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0/9/11
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2页
根据我市农村实际,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设计几种农村住宅模式,供农村基层参考。第二,要坚持工程带动,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千村经济振兴、双万人技术培训工程,实践证明是富有成效的。“三大工程”以村推进的方法和其所涵盖的内容、工作要求,与新农村建设本质上一致,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工程带动是推动落实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要求,我们在原有“三大工程”基础上又充实了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双基建设两大工程。这“五大工程”,涵盖了“二十字”方针的基本要求,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支撑体系,我们要坚持以“五大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落实。当前,要突出围绕两大任务开展工作:
其一,牢牢把握“第一要务”,推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难以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为此,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的完善和改造、生态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研究和探索农业结构“二次调整”的新路子、新措施,特别是努力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突出抓好百万头奶牛和葡萄、杏扁、优质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使农民从农业产业内部取得更多的收益。要加快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坚持走“节约型、高效型、稳定型、循环型”农业发展路子,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技,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两减”(减少资源消耗、减轻劳动强度)“三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的解放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加快推进“三化”互动。发展农村经济不能孤军挺进,必须纳入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统筹考虑和安排。要内抓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培强产业龙头,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实施以工促农;外抓城镇化,提高城镇承载吸纳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仓储运输业、家庭旅游业等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在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同时,为农村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
其二,贯彻统筹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是居住舒适、和谐稳定、环境友好的新农村。要在抓好“第一要务”的同时,以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为抓手,毫不放松地抓好农村社会建设。要突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社会事业是农村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加快改变农村社会事业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任务。要随着财力的增强,不断提高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要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并与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统筹考虑,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解决脏乱差为突破口,抓好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工作,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环境塑造人,以人改造环境,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要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管理民主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双基建设”工程的重要方面。随着各项税费的取消,基层政权组织减少了与农民的摩擦面,但也相对减少了与农民交流的机会和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会进一步密切基层政权组织与广大农民的关系。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断增强服务农民群众的水平;要不断强化村级民主管理,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要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要以“双万人技术培训”工程、“百万农民冬季大培训”、“阳光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整合资源,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努力扩大培训数量,提高培训效益。
第三,要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是推动落实具有根本性的举措。要着眼于营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重点建立五个机制:一是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各级各部门要明确任务和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做到工作视野要向农村扩展,工作重心要向农村转移,资源要素要向农村覆盖。要加快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业绩作为评价、考核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中央“存量调整、增量倾斜”和“三个高于”的要求,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引导群众自我投入,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稳定资金来源。要坚持整村推进的原则,捆绑各类资金,集中投入,滚动推进,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户籍制度,创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具体方式,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流通,促进城乡互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四是全社会帮扶机制。积极引导城市资金、人才智力和医科教等服务向农村大力延伸,整合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五是农民主体的激励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政府唱戏、农民听戏。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践者,也是最终受益者。要高度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对农民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倡导勤劳致富、自强自立、合作共济的新农村建设精神,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切实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特别是县乡村三级组织,身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沿,肩负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进一步提高能力和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一,要把解放思想贯穿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也是一场全新的社会实践。没有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就难以落实。为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性开展工作,重点是树立五种意识:一是树立统筹意识。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突出经济建设中心,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圈子,真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协调,把农民增收放到全民共同富裕中统筹安排,牢固树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理念,在“三化”互动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树立市场意识。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展开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必须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维观念,善于借助市场的力量来筹集资金,善于运用市场的手段来推动新农村建设。三是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的新任务,更须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式方法、政策措施、体制机制,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张家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四是树立进取意识。新农村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必须靠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否则新农村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要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和“坐等观念”,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动仗。五是树立求实意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辅相成。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坚决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真正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第二,要不断提高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领。乡村基层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才能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高效运行、整体推进。一要提高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要通过加强有关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引导基层干部强化市场经济理念,率先研究市场,率先熟悉市场,自觉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指导农村经济工作。二要提高民主管理、依法行政的能力。要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开展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强化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不断增强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三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善于运用典型示范、说服教育和服务引导的办法做群众工作;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理顺群众情绪、解决群众难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
第三,要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根本组织保障。要以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乡村换届为契机,进一步配齐配强农村班子,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三培双带”、“三级书记素质工程”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并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执行政策的明白人、社会稳定的维护人、文明新风的倡导人、村容村貌的管护人。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使每一个村党支部都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让每一个农村党员都成为一面高扬的旗帜,决不能让一个党支部掉队,决不能让一个党员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