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实求精 跨越发展 中学教学管理方略

学习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2/4/7

唯实求精 跨越发展 中学教学管理方略第2页

师开展师德大讨论,让教师们认真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敬岗爱业、服务意识、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并不断地加以改正;还开展了“三爱”(爱岗、爱生、爱业)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教师的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意识。四是注重抓好师德典型,对做得好的教师常常给予表扬、宣传,让他们谈体会、谈感想,用他们的人格魅力感染人。从而在全校上下形成了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学校师德建设的快速发展。

2、重视班主任的培训,打造业务精、心理好、敬业奋进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传播者,是沟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班主任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效果。因此,二中的决策者重在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1)、重学习、抓提高。缺乏相应的知识与经验,就缺乏相应工作的依据。因此,抓好班主任的理论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二中对班主任学习实行例会制度,每个月组织班主任进行两次教育理论,法律法规、班级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在集体学习中,还让班主任提出一些典型性的学生案例共同讨论,大家分析解决;组织班主任互相交流班级管理的体会和成功经验,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学校每学期均组织班主任到一些名校学习,请教育名家来校讲座,极大地丰富了班主任的管理经验。

(2)、加强班主任的科研意识,注重工作的经验总结。为了彻实地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从秋学期开始,学校组织班主任开展了德育小课题研究,并把研究的成果写成经验、论文,学校把这些文章装订成册,在校内进行交流、传阅。此外,还要求班主任把工作过程中所做的每一件事、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教育谈话都作好记录,并不断地总结、反思,进而上升为理论,形成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

(3)做好班主任的“传、帮、带”工作。二中年轻教师多,部分老教师做了几年班主任后,不是调离就是请婚假、产假;而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经验较相当缺乏。为增进班主任队伍的稳定性,防止断层现象,学校出台了《班主任培训方案》,学校让一些行政领导和获得过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称号的老师作为指导老师(简称“班导”),新任班主任可根据自身情况聘请“班导”,申请后报政教处审批发聘书,确立师徒关系,每个巡回时间两年,学校采用捆绑式的奖励制度,对成绩突出的新班主任和“班导”都同时给予奖励,并在评先、评职、年度考核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班导”,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班导”严格按照方案对徒弟进行悉心指导。从而有效地缩短了班主任成长周期,班级管理工作稳定而有序,达到预期的目的。

(4)、注重对班主任心理素质和胆识的培养。二中在注重培养班主任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了班主任心理素质的培养,他们让班主任加入值日行列,然后让值日班主任把值日中所发现的情况、问题向全体师生作总结,这样为班主任树起立了威信,也锻炼班主任的口才和应变能力,更培养了班主任的心理素质,使得班主任不管在什么场所,面对多少人,都能侃侃而谈,有效以身改变了班主任的虚场现象。

(5)、加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班主任工作复杂性,且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对工作缺乏信心,甚至为了个人及班级利益,对工作做假,对学生发脾气等。针对这些现象,二中领导对班主任倾注情感投资,首先关心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家庭,关心他们的身体;并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困难,想方设法改善他们的福利和待遇。其次,对班主任进行心理教育,要求他们主动阅读《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章;还组织班主主任开展一些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谈体会;而对情况较突出的班主任则进行个别谈话,对症分析,让他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打开心中的疙瘩,从而,实现了班主任都能以平和豁达的心态对待自己工作。

3、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培养

二中对教师的培养开展了多层次的校本培训,培训立足于校内,延伸到校外。

首先是抓好教研组的建设。教务处每月都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反馈教研组的工作开展、落实情况,研究各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各教研组每周均组织本组教师开展业务活动;活动主要是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理念;开展听课、说课、评课、集体备课;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的处理、教学的机制、课堂评价、培优补差以及如何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问题,谈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认识。

其次是抓教师素质的提高。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班及函授学习,提高文化层次;学校还投资建造校园网络,扩大教师的学习资源,引导教师自觉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同时,领导对教师实行了听课制度和教案检查制度,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评比、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

第三是抓好青年教师培训。学校倡导“同伴互助,共同成长”的团队精神,要求学科带头人、c级培养对象,均要指导2名青年教师,教研组长则要指导1名青年教师,指导教师必须写出指导计划,每周至少要深入课堂去指导一至两次,并把指导过程作好详细记录;被指导教师每周把上课的教案让指导教师阅读,并提出建议,被指导教师根据建议,总结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加以改正。

第四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学习别人的经验。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到一些名校听课或进行业务交流,让教师到一些名校去上课,让名校教师给予点评,使教师有效地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此外,学校聘请教育行家来校讲学,亲临课堂指导,传授教学经验等,促进了教师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更新和升华。

最后是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教学科研促进教师的发展。二中领导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兴师”的战略,将开展教学科研纳入教师的培训中。学校组织了教师进行研究,找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立项研究,申报并实验了《农村薄弱初中综合改革研究》、《目标教学研究》、《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等课题研究,另外,还借助于课程改革,广泛地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并出版《教研与科研》论文集。通过这几年来的实验表明,教学研究增进了二中教师的科研素质,促进了教师教学手段的提高,也使教师在教学科研中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五、多层次地开展德育工作,塑造学生心灵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二中在抓德育工作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思想,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去实施育人目标,注重实效,形成了有自己独特的德育工作模式。

1、落实德育工作制度,树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二中本着育智先育人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形成了党支部—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学生会的德育工作网络,落实了德育常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出“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要求学校的领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后勤人员、学生都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来。学校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明确相应的育人任务和职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学校领导落实好德育工作内容和管理措施,班主任具体实施德育教育,学科教师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及各种活动中,班干、团员则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引导其他学生共同发展。与此同时,政教处对所有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确立各班的后进生,然后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落实给每一位任课教师,要求任课教师负责抓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生活指导、纪律转化等,并把帮教过程作好记录,不定期地向政教处作汇报,期未政教处进行总结,对转化工作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也打造二中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亮点。

2、抓学生养成教育,推动文明校风、班风、学风的形成。二中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学校以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手段,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每一届新生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先进行军训,再进行为期三天的守则、规范、规章制度的学习,然后,利用班会、晨会、升旗等时机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日常行为知识竞赛和抢答赛,开展讲公德守纪律演讲比赛,文明宿舍、文明教室评比等,切实把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贯彻到学生中去;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行为养成的检查,由学生会成员轮流值日,每天对宿舍、教室、学生着装、语言、精神面貌、学习行为等进行检查、监督,并把检查结果作为学生评定“德育优秀生”的条件,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觉地把学校的行为要求内化为自我需要,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今,二中的学生做到了“三操”不需要老师的跟随、督促就能自觉完成;早、晚读铃没响就主动进教室读书、练字;自习课没有老师情况下,教室同样安静井然;不需要老师的提醒,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打扫得干干净净;校园内的路灯也从来不用派人专管,碰到的每一个人都能主动在天黑时将它拉亮,天亮时将它拉灭;垃圾箱外的一点果皮纸屑,转过身就有人把它拾走;师生间互相问好声音随处听到。正如有句话所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整个人生。该校成功的养成教育,使文明守纪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教学质量的腾飞起着决定性保证。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二中把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交由学生完成,逐步形成“学校抓,老师导,学生管”的立体管理模式,走以学生会为核心,各班委、团干为骨干, 各科课代表为先锋的三位一体式的学生自我管理的路子,让学生参与校门、宿舍、食堂、文体、宣传、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学生干部实行公开竞选,班规班纪由学生民主制定,班务工作实行民主管理;学生干部参与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的评比,学生会、团委会独力组织篮球赛、校园歌手大赛、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站等工作,组织对板报、两操一课、集合集会、清洁卫生、着装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