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产业大会区领导发言稿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6/9/13
市文化产业大会区领导发言稿
立足实际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报告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围绕宁波市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区在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上也推出了一些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区是市的中心城区,区域面积3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2万。,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9亿元,财政收入达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40.5%。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也日益发展壮大。主要表现在:
(一)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几年,我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功能性、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有了较大幅度提升。据统计,底,全区共有文化经营单位621家,投资总额超过2亿元,年营业额达3.5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区域文化资源日渐丰富。在辖区内,既有七塔寺、庆安会馆等人文历史旅游文化资源,又有市会展中心、市体育中心、市游泳馆等一流现代化场馆设施,同时市演艺集团等市级各类艺术团体也驻扎在,这些都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条件,有力地促进了文化活业的蓬勃开展和文化产业层次的提升。
(三)文化品牌优势凸现。近年来,从自身实际出发,打造社区文化品牌,特色文化亮点凸现。立足城区发展定位,大力实施“服务立区”战略,餐饮娱乐等行业长足发展,四大餐饮品牌齐聚,在产业提升中品牌效应不断显现。同时从开始,每年举办“韵升杯”社区文化艺术节,着力提升社区文化水平,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产生良好社会效益。此外,在生产领域,“八音琴”等一批文化产品也享誉海内外。
(四)对外旅游合作迈出有力步伐。6月,我区瞄准区外旅游资源,积极与舟山普陀区达成了旅游合作协议,按照“旅游互动、客源互送、资源共有、利益共享”的发展思路,将桃花渔岛酒店打造成为连接舟山普陀区和宁波区的旅游中转平台,同时,华东物资城在桃花渔岛开发射雕城等项目,实现了旅游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对接,迈出了旅游业发展扎实而有创意的一步,对于全区旅游业乃至文化产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文化产业由于起步迟、规模小,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如对文化产业发展尚缺乏前瞻意识,文化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文化产业的社会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文化产业资产扩张缺乏应有的张力;文化经营管理队伍不够壮大,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素质不够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偏低等等。
二、区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及思路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要求,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本地实际,今后几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企业活力和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为核心,围绕“服务立区”战略,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会展业、体育业、印刷业、餐饮业和娱乐休闲业等为支撑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围绕上述工作目标,我区文化产业将重点发展以下方面:
(一)走集约化经营之路,着力打造特色餐饮文化。餐饮业发展迅速,向阳渔港、汉通大酒店、石浦大酒店、新彩虹四大餐饮企业齐聚,,全区餐饮业营业收入8.5亿元,其中四大餐饮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5亿元。同年,四大餐饮企业均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继汉通、向阳渔港等餐饮企业把“吃”的文章做到上海、南京等地之后,彩虹坊酒店也在上海普陀区开设分店。餐饮行业走集团化、规模经营之路,已经成为特色餐饮文化发展一大走势,对此我区将继续予以重点支持和引导。
(二)依托会展中心,大力发展会展文化。充分发挥会展中心等区域内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构筑会展中心的契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并加快推动广告、装饰等与会展经济相配套的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活动举办,努力打造有特色的会展文化重点区块。
(三)抓管理促繁荣,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针对当前文化娱乐行业发达的实际,结合建设宁波现代化新中心城区的发展要求,继续加快发展文化娱乐业,在加强管理规范的同时,努力探索打造特色娱乐街区或娱乐休闲区块,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同时利用体育中心等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体育文化产业。
(四)本地开发与对外合作并举,创新发展旅游业。地处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点共有十七处,但除庆安会馆等少数几处外,其余文保单位鲜有人知晓,参观利用率不高,尚有较大潜力可挖。为此要努力构筑新平台,加大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和发展对外旅游合作,丰富载体,创新形式,续写旅游的新篇章。
(五)找准定位,积极融入长三角大文化产业圈。主动接轨上海,依托上海国际大都市优势,融入长三角大文化产业圈,接受国际化、时代化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活动的辐射,活跃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创造力,推进文化产业实现跨跃式发展。
三、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我区将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思想认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深化改革,切实开拓创新,认真落实政策措施,努力推进区域文化产业上新的台阶。
(一)加强领导,切实提高对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把文化产业发展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全球化趋势的需要,加强领导,长远规划,将其作为深入实施“服务立区”战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抓紧抓好。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组织协调区文化、计经、贸易、科技、招商等相关部门,认真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和社会氛围。
(二)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深化和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各种文化资源,建立多元发展的文化产业构架;通过制定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运用信贷、税收等经济手段,积极引进民营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完善文化企业税收扶持政策,积极组建股份制文化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发展文化产业。同时进一步理顺和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严厉打击盗版等文化侵权行为和非法出版活动,切实维护合法经营,保护知识产权。
(三)大力实施“服务立区”战略,着力培育和发展文化支柱产业。继续大力推进实施“服务立区”战略,基本形成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会展业、体育业、印刷业、餐饮业和娱乐休闲业等为支撑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同时加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广泛运用现代科技,加快产业升级,以提高文化产品的核心技术为重点,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能形成产业规模的文化产品。
(四)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文化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队伍。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对专门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构成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要着力加强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队伍,切实满足文化产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