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创新表彰会的讲话
公司创新表彰会的讲话第2页
的参赛作品“挑出刺”来的技术比武;加工平台钣金车间组织了“自己为自己设障碍”技术比武,这都充分说明了管理骨干创新意识的提高。如,安装平台二车间主任崔元海主任和员工一起研制的机械总公司第二台自制设备——挡胶板研磨机,直接取代了以前研磨挡胶板专用的进口磨光机,填补了公司空白。
创新重在推广,为让每个创新项目发挥其作用,公司出台了专门的创新推广制度,一方面要求每个部门定期的进行创新推广,对积极应用创新项目的,给予一定的鼓励。机械总公司在发动并推广全员创新的同时,注重对员工提报的重点操作法和管理法以员工的名字命名,截止到7月份,机械总公司共收到新操作法和管理法95个。
如,前段时间,因各类原材料中含有不利淬火的微量元素,致使叶轮体的一次性淬火合格率直线下降到52.8%,加工平台铸造车间质检员吕文正和热处理工刘海滨通过认真研究,分析出原因是:叶轮片的淬火一直沿用传统的箱式电阻炉淬火,因箱式炉密封性差,炉内的微量空气易发生氧化脱碳,导致淬火不均,再就是因叶轮片直接平铺在箱式炉炉板上,无法形成对流,导致受热不均,致使一次性淬火合格率降低。查明原因后,吕文正对症下药,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专门到大珠山请教了一位老专家。在这节骨眼上,老家打来了电话,吕文正父亲的胳膊疼的抬不起来了,原来,老人得了肩周炎,早就让他带着去医院检查,但他都以工作忙抽不开身而一拖再拖,现在,在这攻关的关键时刻,高度的责任心让他又一次选择了不孝,他告诉父亲“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一定带你去医院”。最终,通过反复试验确定出“排空加压淬火法”,即:将气体渗碳炉内滴几滴煤油,先经过燃烧将炉内的空气排出,形成真空状态后再加压,最后进行淬火,这样既防止了淬火过程中的氧化脱碳现象,又杜绝了co的碳原子游离到叶轮片表面。吕文正跟刘海滨经过反复操作试验,叶轮片的气体渗碳炉一次性淬火合格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00%。
如,以前,车床在加工锥柄的时候,是把车床的小拖板调到一定的度数,用手摇小拖板来完成锥柄的加工,而加工平台加工二车间车工刘清平在总裁反思维理论的指导下,在双顶尖法的基础上结合偏移尾座法,使工件偏移一定的斜度,用自动走刀来完成锥度的加工,用手摇锥度大约需要30分钟,而现在只用5分钟就可以完成这一工序,提高效率6倍。这一工作法在实际工作中已经被车间广泛采用。
如,钣金车间使用的松下co2气体保护焊机的焊枪总成的导电管前端断裂频繁,由于厂家设计的焊枪总成是一体的,损坏后只能更换焊枪总成,每套焊枪总成的价值1500元。钣金车间一线操作工刘在荣通过摸索试验,发现otc气保焊机的焊枪外观和松下的焊枪是一样的,不同的是otc的焊枪是分体的,前端导电管库中备有配件,里面带着丝,损坏后可以快速更换,刘在荣创新性地把otc的配件焊在松下焊枪的断裂处,用12元的件代替了1500元的部件,达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先后用此法对14台焊枪总成损坏的松下焊机进行了改造,共计可节约资金21000元。
另外,还有“金孟质量投保管理法”、“超长轴清平加工法”、“螺旋轴轴端周茂杰防尘法”等,这些以员工名字命名的操作法也已成为机械企业文化中色彩鲜亮的一笔。
第二个提高是,员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意识有了提高。
总裁指出“用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用创新保证产品质量,用创新促进产品质量”,今年以来,通过管理人员积极创新质量管理方法,一线职工积极创新操作法,不断用创新的方法保证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加工平台加工二车间(在设备卖断后),在铣床工序加工带有不规则的弧度及外圆的工件时,效率非常低,操作工张成金和工艺员崔志刚主动创新,成功地将铣床手动回转工作台改制成为电动传动控制,实现了自动化,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成本。
如, 安装平台安装一车间的郭圣果自去年7月份至今,9项重大创新获奖,合理化建议12条,为公司节约资金15000余元,也是机械总公司唯一一个连续三年获得集团创新能手的一线操作工。他创新的q0338叶轮体“互不对称” 静平衡装配法,打破了传统的装配方法,由原来的叶轮不平衡点80克以上,达到现在的10克以内,提高了叶轮体的质量性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年节约材料费、工时费、外出调试等费用9800余元;他创新的左右丝螺栓工装,改变了以前车间职工用样冲转圈紧固左右丝螺栓的旧传统,不仅使产品的外观质量非常完美,工作效率也提高近一倍。
如,加工平台铸造车间在铸造精度较高的数控冲床的主要框架部件——冲床平台的时,刚开始采用的是由顶注式进行顺序浇注,由于此铸件的高度差过大,且长达三米,造成了浇注时铁水对型腔的冲刷比较严重,容易导致铸件的夹砂缺陷。工艺员梁勇从打破常规的造型工艺入手,大胆采用在型腔的旁边开设与铸型等高的直浇道,将铁水引到下部分型面,由底部注入,这样不仅避免了铁水对于型腔的直接冲刷,杜绝了夹砂、起皮等铸造缺陷的发生,而且由于铁液经直浇道的缓冲,就使得铁液由底部进入型腔时液流平稳上升,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此铸件的表面光洁度,铸件的一次达标率较以前提高了10%以上,每套冲床平台可降低成本1000多元。
再如,漯河公司机加工车间一台闲置多年的30车床,车间工艺员和维修工自发地对其进行了整修、改造,改制成一台伞齿轮研磨机,有效降低了产品齿轮箱噪音,提高了工件的加工质量合格率5%,几近报废的车床又重新走上岗位发挥余热,盘活资金3万余元。
再如,以前,漯河电炉车间热处理高频炉淬火圈采用的冷却水是自来水直接给压供水,冷却水经淬火圈后直接流入下水道,造成了浪费。电炉车间的维修工王跃华、周付新从自备水冷却系统中分压出一只供给淬火圈,冷却水使用后流回冷却池进行二次利用,年可节约水费4000多元。
如,加工平台加工一车间车工毕明国,他一个人创新制作的工装、刀具就有17种,将自己的车床变成了多功能车床,能加工多种以前不能加工的工件,一次,在加工一批轴类工件时,由于该工件的第一道工序是齐两端面打中心孔,干过车床的人都知道,尾座打中心孔加工法是被广大车工沿用数代的一种老式加工方法,如果产品批量大的话,100多公斤重的尾座要被拖拉很多次才能完成,这样浪费体力,工作效率低不说,关键是中心孔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毕明国依靠自己的经验,仔细琢磨、反复演示,打破尾座打中心孔的传统惯例,采用机床带动拖板打中心孔。刚开始,同事都认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毕明国并没有因别人的反对而放弃,而是在吃饭睡觉的时候脑子都闲不着,不断考虑怎样改进。经过反复摸索,最终在总裁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他硬是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干出来了,创出了更新换代的中心孔加工法,被机械总公司命名为“毕明国中心孔加工法”,并在加工平台全面推广使用。新加工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20%,年可节约近3万元,他用总裁的创新理论赢得了创新的成功,更赢得了下道工序和市场的认可。
如,加工平台加工二车间以前,在加工 lb-q/d600φ85圆的滑块时,一般都是在镗床加工,每次只能加工一件,操作工张宗山大胆创新,自制刀杆和刀具,夹具,由镗床加工改为立铣加工,每次可加工2件,效率提高了5倍,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http://nayishi.com
第三个提高是,员工以名牌拓市场的意识有了提高
“名牌是市场竞争中的原子弹”、“市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今年以来,机械总公司非常注重用企业文化武装职工的头脑,提高大家爱名牌、爱企业的思想觉悟,通过开展“市场、名牌与我”教育活动及开展“我的工作为谁干,干好工作为了谁”讨论活动,通过设备卖断、生产经营权卖断后,让职工真正当家作主成为了企业的主人,大家认识到了企业的发展关系到自己的命运,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全员的名牌意识、市场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如,公司投产的国内最大的v法造型线,一个订单就价值多万元,对机械总公司进军高端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生产任务重、工期紧,落地镗在加工辊子带时每个班次只能加工1件,外协单位又根本没有此种辊子带的加工能力,为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期,加工平台加工二车间又出台了新的“激励政策”:即如果每班次能多加工1件,就在操作工应得加工费的基础上,再加奖50%。职工都认为每班次加工1件都很费力,加工2件根本不可能,加工车间主任就是不服输,拿出一天的时间,亲自动手指导操作,中午,高进绪和操作工都没有回家,也没有停车,两人轮换着吃了几个包子又加紧干,摸索出了一套省力省时的新加工操作工艺,终于,在下午下班前,2件合格的辊子带顺利完成了,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实现了!v法造型线的全部加工件也按期完工了,这件事对车间职工震撼都很大。车间操作工马海峰通过这件事受到启发,创新了“双模底座海峰加工法”,提高生产效率近33%,从而带动了其他职工创新热情,自卖断一个月以来,加工车间的整体效率比卖断前提高30%,让我们再次深刻体会到要推动内部市场化不断深入发展,就必须以总裁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多动脑、勤思考,敢动手,铺下身子,扎扎实实的创新。
再如,加工平台二车间一台 52机床的溜板和主轴箱出现了故障,使万分火急的生产陷入僵局,为尽快恢复生产,要是让公司去买还需要一定的周转时间,操作工张宗山二话没说,骑着自己的摩托车,以最快的速度到市场花了近200元买回配件后,立即投入抢修,以往需要维修1天的设备,2个小时内重新运转,生产恢复正常,这充分说明了设备卖断后,员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提高了。
如,钣金车间在“v”法造型线和出口订单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已经连续好几周没有休班了,有的员工几乎每晚加班到12点以后,甚至到凌晨3、4点钟,第二天又照常上班。逼得车间主任每晚都到车间硬性要求员工们回家休息,但大家都坚持要干完手头的工作再走,体现了大家为 大家庭奉献一切的主人翁精神,充分体现了员工端市场的碗,吃市场的饭,以名牌拓市场的意识有了显著提高。
四、创新推动了公司各项工作的飞跃发展
“管理的创新是机制和体制的创新,机制和体制必须不断的创新,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