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0/12/28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第2页

文化知识教育问题,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健全教育问题,说到底是素质教育问题。中小学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全而实施素质教育比任何一个阶段都重要。高中新课程加大人文学科课程分量,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是新课程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启动高中课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高中新课程更加强调学会学习,推进高中课改有利于学生今后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对教育而言,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教育内容、方法等各项改革,促进不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离不开学习。古人有云:少而好学,如日出太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道出了学无止境的哲理。列宁曾经说过,我们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我们党三代领导人曾多次强调要大兴学习这风,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确,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学习莘不是在校学习的专利,它贯穿人生始终,伴随人的一生,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处处都能学习、人人都能学习的型城市。
高中教育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另一方面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无论是上大学深造,还是进入社会直接参与现代化建设,学习都很重要,学习方法更加重要。教育实践表明,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高中教育非常关键。所以,高中新课程尤其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为将来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大家知道,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学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老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争取好的考试分数。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生注意听,家长也嘱咐学生上课要用心听讲。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法过于机械、呆板,忽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而新课程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根本性变革,不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而带来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吴现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选择,包括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验性学习等。这些学习方式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倡导学生在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一个生大突破。在研究性学习中,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不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老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就是从根本上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愿望的转弯,实现由被动学到自主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师生双向良性互动,最终达到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培养。
(三)高中新课程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高中课改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影响的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等,但人的素质是决定性因素,也就是一个城市的素质功能建设,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和高科技城市,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具有知识、理论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与之蜜切相关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应用外语和国际交往的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以教育为本。但是,传统课程一个突出弊病,就是过于注重对学生的书本知识灌输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新课程摒弃这一弊端,把学生创新精神和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更加重视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推进高中课改,对于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领导,通力合作,把高中课改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实
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实验工作由于卢步早,推进快,难免存在各种问题。在这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高中阶段课改工作又全面展开,这样一来课改实验就战线更长,而更宽,难度更大了。课改实验是我市基础教育工作的大事,急事,难事,也是好事。是大事,就必须大力抓;是急事,就必须赶紧抓;是难事,就必须认真抓;是好事,就必须坚持抓。由于课改工作是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把它作为一把手工作和全局性工作,全力以赴抓好。
(一)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发挥组织、领导、指导和服务功能,成为课改实验的指挥部和参谋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课改工作。所谓重视,主要是在人、财、物、制度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教育行政干部要熟悉课改,业务部门的同志要研究课改,课改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必须是课改的内行。教育局长要坚持深入课堂,带头听课;职能处室更要沉下去,钻进去,指好路,把好舵,服好务。
教育部门各处(科)室要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此次课程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课程管理机制的改革等,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课改工作涉及到教育督导、教育行政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人事、计财、招生考试、电教、宣传等多个单位和部门,各级、各部门要从教育全局着眼,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落实课改工作的相关措施,完成课改任务。同时,还要注意转变或调整职能,明确职责和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这里重点对几个与课改实施关系最密切的部门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基础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课改工作规划和阶段工作计划,在贯彻国家课改政策、建立课改制度、落实课改措施、加强课改统筹管理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要加强高中建设,调整高中布局和规模,加强调研,整合资源。目前我市有48所普高,其中公办高中30所,民办高中18所。以年度的高一为例,公办高中一年级平均班额是10.5个,班级平均人数是47.9人;民办高中一年级平均班额4.8个,班级平均人数是38.9人。可见,要调整公办和民办高中的布局和规模,促使民办高中达到合理的规模,适应高中课改中的选修和分班教学的需求。
教学研究部门要把研究、指导和推进课程改革作为基本职能,尤其要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处理好课改和高考工作的关系,做到课改和高考两不误。要按照国家关于中小学教材管理的规定,加强对教材选用和征订的管理,并牵头组织做好地方教材的编审工作。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做好导向。与招考办等部门合作研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问题。
教师培训部门要关注课改实验教师的需要,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成长。要推进校本培训,加强实践性培训,重视研究性培训。抓紧做好有关规划,协调教师继续教育、教研、科研等部门的培训力量,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教育科研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课程理论研究和课改信息搜集工作。基础教育的科研项目要向课改倾斜,或者单独设立课改科研项目。
人事部门要重视对教师编制的调查研究。最近,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我市中小学机构编制问题,李鸿忠市长对教师编制问题非常关心,要求在执行国标和省标时,就高不就低,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就是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原来是按班级数来核定教职工编制,现在将以招生数作为核定编制的基数,新的编制标准整体上不可能突破国标,不可能增编。有的超编单位,还将面临压缩编制的问题,如果要维持现有的编制,就要靠发展,靠上规模来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事部门要根据课改需要研究用人机制改革,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在职称评定、名师评审、优秀教师评选等方面为课改提供支持,职称评定的专业设置要与课改配套,名师评审和优秀教师评选条件中要突出课改业绩。
计财部门要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和协调,落实每年课改经费的下拨,要加强课改专项经费的预算和审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校长要率先垂范,担当课改实验的排头兵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课改实验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校长对课改的认识程度、参与程度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本校课改工作的质量。今后我们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校长的业绩,要把课改工作作为突出标准。
校长要带头学习课改理论。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高度重视课改。校长要教师、学生在课改中成长,自己首先要在课改中成长。
校长要带头参与课改实践。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校课改推进计划。要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认真研究解决教师在课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尽量减少繁琐低效的事务性劳动,确保教师备课和开展教研活动的时间。要创造性地制定适应课改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开发、调配和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研究课改和创新教学行为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业务素质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这为全面推进课改准备了良好的师资储备。最近我了解到,推进课改,教师的学历层次、业务素质固然重要,但课改成功与否、成效如何,起决定作用的是敬业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没有学不会的东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把师德师风摆在第一位,根本在于要有爱心,有了爱心,就能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真诚、平等、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