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纪检监察工作 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0/9/24

加强纪检监察工作 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在认真分析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全面总结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了谁发展?如何抓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又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确立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全新的执政理念。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应如何把握纪检监察工作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呢?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纪检监察工作解决哪些问题呢?在纪检监察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哪些对策呢?笔者围绕上述问题做了一些调查和思考,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一、纪检监察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

1、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是指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本”则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这个意义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反映群众呼声,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好。联系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来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就是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执政为民,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2、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科学发展观以协调发展为中心,就是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实现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城市与农村、物质与精神及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科学认识“协调发展”的内涵及要求,我们不难理解,实现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包括党风廉政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农村的发展包括农村反腐败工作的发展、实现政治文明的发展包括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联系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来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就是纪检监察机关要树立和落实协调发展的观念,大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实现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3、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保障发展政策正确执行。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的,要求在现代化建设中,正确执行和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各项关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决定,有效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联系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来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就是纪检监察机关要拓展工作的范围,把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各项关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及时纠正各种妨碍科学发展行为,保障党和国家各项关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策正确地落到实处。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亟需纪检监察机关解决的问题

1、忽视反腐败工作的思想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包括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发展、坚定不移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但是,当前仍然存在一些忽视反腐败工作的错误思想。一是假借发展名义,破坏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少数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化、党性脱化,往往心存侥幸,打着发展的旗号作幌子,暗地里干着违纪违法的事情,一旦遇到监督检查就摆出为了发展作理由,企图逃避法纪约束。二是追求片面发展,放松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部分单位和部门片面理解科学发展观,认为实现发展简单的等同于增加收入,一味追求在经济上的高指标,对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虚于应付,抓不出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担心影响发展,放弃反腐倡廉职责的思想。一些纪检监察机关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把握不准,认为抓发展要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担心反腐倡廉抓得太紧会影响发展,对有些腐败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能充分履行职责。

2、盲目乱干损害发展的风气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宏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追求利于长远的发展、人民满意的发展、实实在在的发展。但是,当前仍然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片面的政绩盲目乱干、贪功冒进,最终损害了发展。一是盲目决策出“坏政绩”的风气。少数地方把政绩视为领导职务晋升的资本,决策办事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不惜耗费巨资上项目、摆阔气,兴建一些楼堂馆所,甚至是“半截子”工程,短时内看起来“很热闹”、“有政绩”,其实给当地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难于愈合的创伤。二是欺上侵下出“假政绩”的风气。少数地方认为发展得好不好,在于得到上级的誉美之辞,抓发展做工作习惯于向别人简单地照抄照搬,致使抓项目办事情不顾群众所愿、不求群众满意、不惜损害群众利益,结果面子工程上马了,群众利益受损了,干群矛盾上升了,发展的阻力增大了。三是装腔作势出“虚政绩”的风气。少数地方创业发展的干劲不足,飘浮作风盛行,热衷于浮夸唱功,没干的说干了、干得少说得多、干得差说得好、干得虚说成实,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美仑美焕,见诸行动、落在实处的虚无飘渺,结果各项事业错失机遇,致使当地发展停止不前。

3、惩治和预防腐败乏力的措施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靠党员干部把党的全部方针政策正确地落到实处,保证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当前保障干部干好事业、服务发展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是教育的效果还不够优化。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容易对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侵蚀,甚至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但由于教育的机制、方式、措施未能得到充分的改革和创新,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失效的问题。二是监督的力度还不够强化。在管财、管人、管事的重点领域,最容易诱发和产生腐败行为,但由于监督的意识淡薄、监督的体制还不健全,监督的方法还不得力,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监督乏力的问题。三是制度的网络还不够细化。在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新问题、新变化层出不尽,但制度适应时势要求的步伐相对滞后,有的制度还不完善,有的方面缺少制度,出现了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

三、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对策

1、抓好反腐倡廉教育,从思想上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指导正确的行动,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一。因此,纪检监察工作要以抓党风廉政教育为切入点,将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作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点。一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执政为民的政绩观念,教育领导干部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在作决策、办事情、做工作时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是非、衡量得失的标准,做到知民情,解民难,真抓实干,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二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踏实干事的勤政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坚持深入实际,察实情,讲实效,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三要在党员干部中确立全面科学的考绩标准,引导党员干部在评价政绩时,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作为评价政绩的基本标准。

2、抓好惩防体系建设,从制度上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之中,必须不断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构,必须认真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在抓好教育和监督工作的同时,完成好制度建设任务,从制度上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坚持全面协调的原则抓好制度建设,结合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全面建设各方面制度,包括健全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招投标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财政管理制度、人事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同时注意各项制度之间的互相衔接和整体效用,形成完善而严密的廉政制度体系。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抓好制度建设,一方面,要重视增强制度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廉洁从政的功能,制度建设的过程和制度的具体要求都要体现“人性化”;另一方面,要及时将科学发展观体现到领导干部的从政规范中去,明确要求不准搞形象工程损害群众利益、不准搞地方保护损害全局发展、不准以少数人的发展损害大多数人的发展、不准只顾眼前利益损害长远发展。三是坚持实用可行的原则抓好制度建设,注意把经过实践检验效果比较好、已经成熟的管理办法上升为制度,注意盯紧腐败易发高发的工作岗位和环节,抓紧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另外,制定的制度,必须针对性强,内容具体,环节清楚,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便于执行和落实,便于发挥制度的约束、警示和激励作用。

3、抓好党政纪律检查,从作风上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

求真务实干事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作风要求。没有锲而不舍、狠抓落实的作风,科学发展观就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一句空话。纪检监察机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通过开展党政纪律检查,促进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