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美术&8226;语文”综合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2/9/19

开展“美术&8226;语文”综合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第2页

象的心理活动。如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秀丽多姿的桂林山水,又大又绿的草塘,美丽宽广的草原,气势磅礴的庐山瀑布,神奇的双龙洞等景物。

(三)、发散与集中思维相结合。

发散思维是一种非线性思维,它的思维活动方式是分散的、辐射的、扩散的,主要是形象思维。而收敛思维是一种线性思维,它的思维活动方式是集中的、辐合的、聚敛的,主要为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散思维提出者吉尔福特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 教师在活动课上既要引导学生想得开,想得多,想得奇。同时,也要在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在回答问题、练习时,要提倡一个问多答,一题多解,一个主题(制作)可用多种方案,引导学生提出新见解、新方法、新方案,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五、活动小结:

1、从教学组织上看,它适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要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营造一个民主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两种思维结合的教学过程有情有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再强调严格的学习计划,教学进度,严谨的几大教学环节,严密的教学程序。它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教学条件,开放的教学格局和无拘无束的教学空间。它鼓励学生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学生的求异、求新思维就会被激活,被点燃,进而内化为一种创新精神。

2、从教学模式上看,它更适合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种条件、结论、方法、渠道的展开性思维。通过教学活动,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画面──→想像──→创新”。

3、从教学氛围上看,它更适合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的产生除必要的自身因素外,还有赖于一定的外部条件,适当的教学氛围常可以诱导直觉思维。布鲁纳认为:可能有时存在着适宜进行猜测的一定条件,而且这些条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直觉思维。

4、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大纲》要求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善于研究探索,又能勇于实践;不仅有知识创新,还有技术创新、工艺方法的创新。

动手能力就是操作能力,动脑和动手是紧密联系的。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的技术方案或模型,只有通过操作才能外化为产品。科技发展史证明,凡是在科技发明创造上有建树的,大都是勇于实践并且具有不凡的操作能力的人。绘画是手与脑的综合训练,是技能与思维的综合训练。在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进行思维训练,在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也进行技能训练。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6、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要全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每个人的创新能力。我们虽然不能让一个人各方面都具有创新能力,但是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发展每个人的个性特长,从而发挥其创造才能。学生普遍存在着从众心理和崇尚教师的心理,容易出现“鹦鹉学话”式的语言,难以真正实现语言的功能——表现、表达自己。课堂上教师稍加点拔是有益处的,如果把成人的见解,把美学家的见解和盘托出,教师的解答成了学生不容置疑的永久记忆,那将是很危险,学生将失去“自我和与众不同的艺术的眼光”。只有在学生自己内存驱力的激励下,情不自禁的感受和语言才是最有价值的,才是自我的。教师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感受,允许他们意见不一,允许他们表达自己。青少年某一方面的特长、才能,往往从兴趣开始,而稳定的兴趣又能使人形成能力。一项科研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一千人中只有0.8%的学生没有填写他的爱好。 这就说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创新能力,是学校在全面发展教育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条可行之路。我们要通过各科教学,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同时通过活动课采取小组的、个人的活动形式,运用研究、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创新能力。

7、课程设置要从单一学科课程转变为以学科课程为主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类课程并存。学科课程采用班级教学形式,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扎实的,这是主要的一面。但班级教学存在着不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消极方面。活动课程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所要参加的活动,在活动中自己定课题、找材料、设计方案,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实验、制作和检查、总结。这是一种有利于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探究式学习形式。两类课程并存,既可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又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六、活动体会:

1、更新观念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

教学过程必须从只重视抽象思维转变为把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儿童到成人,从文艺艺术、科学技术到日常生活,形象思维是普遍存在的,它广泛存在于各科教学之中。两种思维结合,不仅可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学内容变得易学好记,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只有两种思维结合,才能把培养创造性思维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

这是符合学生心理、生理水平, 及时开发智力和各科教材内容的综合利用率。它改变了学生只从一个角度分科思考问题的定势思维,形成各角度的创新思维方法。

2、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强化学生对事物表达法, 为写话、作文打下良好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时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心理状态时有发生,但决不能因为美术是视觉艺术而放弃课堂上的言传,言传是为了加深感受。语言是人类独一无二的特征,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美术欣赏水平的提高,而美术欣赏力的提高又利于学生进行更高级的艺术活动,高水平的艺术只为他们的审美眼光又打开了一个新的国度,在这种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不断提高,为整体素质的各个要素都得到发展,人格趋于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创设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运用知识,真实地把所看所想用语言和美术画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保持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评论作品的语言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从心理学看,良性情绪状态下,大脑感受力强,神经活力的灵活性,易于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对智力的激发为正激发,相反,当情绪低落时,智力因素处于抑制、迟钝状态,没有正常的感觉能力,思维吊滞,肤浅。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身心是解脱的、自由的,心灵是敞开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平等的,是双向交流的,教师也不再是“一锤定音”。

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人,而不是学科,创新教育的核心应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得的课业负担,适当开设综合课不乏为明智之举,而进行“美术语文”的综合活动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