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论文]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
幼儿园[论文]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部分都市居民率先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科教兴国”的战略和科学普及措施的实施,先富裕起来的人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优质教育。在幼儿教育方面,家长们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选择让孩子进入名园、特色园,造成了这些幼儿园教育供不应求的现象;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生存发展,不仅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幼儿园自身管理运行机制等内部因素的制约。通过集团化的自主经营管理,运用品牌效应,扩大优质幼儿园教育的规模,正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园体制改革的趋势。
1994年9月,上海科技幼教集团的前身——上海徐汇区科技幼儿园成立,这是上海徐汇区第一家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9月组建上海科技幼教集团以后,为了尽快提高集团的经营管理水平,以科研为先导,确立了“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研究”的课题。本课题以建立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为幼儿园发展目标,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学前教育特点的幼儿园集团管理体制。
在我国,教育集团迄今仍是一种新生事物,关于教育集团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教育集团成因的探讨”和“国内外教育集团成功因素的分析”等方面;绝大多数只是对现有的综合性的教育集团的运营状况、发展模式等进行描述,而对学前教育这一相对特殊领域的幼儿园教育集团的系统研究几近空白,至于对其内部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及理论成因等进行综合性研究更是付之阙如。
本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如何以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为经营管理路径,合理配置幼儿教育优质资源,大规模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国际都市开放式的学前教育体系相结合的幼儿园集团管理模式,以促进幼儿园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
纵向:组建集团的思路、组建集团的原则、集团管理的调控和对于集团管理模式的评价等方面;横向:在集团化模式管理下的各所幼儿园的内部运行体制,包括环境创设、师资培训、教育实践等,从而研究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是否高效。
三.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系统地收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内教育集团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文献资料,理清在管理体制上,教育集团是如何运行的;收集并整理科技幼儿园集团内部的管理文献资料,包括教职工人事制度的管理、科研教育活动的管理、后勤保障的管理等。
2.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较全面地了解幼儿园集团下各分园的管理执行情况,并对教职工在人事制度改革及分配制度改革上的困惑和管理行为方面的摩擦与冲突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在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实践,不断完善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幼儿园管理模式。
3.规范研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选择的幼儿教育办学模式和集团管理模式,研究幼儿园集团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稳定性形成的内在机理,探寻可供参照和借鉴的集团化管理规则与管理模式。根据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管理要求,全面剖析幼儿教育集团的经营管理中的教育质量、教养品质的保障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特色园品牌创建与提升相融合的关系,为正确阐释传统公益性的幼儿园教育领域内如何有效运用市场机制与规则,提供若干理论依据和实施要求。
四.研究结果
1.构建了集团化内部管理组织结构
组织架构是一个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认为,“有效地开发社会资源的第一个条件是有效的组织架构”。就是说,组织架构是否合理和科学,直接影响到组织能否高效地运转。教育集团下有多个幼儿园,其组织架构决定了集团与各幼儿园的管理关系,也将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由于现代企业(集团)组织的研究已相当丰富,因此教育集团有条件有选择地借鉴了企业(集团)组织的某些管理形式,并且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构建了自己的组织管理形式。
2、构建与实施新型劳动人事制度
几年来,幼儿园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引入了由“国家用工”向“单位用工”用人机制,推进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首先,我们遵循公开招聘、平等竞争的原则,采用按需设岗、双向选择、个人申请、民主评议、择优聘任的管理原则推行聘用合同工作,使教师明确聘用的目标、责任、权益和义务。教师每年根据个人意愿填写了“岗位竞聘意向书”和“聘用合同签订意向书”;然后由集团管理层讨论决定聘用情况,当单位和个人意愿不一致时,立足与受聘人友好协商,直到达到统一意见为止。
其次,集团内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使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使教师地位和队伍素质形成良性循环。严把教师“入口关”,从源头上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引进对象、引进策略、引进方式、引进手段等方面,推出了招聘、引进、培训、上岗等一系列规范操作措施。近几年我们引进有相关专业职称的留学归国人员2人;外区、本区骨干教师10人;向社会招聘大专以上学历的教职工20人。
3、将分配制度改革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
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坚持优质优酬、多劳多得,重贡献、重实绩的分配原则,根据集团的具体实际,对有关制度作了相应的修订和完善:如“关于国家工资调整问题”、“关于教师病事假扣除标准”、“关于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关于骨干教师人选标准问题”、“关于骨干教师子女入托入园问题”等。
我们不断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后的工资由三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奖励工资,其中加大岗位聘用和考核、分配相结合的力度,实行动态分配制度,拉大岗位工资差距,向一线教师倾斜,真正实现了“上岗靠竞争,管理靠合同,收入看贡献”,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事管理新局面。
首先制定绩效计划,分层逐步递进适度调整和实施。在新的分配方案中,绩效工资占了整个工资中的25%,为能使绩效工资和绩效考评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确保教师和团队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实际绩效与集团发展战略期望的绩效相吻合,集团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抓动态的绩效管理。第一阶段(.10—.6)考核重点项目:①计划制定,要求有质量、有特色。 ②教科研,要求人人有课题,并且争取课题被列为集团以上的项目 ③骨干教师,分为集团骨干、区级骨干、市级骨干。
第二阶段(.9—.1)考核重点项目:①创新教案,要求教师每月有1~2篇创新教案,即:科学教育、环保教育、创造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 ②家长工作,要求各岗位全面做好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并进行互动交流。我们对各个层面的要求也有所侧重。班主任、助理教师岗位要求每月有1~2次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互动交流;保健岗位每月1~2次将体弱儿童跟踪观察情况反馈给家长,并帮助家长解答疑义。营养员岗位要求每月有1~2样烹饪特色菜肴,每学期1~2次向家长展示幼儿营养菜肴点心。由于家长的参与、资源的互动,园本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不断新颖。第三阶段:(.2—.6)考核的重点项目同样是①创新教案 ② 家长工作中每月有为家长服务创新项目、每月有1~2次家长参与教育,进行互动交流的活动;保健有1~2次家长参与幼儿健康饮食专题互动交流、营养员每月向教职工、家长推荐健康饮食菜肴1~2样。
其次,加强绩效考评的主客观衡量。绩效考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对实际的绩效进行客观衡量或主观估价。如在第一阶段中,“骨干教师”被作为了重点考核项目,集团内实施对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专家教师、品牌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周期。但在具体考评过程中,我们感到这一项目只是针对一部分骨干教师而言,对大部分教师来讲都不可能拿到这一项的分值,也就很难确保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他们的潜力和能力,失去了达到预定考评目的的有效程度。因此,我们在第二阶段计划考评项目时就取消了“骨干教师”考评这一栏,单独设立了骨干教师和品牌教师的考核标准。
第三,形成绩效考评反馈修正网络。集团每次有新的重点考评项目出台,首先与执行园长沟通,让大家了解意图和可操作性的环节,取得一致意见。同时集团还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包括存在的问题、难处、批评和建议,记录和积累有关资料,及时地做出改进。如在第三阶段“为家长服务创新项目”作为家长工作重点项目来考评,起初大家认为服务项目一般包括的就是一些生活方面的照顾,即为幼儿剪手指甲、为幼儿洗尿湿的衣裤、为幼儿开设早餐、设立病号饭等等,要做到创新好像很难。于是,集团各园所教师展开广泛的讨论,大家意识到:我们现在应该从广义上来理解服务,服务就是让家长满意、让幼儿开心。具体的理解就是:友善热情的教师仪态、健康宽松的教育环境、新颖特色的教育课程、方便灵活的家园沟通、科学优质的生活养育、诚信规范的管理模式等等都是我们要极力打造的创新的服务项目。有了一致的共识以后,教师们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去实践。各园所也相应地制定了各自符合社会家长