区市之一。根据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县从1月1日启动,先按3%做实,以后每年提高做实一个百分点至5%。社保经办机构要做好个人帐户规模的统一调整工作,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记帐到人。四是调整个人帐户规模,做好测算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待遇衔接、新老政策平衡过渡和“增加的逐步增加,减少的不减发”原则,认真测算和模拟检验我县的改革调整数据,同时确定过渡办法,保证待遇不降低,大多数职工满意。

第三,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一要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工作力度,县政府决定把今年确定为“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年”。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困难企业和特困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更多的人纳入到社会保障中来。要高度关注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积极推进补充养老保险,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二要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加强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要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比较薄弱的实际,把就地就近就业、异地转移就业与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工作结合起来,使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